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经济未来光明
作者:姚洋    发布:2022-10-18    阅读:9561次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2-10-15 12:00 发表于北京



整理| 陈睿雅


近日,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院长、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姚洋在北大国发院2023MBA首场项目宣讲会上带来《中国经济的韧性》专题分享。本文根据姚洋教授演讲内容整理。



以下为演讲正文,有删减:

过去一年以来,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强的下行压力,一般人都容易把短期的下行压力当做长期的趋势来对待,所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悲观的情绪。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经济增长未来的动力何在,再探讨一下,大家都关注的,我国和世界是否脱钩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337.png
来源:视频截图

我个人认为中国没有和世界脱钩。但是如果我们老在讲脱钩的话,脱钩就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也想告诉大家,中国经济在一些领域里事实上已经开始领先世界。我们没有必要悲观。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感觉中国已经“老子天下第一”,我们不需要那样。

在讲完长期情况之后,我还会讲一些短期的经济问题,长期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渡过短期的困难,长期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还会讲一下上半年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然后展望一下未来。

最后讲一下消费问题。我个人认为消费正是现在经济的关键瓶颈,怎么消除这个瓶颈?我想政府可以做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就是给老百姓发点现金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可能更为重要,就是找到疫情的长期防控机制,能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来消费。


看长期:未来30年将是中国千年以来的最好时机、最好时光

我们先讲第一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路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是有10年为期的周期的。

1980年代是一个高增长的年代,但高增长是比较低水平上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农村改革。当时城市改革我们也在推,但是推的速度并不是太快。

等到了90年代,我们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个调整主要是解决城市里的一些经济结构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问题,我们完成了价格改革——由市场来确定价格,取消了统购统销,取消了政府对价格的管制等等。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我们现在很多人忘记了,中国还曾经历过那么宏大的一场国有企业改革。当时,我们把80%以上的国有企业民营化了,或者让它破产,在改革的高峰期,我们有5000万人下岗失业,那时候生活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的确是非常难的。

接着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这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然后我们又进行了银行改革,当时银行的坏账占到了银行资产的30%,占GDP的25%。当时我们几大银行在技术上事实上已经破产了。我们怎么办?注资。如果说中国经济有困难时期,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用在90年代好像比较接近。但是我们90年代并没有崩溃,如果90年代没有崩,我看不到任何时候中国经济还有所谓崩溃的这种可能性。

本世纪头10年我们有个超高速的增长,有多高?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我们的出口翻了五番,7年间翻五番,无与伦比的增长。事实上中国的面貌都是在这10年发生巨大改变。大家可以想一想,北京市的面貌实际上就是这10年改变的,我们的四环是2001年才通的车。

但是正因为我们有超常的增长,所以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失衡。

所以从2010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这个结构性调整做的是什么事呢?要让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本世纪的头10年那种外延性扩张的增长模式停下来了,我们下一步要以创新为核心来推动经济增长。我们看到脱虚向实成为经济的大势,过度金融化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有一段时间我们大力发展影子银行,这对于我们打破利率管制,丰富整个金融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看到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P2P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一些过度金融化的问题。

比方说,那个时候有些人认为资本运作能够成就一个企业,资本运作满天飞。还有人说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些说法其实回过头来看都是错误,相信了这些话的这些企业都死掉了。钱不可能生钱,钱只有用到实体经济的时候才会产生价值。


1. 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这个方向已经转变过来了。有很多人过去他们是搞金融的,搞贸易的,过去10年他们都转向了投资实业,做得非常好。我们的隐形冠军不断涌现。例如赵燕的华熙生物,赵燕以前是做房地产的,过去20年开始投资实业,主要是做玻尿酸,华熙生物就是它的母公司,上市之后赵燕成了北京女首富。

它的玻尿酸技术有多先进?是排在第二位的,在效率上是日本企业的两倍。事实上,赵燕的玻尿酸企业已经掌握了世界玻尿酸领域最新的、所有的技术标准。当然这种例子很多,比如说最近工信部又公布了546家小巨人企业。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领域实际上是领先世界的,如AI、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在AI领域,中国是和美国、日本齐头并进,因为中国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所以我们的AI技术发展非常快。有人可能会说我们不掌握这些核心技术,也就是说AI里头的核心算法,但是一旦你有了广泛的应用,这些算法它就会越做越多,就会自己产生。

新能源领域更不用说,我们完全是主导性,我们生产的太阳能电磁板设备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几乎80%,我们的风电对于世界也是碾压式的,过去许多年,世界新增的风力发电产能一半都在中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446.png
来源:视频截图

我们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这张表是对比了2010年和2020年排在前10位的国家或者地区,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中国大陆在2010年时占世界18.2%,到了2020年上升11个点,占到29%。

美国实际上还略有上升,下降的主要是欧洲、日本等。印度也在其中,有很多人都担心印度抢了中国制造业饭碗,从这个表上来看,根本没有,印度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而且是表现比较好的大国,但它的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实际上是在下降的,而不是在上升。

反倒是像东亚地区的韩国,我们的台湾地区比例是上升的。实际上这个结果表示,整个世界的制造业还是在向东亚集中。美国没有衰落,美国只是相对于中国跑得更慢了。右边是iPhone的故事,iPhone在2020年的情况,在iPhone的生产里,各个国家的中间产品占的比例。我们可以和10年前相比,2010年在中国组装的iPhone里,中国贡献的增加值只占到全部iPhone价值的3.6%,到2020年这个数已经变成了25.4%,和韩国旗鼓相当。从这点能看出来,iPhone的生产是在向中国、中亚地区集中。看大势是很明显。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是不容易撼动的。

现在iPhone14也开始在印度生产,但我可以肯定,印度能够贡献的增加值是非常小的。中国要向印度出口中间投入品,印度才能把iPhone给组装起来。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我们看到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是在加强的,而不是在脱钩。

2.与世界的连接实际上在加强

在特朗普跟中国开始打贸易战之后,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进出口都有所下降,但是疫情之后中国出现了非常大的反弹。

一方面是因为在疫情复苏期间,中国和西方国家它有个不对称的付出。西方国家主要是政府发钱,人民消费上去了;中国主要是搞供给侧,我们的供给上去了,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中美的贸易实际上是恢复了,而且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反倒是增加了,而不是下降。你看美国对华的贸易赤字从2020年开始逐年增加,今年前7个月又是2400亿美元。保持这个速度,今年突破4000亿美元,那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美国想和中国科技脱钩,它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比方说实体清单,的的确确对我们的企业是有影响的,但是这个影响也不要夸大。因为在清单上的企业受到影响,但是他们的竞争者没有受到影响。比如说华为受到了影响,但小米没有受到影响。芯片方面,美国新通过了一个法案,以补贴为诱饵,将这些芯片制造企业引到美国去,阻止这些芯片企业在中国设厂。但是这要花真金白银的。这些真金白银能起到多大作用?还很难说,因为他能掏的钱到底有多少,不好说。关于CHIP4(美国政府提议与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是想通过以美国为基础的芯片联盟拉拢韩国、日本、我们的台湾地区来对中国大陆实行供应链封锁,但韩国已经说了,他们不想去做成一个排他性的组织。中美完全脱钩是不太可能的。

美国这样的做法可以迟滞中国的技术进步,但是不可能阻碍中国的科技进步。最后的结果是迟滞世界的科技进步。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全球创新生态。由于美国这样的做法,生态要被破坏掉,全世界的福利都会下降。

从美国自己来说,美国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全球芯片的一半都在中国,这些美国的厂家不把芯片卖给中国,它卖到哪去?所以我们看到它虽然有禁令,但是你去申请,还是可以打破禁令的。

学术科技领域在创新这方面不可能完全脱钩。因为好多创新是基于基础科学,还有一些技术你要发表文章,中国人也能看到,美国人也能看到。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度都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的生产能力也提高了,它离不开了。特别是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它对中国有很多的投资,对中国是高度依赖的。


最新的投资就是巴斯夫在湛江的投资,应该是百亿欧元级别的,生产的化工原材料返销欧洲,这些化工原材料在中国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美国还有欧洲的一些政客想强制性地和中国脱钩,这样的一个企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世界近60%

我们看一下新能源汽车这个例子,去年我们电动车销售了354.5万辆,占世界近60%,是美国的6倍。今年上半年零售是226万辆,照这个速度我们要朝着450万辆车的全年销量迈进,也就是说比去年增长100万辆。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507.png
来源:视频截图

比亚迪是一骑绝尘,它的销量是第一的,它的增长率也是最高之一。从全球范围看,比亚迪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已经坐上新能源世界第一把交易了,在市值方面它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它的的确确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从2011年开始搞电动车,用了10年的时间,我们做到世界第一,这个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技术、AI技术领先世界。因为电动车它可以弯道超车,它不跟燃油车拼原来的优势。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电池技术,你看世界前10的动力电池厂家里6家在中国,而且他们的产量占到世界的56.5%,剩下4家基本上都是在东亚、韩国和日本。由于这两个优势,我觉得中国电动汽车会重复日本经济型汽车在上世纪80年代所走过的路,应该不是一个神话,未来会大量出口。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521.png
来源:视频截图

这几年来,2020年我们出口了22万辆,去年31万辆,今年20万辆,这里头主要的出口厂家是特斯拉,占到了将近一半。但是我们国内自己的厂家也在发展。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0%,燃油车基本上没有。欧洲到2035年要淘汰所有的燃油车,未来的十几年间,会是中国汽车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这是长期的情况,这些情况给了我们信心。中国经济未来还是光明的,国际的长期资本还在涌入中国,我们的FDI(外国直接投资)还在增长,这也说明世界上的资本还是看好中国的。

别的国家的人都看好中国,我们自己国家的人没有理由不看好中国。我在多个场合里说到,未来的30年将是中国千年以来的最好时机、最好时光,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到2049年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是非常有可能性的,中国的技术也将领先世界。我想到那个时候恐怕我们会成为在技术上仅次于美国的国家,把现在排在我们前面的像韩国、日本、德国都甩在后面。


看短期:上半年经济增长在减速,消费受到的冲击最大

1.上半年经济回顾

这是长期情况,我们也要看一下短期。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542.png
来源:视频截图

我们看到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一直在减速,消费受到的冲击最大。我们经济复苏的时候,消费增长非常快,但是之后就下降,特别是餐饮业下降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投资也比较疲软。第一季度还好,但是从第二季度开始之后增速就下降了,房地产增速直接转负了,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恢复,但是不是很稳定。

PPI(生产价格指数)和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倒不是大问题,有人老说中国发生了滞胀。实际上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发生了通胀,中国没有发生通胀。你看中国PPI最高的时候是去年,我们都没有发生通胀,今年PPI下降,我们发生通胀的概率更低。

当然有一个猪周期的问题——猪肉价格又要上涨了,我想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事情。但在其他领域我们国家的涨价是没有基础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消费不足,你消费不足了,价格就没办法涨上去;另外一个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大家就会去竞争,把自己的产能都给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谁敢涨价?涨不上去。所以大家不要担心说有通胀能力。如果中国的CPI真到了5%,那就说明我们的经济复苏了,需求上去了,企业开工都比较充足了。

现在房地产是最大问题,下跌太显著了,整个行业同比下降超30%。上半年他们的销量下降了一半,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0%,一方面销售不好,一方面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所以拿地的规模下降,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我认为要想客观认识房地产,我们首先要理性地认识房地产行业。我们不要把房地产行业给妖魔化了。

首先我们看中国的住房到底够不够。有好多人说中国的住房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成绩非常大,但是横向一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居住面积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美国多。我们去日本,觉得日本的住房是“鸽子笼”,但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我们还没有比较质量,我们的质量比发达国家还要低得多得多。

所以这两个加起来,我们的房地产业不能说已经发展垫底了。而且地区间有很大的不平衡,一二线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没有三四线城市高、城市地区没有农村地区高。

我们还要持续地城市化,未来到2035年,我们大概还有1.5亿人要进城。所以你看到,好像有些地方它的房子空置率很高,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它房子不够住。

房地产对经济增长有多大贡献?

任泽平团队的计算是17.2%,而且间接贡献大于直接贡献。

房地产是一个长链条的行业。房地产不仅涉及钢筋水泥、售房公司等,往下游它有很长的链条,装修、家具、家电、家政服务等等。所以我想,今年上半年以来,消费增长的减速和房地产的减速关系非常大。房地产销售下降30%,如果它对GDP的贡献能占到17%,那它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5.4%。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558.png
来源:视频截图

房地产下行到底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三条红线。三条红线是说扣除预售款之后的负债率不得超过70%,这条针对房地产的预售制——你的预售款不能算成你的资产,就想治一下预售款,让你不要再去收预售款,这样你的资产就小了。

第二个净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100%。最后一条,现金短债比不得低于1。

到今年6月底,55家上市房企里,绿档只有24家,其他都没完全达标。也就是说,他们的信贷要受到约束。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我们的货币政策进入了“推绳子”效应,你花了好多钱,这些钱都没有到达实体经济,就是在我们的金融部门内循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成为了金融减速器。贷款放不出去了,没多少人去要房贷。所以我们看到房贷的数量是大规模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1/4。所以怎么去改进?现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就是让各地政府保交房,各地政府没钱怎么办?它只好到市场上去筹集资金,让城投债公司去发城投债。

2.下半年经济增长率预估

下半年经济增长怎么评估?因为上半年增长2.5%,对全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就1个百分点,所以如果全年要达到5.5%,下半年增长要到8%才行。

3.消费是启动经济的关键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616.png
来源:视频截图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消费。启动消费是关键,稍微详细一点说,从生产到消费它是个闭环,产生收入用来消费或者投资,投资和消费对于生产又产生需求,如果我们把出口给忽略掉,那么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它就会是个闭环。

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是生产面有产能过剩,而且这个过剩非常严重。我估计开工率现在就是80%左右,我们的瓶颈主要是在需求。

有人说按照你这个图里画的,消费取决于收入,收入取决于生产。你生产不上去,就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你不就成了一个死循环吗?真实的情况不完全是这样。

凯恩斯告诉我们,内生性消费取决于收入,但是自主性消费和本人的收入无关。

首先,我还是强烈建议发行特别消费国债1.4万亿元,平均每个人1000元,但不是说每个人都拿1000元,主要是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低收入家庭,还有失业者。

因为消费有直接效应,它拉动经济增长。

1.4万亿的GDP经济增长就上去1.4个百分点,它的间接效应有放大。老百姓拿到钱之后,他把消费券给花掉了,他自己还会掏点钱去花,这个效果就更大,你看还有一个好处,你发消费券,大家的信心回来了。

今年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能不能有所取胜,我觉得就取决于,第一,我们的房地产下跌趋势能不能止住,甚至能不能反弹回升;第二,我们的消费能不能重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