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力促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畅通
作者:巴曙松、周冠南    发布:2022-07-29    阅读:3129次   


巴曙松 周冠南 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 2022-07-27 15:45 发表于广东

编者按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利率是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重要变量,其变化对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至今,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利率体系,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畅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等方面提质增效。



文 /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冠南(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利率是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重要变量,其变化对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此前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指出,“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维护存款市场良好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从推进路线上体现出“先贷款、再存款”的市场化改革过程。2019年8月份,央行发布公告正式明确了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有关方案;今年4月份,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至今,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利率体系,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共同运转,实现了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畅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从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等方面提质增效。


在贷款利率方面,应推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多元利率体系的市场化并轨。贷款的利率定价与金融市场的利率定价相对独立,客观上存在“双轨制”的定价模式。2015年10月份之后,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再调整,而政策利率持续调整,带动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在有的阶段呈现出与企业贷款利率维持高位形成背离。LPR改革能有效联通政策利率和贷款实际利率,央行通过政策利率的调整,既可以带动金融市场利率下行,也可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实现“两轨合一”的政策效果。


在存款利率方面,应提升银行定价能力,促进负债端成本下行向资产端转移。2013年以来,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指导下,我国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基准利率倍数上限”“基准利率加点上限”“市场化调整”3个阶段。存款利率瞄准基准利率按照倍数或加点上浮阶段,商业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多贴近上限运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定价能力;同时央行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奖励,能够更好地激励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进而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还有助于降成本目标的实现。通过连接金融市场利率与银行存贷款利率,资金供求状况能够更好地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促进货币宽松政策有效传导。随着机制改革效能持续释放,未来贷款利率或继续下行,并有效刺激居民和企业的借贷资金需求回升,从而达到改善经济微观条件、逐步回归扩张区间的政策调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