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陆磊    发布:2022-03-01    阅读:5261次   


来源:国际金融杂志 2022-02-22 18:13

作者信息

 
陆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摘要



2021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方面均取得新进展。经济方面,“三驾马车”持续发力引领经济增长,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绿色、数字等行业蓬勃发展,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金融方面,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阶段,要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强化“六稳”“六保”,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十四五”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总量实现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分别增长18.3%、7.9%和4.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0%、5.5%和4.9%,反映了中国经济正逐步从疫情时期的非常态向新常态回归。
从需求端看,“三驾马车”持续发力引领经济增长。一是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8%,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同比增长10.4%。二是投资稳步恢复,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三是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2021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2.7%,进口同比增长22.6%,贸易顺差2.77万亿元。
从供给端看,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二是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2.8%。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2.5%、57.8%和43.1%。三是创新发展新业态保持增长。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
整体来看,中国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绿色、数字等行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由稳步扩大服务业转向保持制造业比例基本稳定,有利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产业,绿色低碳智能产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5万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945.9万户,同比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速10.8%。
 
(二)金融总量平稳增长,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
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2021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35.6万亿元,同比增长8.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7万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0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与经济增长水平基本匹配。2021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进一步适度扩充信用,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常账户和市场交易的平稳有序。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2028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为1.6%,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备,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一方面,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助推市场稳健发展。创业板改革、注册制试点、新三板改革、健全退市机制等一批标志性改革落地实施。2021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11月15日,北交所成立,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全球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高,沪深港通交易资金双向流动规模显著扩大。截至2021年12月3日,沪深两市陆股通累计买入1.6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9.8%。沪深两市港股通累计买入2.1万亿港币,较上年增长23.7%。此外,债券市场“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落地实施进一步丰富了互联互通机制,金融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复苏面临制约和挑战


(一)外部风险挑战:疫情冲击和债务攀升
全球疫情反复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最主要的不确定性。近期南非报告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已在世界多地出现传播,加剧全球疫情反弹担忧,不仅使世界经济复苏仍处于犹豫期,而且可能加剧全球产业链的短链化、区域化倾向。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表示随着变异毒株的病例数量增加将进一步下调全球经济增速,经合组织(OECD)下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5.6%。
疫情暴发以来,大规模财政刺激增加经济金融对宽松政策的依赖度,进一步推高政府债务水平。一方面,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正常化”。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大规模增持债券,推动资产负债表扩张至史无前例水平。另一方面,债务可持续性使众多国家政府对央行持续量化宽松的依赖度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年末,美国政府债务率达132.6%,已经超过“二战”以来的最高点;疫情暴发以来,日本央行持有国债规模进一步激增,债务率于2020年年末达到224.9%。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持续走高,全球市场估值调整风险上升。应对通胀上行的策略是政策收紧,这会导致流动性相对不足,进而引发金融市场的估值变化。据统计,美国疫情暴发以来通胀压力明显上升,2021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从年初的1.4%上升至11月末的6.8%,德国11月CPI同比上升5.2%,创1992年以来新高。从现实情况来看,需求端耐用品消费对海外的高依赖,叠加供给端物流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加重了美国通胀压力。

(二)国内结构性挑战:既要关注宏观稳定性,也要关注重点领域潜在风险
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将会面临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解构”,需要避免对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的超配,对新兴行业的预期回报率和现金流进行科学判断。这是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金融市场主体面临的考验。
需要关注上下游物价水平的显著分化。2021年10月,CPI同比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PPI与CPI“剪刀差”为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上游成本上涨向下游价格的传导效率较低,是造成CPI和PPI出现大幅“剪刀差”的根本原因。当前下游供需形势不利于厂商通过提价消化成本,尤其是市场谈判力弱的小企业,更难以转嫁成本。PPI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冲击,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下游价格不振很大程度上是需求冲击。“剪刀差”造成行业之间的苦乐不均,上游利润多的行业同比增幅达到200%,而中下游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均未超过15%。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等下游行业的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需要关注个别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2021年以来,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回落,个别房企出现信用风险事件,但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在金融管理部门的预期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

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取向


(一)创新驱动和双循环发展是新发展格局的两大支柱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一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是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一是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二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三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二)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经济工作的主题主线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的主题。需要深入思考两点: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工具;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在工具层面,需要需求、供给、结构和行业等多方位共同发力。一是在需求侧,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二是在供给侧,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三是在结构上,包括地缘结构方面,要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背景下,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四是在行业上,要加大对绿色行业的引导,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在动力层面,要以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一是着力提升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优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加快建立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四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特别关注流动性风险和大而不能倒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变革。金融业需针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与监管、精准服务实体的金融市场、稳健有韧性的金融机构体系三者的共同推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