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创新与引进: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快的科技进步(2000.11.29)
作者:樊纲    发布:2004-04-17    阅读:4445次   

创新与引进: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快的科技进步

--中国发展战略问题思考之五

樊纲

  (50有论坛·北京)1、根本的差距在于科技创新能力
  从经济上说,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根本差距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一个国家如果人均收入不高但科技创新能力很高,它其实不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是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二战后它很穷,但很快就成长了起来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大国,那就是因为它战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战后穷只是因为它是战败国,而不是因为它是个发展中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抱怨自己在科技研发方面不如发达国家,只不过是在说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2、积极发展我们自己的“国民创新能力”
  以上的分析也就使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变得非常明确了:我们要想追上发达国家,说到底是要在科技开发能力上追上发达国家。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我们自然要从现在起就积极地、尽最大可能地培养和发展我们自己的国民科技创新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然是发展教育,不仅是发展高等教育,而且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在提高广大一般劳动者的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形成较高层次的科研能力,使放大劳动者真正成为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就业机会的劳动力。其次,引进技术、引进资本、学习、吸收别人已有经验、教训的过程,本身也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水平越接近,才越是具备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的回报率才会越高。
  在这方面,现在应充分注意的问题是:最终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能力,一定是“国民创新能力”,即企业与个人的创新能力,国家的作用只是提供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与条件,包括有利于创新与应用的制度条件,而不能再事事由国家组织“攻关”、由国家承担责任。在技术相对稳定、成熟的条件下,在科技创新的目的是非商业目的的情况下,国家组织“攻关”还有一定的意义,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正在发生的过程中,在技术进步的主要目的是商业竞争的情况下,政府行为就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3、“创新成本”:研发能力与经济实力
  在这里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在于,一个国家(同理一定程度上应用于一个企业的)的研发能力,既是其经济竞争力的源泉,又是以其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首先,要有研发能力,就要有钱搞教育,不仅是一般的识字,而且要能有钱搞得出一流高等大学、研究生院,有充足的国际一流设备,更要有钱养得住世界一流的教授,工资水平能够吸引国际的人材,而不是自己培养出的人材“流失”到国外。而且当今一国人力资本的水平是过去几十年教育的积累。所以,人力资本水平是以一国几十年以来收入与财富水平为基础的(当然,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同等的收入可能有不同等的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其次,要有研发能力,对一个国家来说,就要有钱搞基础科学研究,而这是一个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只有投入而没有市场回报的公益事业;对一个企业来说也要有钱投入研发,而且往往是长期的投入,不断的投入。
  此外,创新是有风险的,因此就还有一个风险损失的问题。据统计,世界上的科技研发投入,只不到10%最后是真正转化成商业价值的,是成功的。而这就意味着,要想有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还得有充足的资金,经得起科研失败的损失。
  正是因为有这种科研能力与经济实力的相关性,发达国家越有钱也就越有科技创新能力,而越有科技创新能力也就越有钱;落后国家则往往陷入越没钱越没能力、越没能力越没钱的恶性循环。
  总之,科技研发能力,不是说要发展就能发展的,科技创新也是有成本的,是要花钱的,也是需要时间的。在讨论一国研发能力的时候,我们再不能“不计成本”了!理论和经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证明,那是行不通的,难以为继摹?lt;BR>  4、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那么落后国家如何才能摆脱上面的那个恶性循环,开始技术进步的过程呢?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减少科技进步的成本。
  首先是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也是要花钱的,而且,我们不是技术的发明者,我们就要为使用新技术而支付成本费用再加上专利费(还要为此目的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来研究这项技术所需花费的代价(要想一想一个国家上上下下为此项技术研发所花的全部成本)比引进费用还要高,我们就还不如引进更加经济合算。更重要的是,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我们花了好几年才能研发出一个过时的技术,我们的机会成本就实在是大得难以计数了。在当今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没有这种对技术进步不同方式的成本费用加以比较的观念,就没有资格谈论技术进步。
  我们当然希望什么都是我们自己发明的。但是天下已经有人发明出了很多东西,我们若从头做一遍成本比它还高还耽误时间,为什么非要自己做?如果说我们没有钱去买技术,那么又为什么花更多的钱自己白费劲?如果我们发明出的东西是国际首创、国际一流,成本又比“买”技术更低,那当然是自己发明为好,如果不是这样,在成本上就是不合算的。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劳动力辛辛苦苦扩大出口,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回技术设备,以缩短差距,走捷径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而不是自己花费更多的代价。
  而且,考虑到在许多领域中(包括信息技术领域)技术进步的风险成本,我们让别人去冒90%失败率的风险,而自己利用“后发优势”以节省对我们穷国来说更为宝贵的资金,也是一件很“合算”的事情。
  其次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外资的外溢效应指的是外资在一国的经营活动,会使人们观察到其生产、经营、销售各环节上所运用的技术和手段,使人们能对那些从过去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加以“免费”地学习和模仿,从而加速自己的进步过程。外国直接投资之所以能加速一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这种免费的学习--他们至少可以省出“出国的成本”。
  更大的一类可以免费获取的资源是那些非专利性的基础科学知识与信息。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免费可以获得的科研成果,我们的任务就在于了解其存在的方式并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不必自己从头搞起,比如,世界上既然已经有公共组织和私人公司即将公布基因密码谱,我们就不必再花费人力物力自己去解读基因密码,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理解和利用它们。政府应该在搜集国际科技信息上花更多的钱,然后使企业和个人能够免费地自由获取以降低科技开发的成本。提供科技信息这种公共物品,属于政府的本职工作(如果政府将自己搜集到的科技信息对自己的企业和公众“保密”,那就是政府的失职)。
  政府还应做的另一件事是在国际舞台上力争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更多的免费或低成本的技术转让,以减少技术进步所可能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就又犯急于求成的毛病,忘记我们的实际条件,又去做那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傻事。时刻牢记节省成本这个经济原则,包括节省科技进步成本原则,一定会使我们发展得更快,而不计成本只能使我们永远落后。在这里关键的概念就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包括长期因素)比一比哪种动技术进步方式更加节约“技术进步成本”,更加“合算”。
  正确的发展战略是:我们要从现在起就着眼于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发展教育和改革科技体制),积极地、脚踏实地地培养、发展我们的国民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在很多领域内还是要以引进技术为主,以便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快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