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从网站拍卖看中国网络公司重组的实质(2000.09.18)
作者:无    发布:2004-06-23    阅读:9332次   

从网站拍卖看中国网络公司重组的实质

  (专家访谈·北京)最近两年来,中国网络公司发展异常迅猛,大约已有了2000多家,林林总总,大小不一,有的小到甚至只有2个人就成为一个网络公司。由于迅猛,自然不够成熟,在大部分中国人还不太了解网络公司的实质时,中国的网络公司又开始拍卖、重组了。中国的网络公司如何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如何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此,《中国新闻60分》“中经点评”栏目组走访了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负责人秦海博士。

  中央台《中国新闻60分》栏目 记者(郭民):秦海老师,您好。最近有的报纸在炒作,说9月29日要开始进行一些小网站的拍卖,我们觉得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好象是第一次出现这样一个情况,这是否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走入重组、淘汰的阶段呢?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秦海博士: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互联网公司的存活基础可以说是基于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成熟的技术;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够形成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第三个方面,能够有它相应的资本基础或者说是财务基础,并且能够体现在经营业绩上;第四个方面,必须有能够跟传统的、非网络形态的一些经济活动有一定的交叉和结合;第五个方面,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形成非常大的同步化效应,因此必须开放。从中国最近几年来所出现的网络公司中的一些实际状况和网络经济形成的初步形态来看,网络的重组是必然的,如果具体到眼下的一个时间点来看网络公司的发展,可能这种重组是大大提前了,应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出现这种重组现象有可能会进一步巩固我刚才讲的这五个基础,从而更加迅速地推进以网络为基础的经济活动。

  记: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您觉得这种重组仅仅是按公司之间的内容重组呢还是以财务规模重组?也就是说它重组的实质是什么?

  秦:我想这次重组的实质不单单是财务报表的合并,因为财务报表的合并需要有一个企业控制权的问题,也就是说谁说了算的问题。这轮重组就吸引资金方面来看,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把网络做实,对已经掌握了关键技术的公司,在重组过程中将其关键技术变成通用的技术。目前,关键技术仅仅是一部分人在受益,比如说网络精英们,如果重组后变为通用技术,那么就是大众受益了。所以,这次重组应该是有强烈的需求背景,目前中国市场的需求应该说是对传统产业改造以及发展网络经济的这种需求,我想,从这种角度来看,目前网络市场或者说技术市场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资本市场经过将近十年的时间,已经在这方面做了相应的准备。所以,我认为这个重组的实质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需要更进一步地打造一个比较积极的技术和人这两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够把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的网络产品以及能够形成的核心技术融合在一个庞大的市场上,并最终实现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便利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可以提升一些落后的产业,同时,更有可能达到一个实质性的效果,就是能够解决目前在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不是很好、网络环境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缩短人们走向网络经济的距离。我想这应该是重组的实质。

  对于这次网络重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第一就是产权方面的突破。不能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财务报表的叠加,所以产权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必须处理清楚。第二个,我想必须突破知识的谈判地位。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能使技术和知识的拥有者在这一轮的并购当中或重组当中的地位有所降低,而应该有所提高。第三个突破,就是网络化的环境是跟经济全球化的环境相关的,所以这方面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开放的心态,而不是说并购以后仅仅是为了一些其它的目标,比如说洗钱,或者说为了更进一步地融入一笔风险投资或者是机构投资。

  记:就象您说的,互联网业在我们国家仅仅是刚开始的第一轮合并,那么,在国外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他们是走了一条怎样的路呢?

  秦:我想从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来看,他在合并或重组的过程中可以说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梯,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梯就是要从实验性的技术和实验性的产品走向商业化,构建商业系统。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70年代开始的,所以人们在回忆70年代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关于商业系统的,这个阶段是关于网络概念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有了一个成型的商业基础,或者说在有了一个商用的系统作为平台以后,才开始进一步地构造用户的基础,这个用户基础几乎走了80年代的整整十年。第三个阶梯,是到了90年代以后互联网很快被商业化,一直到96年、97年以后才出现这种大规模的爆炸性增长,很快便渗透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这以后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比如说,象时代华纳从传统媒体向网络的渗透,象AOL也出现并购活动,象Yahoo,象e-bay等,都是这样,再就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所谓的网络集团公司。

  五个阶段具体是:第一个阶段,在产品和技术没有实现结合的时候,应该是技术和资本的先期结合,这方面可带来很多企业对他们研发机构的相互并购。第二个阶段是产品与技术结合,在结合后的产品里,在我们能够从这个产品中看到技术的含金量的时候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并购。第三个阶段的并购就是关于产品跟服务的结合了,这种并购属于90年代初期的一种情况。第四阶段,是到了93年后期,也就是近期的一轮并购,它体现了巨头之间的重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优势。第五个阶段是各个网络公司共同构造非常庞大的网络集群,现在国外就是在走网络集群的阶段。

  记:如果按您刚才所说的这几个阶段来分析,现在我们中国这次的网络并购是属于哪个阶段?

  秦:我想中国现在处在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梯中国已经越过去了,第二个阶梯现在正处在构造过程中,也就是要构造一个非常庞大的所谓的需求基础,要把网民的基础作好,也就是做好这一阶段的平台。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并购也含有第三阶段的色彩,但我想这一轮的并购还带有门户战的味道,在这次门户战中,并没有考虑到与其他传统产业结合的可能性,而只是考虑了技术和产品的结合。再有,这一轮的门户战,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拍卖,但可以预言,它会从水平走向垂直,走向纵深;有可能会从过去的扎堆现象走向社区,走向在一盘棋上来指挥棋子。

  记:我们现在的状况跟发达国家有多大差距?

  秦:我想,如果从技术的支持能力上来看,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距离,但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可能会有,不过技术人员在掌握关键技术这一块的距离不会太大。

  记:那么最大的距离是哪一块呢?

  秦:最大的差距,我想是在商业模式上。因为我们看到,真正的网络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不多,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们在考察一个公司的资本市场的市值时,虽然没有对他的劣势追究得太深,但对他的业绩是很重视的,所以商业模式说穿了就是赚钱方式。目前,中国的网络公司还没有找到赚钱方式,美国人已经找到了。一般在国外找不着赚钱方式肯定就清盘了,也就是被摘牌了,比如说最大的网络公司清盘事件,就是有一个服装模特在英国搞了一个公司,对它的清算是很无情的,十亿美金支持的这个网站清盘后就剩下2.6亿美金。

  记:在年初的时候,美国的风险基金呼呼地往国内进,到五月份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基本上没有什么基金进来了。现在有一些网络公司,象搜狐等,已经上市了,但目前情况并不好,可是国内还有些公司还在谋求上市,您觉得对于网络公司而言,上市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吗?

  秦:我不认为是这样。我想这里面有两个事情需要回答,第一个就是关于风险投资。我曾经对风险投资做过一项研究,就是风险投资家们真正关心哪些投资领域,他们是有非常明确的判断的,在时间上也有比较好的划分,比如他们在选择公司董事和执行层上,在整个风险投资项目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占据他们30%的精力;在项目的退出上,要占去15%的精力;而真正用在关心商业计划或者说商业模式的仅仅是5%的精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公司引进风险投资应该说无论是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都是好事,因为风险投资家们赚钱后都急于要退出,所以大家把上市看成是唯一的一条通道,这个通道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但在任何通道都被拥得很挤的时候,任何所谓的安全出口肯定都不安全,因为会产生相互的拥挤,踩伤了谁,撞了谁,这都有可能。问题是对于亚太地区会产生一些比较独特的现象,因为亚太地区的网站大量的相互雷同,如果从通道太拥挤这个现象来看,网络公司都要拼命地追求上市可能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我想最好的办法应该有两个:第一,要积极地推动一个创业者的环境,因为从创业者环境的构造来看,目前我们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二,是要精心打造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挣钱方式。目前,对于一个网络公司而言,做好这两项工作比还没具备经营模式就急着去赶这班车上市要好得多。

  记:最近,我们看到有关报道说纳斯达克的股票已经开始回升,包括前几天网易、新浪还有搜狐也都有所回升,您觉得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秦: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好多人都关注纳斯达克市场的波动,因为股市的波动就象天气一样,是很随意的,在它很随意的背后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那么股市的背后应该是业绩上的变化。作为高新技术板块,纳斯达克出现以来,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市场了,包括象德国94年开始出现的创业者市场。但是,在这个领域,它永远承认第一,就是承认第一个到来的人,所以,现在中国公司拼命想在纳斯达克上市,也就想得到个第一,我觉得这个思路也太窄了些。我觉得可以考虑涉足在德国的创业者市场,涉足在法国的新型市场。因为现在的资本全球化走得太快,因此,我觉得对于网络公司可以考虑走一个比较巧的全球化的路子,而这个步骤一定是以资本全球化为触角的,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不能单纯去衡量一个公司的股价是不是稳定,因为在股市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变化,所以,有人说创业者股市是“财主的脸”,说变就变,所谓的上升和下跌都是非常正常的。

  记:现在,全球有购并的这种趋势,换句话说就是资产重组、整合,其中包括传统产业,象汽车工业、世界五百强企业等,他们都在走一个全球并购的路子。但是,在现在的互联网中象中文这样的板块,好象还是应该有它一定的地域性,那么它的这种并购是不是要受到一定限制,或者说仅在亚太地区才可以跨国界的并购,您的意思是这样吗?

  秦:对。中国现在无论是从国际市场还是在中国内部还是亚太地区,从对网络的这种需要来讲,真正需要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以中文为基础,立足于亚洲的这么一个网络运营主体。由于地球的时差关系,有这种所谓的地域互补性;再一个,在亚太地区的第二个必要性,就是亚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谓的文化历史文明的特征比较相似,比较接近,所以,这方面也使得在资源的互补上有进一步需要,如果在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上能够互补,我想这对于亚太地区经济未来的状态及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劝搞网络的这些精英们,应该把眼光放大一点。

  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秦:谢谢。

(中经网·电视媒体部徐剑、雷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