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看中国消费市场诸多问题 提出尽快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措施 (2000.06.09)
作者:沈骥如    发布:2004-04-17    阅读:5017次   

看中国消费市场诸多问题
提出尽快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措施

 

  (专家访谈·北京)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后,社会消费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就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骥如先生。

  中央台《中国新闻60分》栏目 记者(彭德全):沈教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来刺激社会消费增长,但现在看来社会消费需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您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哪些方面呢?

  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 沈骥如教授:要改变社会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需要有一个过程,尽管中央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有一些问题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的。总的来说,第一个原因是,我国消费不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消费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比印度和美国低20个百分点,也就是低1/5。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工资里是不包括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费用的,现在要逐渐的增加这一部分,我们已经采取了提高工资的政策,比如增加失业基金、社会保险等等,但是工资结构的调整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正是由于这一调整还没结束,老百姓们预期未来的消费要增加,所以现在人们不敢消费,要把钱存起来,这是造成我们消费增长缓慢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三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还有待于完善。我们国家政治上是一个非常统一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市场还不完全统一,甚至在有的地方还存在非常严重的割据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的地方保护。

  举一个例子,去年有一个消息说,上海在前年对湖北省来的“富康”汽车要收8万元的牌照费,说是叫牌照费,实际是一种关税,是割裂市场的行为。在拥有一千万人的上海,在一年的时间里只卖了24辆“富康”,所以上海的出租车就全是“桑塔纳”。 武汉因为一年内在上海只卖了24辆汽车,武汉也采取反击,它就报复性地收7万元的所谓特困费,这也是一种关税。表面上看,上海的“桑塔纳”卖多了,但是它制止了武汉的汽车过来,妨碍了平等竞争,不利于国家的技术进步,也不利于整个国家的消费的增加。去年报纸揭露了这个问题之后,双方正在改正这一做法。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大,大家都看得很明白,消费者也能监督,但是小的东西,比仿说一块手表或者一瓶酒,这里面有多少保护性的东西,咱们就不清楚了。

  实际上各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行为还是很普遍存在的。比如,过去有名的烟是上海和云南的,现在,从我经过的很多省来看,都有几十块一包的烟,而且都是本地牌子的,在他们的宾馆里或其他招待客人的地方都用这种烟,而不用上海或云南的了,这实际也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因为烟的税收高,所以本地就卖本地的烟,把云南的烟排斥在外,但是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一做法是重复投资。红塔山本来是个很大的企业,设备是非常先进的,如果商品自由流通的话,有这么一家企业几乎就可以将各种规格的烟供给全国了,可是,地方为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搞高档香烟,同时采取措施不卖别人的高档香烟,形成壁垒,并造成重复性投资,重复投资的积累率虽然高了,但这种高积累没效益,其实就是一种浪费。

  我们的家电行业情况更为明显,无论是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现在都是过剩,其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保护本地的产品,排斥外地的产品。地方通过扶持本地企业可以赚一点钱,但是从宏观角度看,造成了全国性的重复投资,我们的彩电,现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是50%,开足马力半年就能供给全国一年的需要,厂家如果想12个月都开工,其结果就只好停一半的生产线。我们的积累率高,就意味着我们消费的百分比就要减少,但积累的东西又没有发挥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不搞地方主义,不让他重复投资,用重复投资的资金加点工资不就没关系了吗?

  记: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您刚才所说的这种重复建设仅仅造成积累的增高,而不是让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从而增加消费,或者说这部分钱如果能到老百姓手里用于消费会更好。

  沈:你可以这么简单地理解,一块蛋糕,你把它切得很多都用于积累了,那么消费的部分就少了。但是积累得多却没起作用,就等于是浪费了,与其浪费还不如少积累点,把少积累的部分用于提高工资,不是就能用来买东西了吗?这样整个经济不就运行的好了吗?现在由于有了地方保护主义,都想排斥别人,然后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甚至啤酒都是这样,不准买外地的啤酒,只准买本地的,结果重复地投资,最后生产的啤酒没有办法销售出去,造成积累过高而消费的那块蛋糕却太少。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鼓励消费都是不行的,但是要把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调节好也不光是政府的行为,如果企业都是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盲目地重复投资,注重关税赢利,就没办法把这个结构调整好。另外还有非关税壁垒,比如过桥费、过路费等。本来高速公路要收回投资,国家会在一定年限里收税,等到投资本利还清以后,这个公路就应该是自由的了,就不应该收税了。但是有人一看一设卡子就能收钱,于是都来收钱,甚至每个村子有几拨人在收钱。这就造成市场的隔离,造成不能物畅其流,流通成本就高了。比如:有一个广东农民开了一辆卡车,运一车菜到武汉去卖,一路收他的过路费,最后他卖的菜还赔了,他哭了,他说再也不卖菜了!

  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商品、资本、人员、劳务能在国家内部自由流通,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央一直在制止乱收费现象,但执行的结果总是不太理想,这需要提高全民的觉悟,加大执法力度,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加入世贸组织就是有利于我们统一市场的形成,因为你要承诺一些市场透明化的规则。如果市场统一了,降低了流通成本,使资源更好地配置,提高了整个经济的效率,我们就有条件进一步增加工资,同时又避免了重复投资,资源就能更加有效的利用,我们工资的增加、购买力提高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产和消费也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消费就可以高上去了。

  另外在消费政策上,有很多计划经济时期的限制消费政策还存在,比如限制用电,买空调要交用电费,增容费,象这种政策我们现在正在清理。再有,象住房,北京的住房为什么卖得贵,最近报纸上有篇文章说,房产商的房价中40%是地价税,而这个地价税是一次性统一收完70年的,但是买房子的人大多都是三十来岁的,活不了70年了,你让他把死了以后的税都一次性地交了,这当然就提高了房价。如果分年来收税,那房价就要低40%,许多人就有条件买了。

  再有,还以住房为例,我们计划经济时期的工资里没有住房费用,现在年轻人有了,但需要逐月地积累,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促进消费的政策需要一定的时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慢慢地才能越来越好。现在在转折时期就比较困难,青黄不接,老一辈的没长钱,年轻的一辈刚开始攒钱,谁都不买。还有,比如买汽车时的各种附加费、税,据说要占百分之二十几,这等于是又一笔税,因为售价里已经有消费税、工商税,一辆汽车反复地征税,谁都把它看成是摇钱树。这方面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比如燃油税的改革,多跑路的人多交,少跑的少交,还有泊车费等等。

  所以,我说上上下下都应该学习一些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税应该是由国家来收的,用于特定的目的,用于全民的目的,不能说我街道缺钱用了,就过一个人收一份税,弄到后来就变成谁有拳头谁收税了,那是不行的。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改革要有中央的好政策,现在中央的政策很好,但下面执行的人也要受过很好的训练。再则,老百姓要懂法,要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所以,我认为,消费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建设,甚至消费积累政策的调整,都要随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建设来齐头并进,从而来解决我们消费不足的问题。

  记:在过去那种短缺经济环境下,有些政策现在看起来对消费起抑制作用,这主要是那些方面的原因呢?

  沈:我们所谓过时的消费政策是在短缺经济下形成的,那时候什么都缺,比如电不够用,一家装空调几十家都得为你省电,所以需要限制消费,包括象用电,得交增容税,每年几百块钱,限制你增加用电的器具;当时汽车生产得很少,买汽车就要出据有关证明,还要交各种费和很高的税,来限制高消费。从很普通的用电,到汽车、空调、彩电,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这在短缺经济的时候是不得已的。现在,我们的产品都生产过剩了,另外,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过好日子,我们革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所以我们现在要清理各种旧的抑制消费的法规,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按照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法规,让市场更透明,竞争更公平,这样才能改善我们的市场经济。

  记:是不是可以说现在消费政策的改革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滞后的?

  沈:我认为,现在中央正在努力地越做越细,现在很多办法都在研究、出台、实施,所以,我想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比如我们说彩电不应该降价,应该实行行业自律,实际上这不太符合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下的行业自律弄不好就形成行业垄断行为,象欧盟就有一条法律:企业之间不能达成占有原料或垄断市场价格的行为。比如买原料不能高于什么价格,买黄豆就这个价,这就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短缺的时候可以卖贵一点。另外彩电售价不能低于3000元,这就限制了竞争,如果我的工厂技术改进了,我的成本只要1800,卖两千二就赚四百了,为什么不能降个六百块、八百块呢?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也是一样,竞争的结果就是价格降低、改善技术,更好地利用科学和原材料,更好地利用生产配置,更合理地使用资源,一切竞争的结果就是物美价廉。不允许降价,表面上商家可以有利润,经营不好的企业也可以有利润,只有允许公平竞争,只要不倾销,高于成本,就象我刚才举的生产彩电的例子,才能够实现优胜劣汰。这对全国人民是个好事,因为这样做才不会浪费资源,同时全国的居民才可以买到便宜的商品,商品便宜了当然买的人就多了,也就鼓励消费了。如果老是3000元,买的人肯定就少了嘛。

  所以说,很多过时的政策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我们要清理,很多概念,我们要转变。行业自律搞不好了就是行业垄断,而且是保护了落后,暂时大家舒舒服服地享福,结果造成技术落后,再过5年,抬头一看,全世界的彩电技术又前进了一大块,你在国际市场上又竞争不过别人了。所以,允许公平的竞争,是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的,如果你限制竞争,其结果往往是保护了落后。

  记:您刚才谈的使我想到最近一直在讨论机票打折的问题,说是最低不应该低于八折,这是不是也属于一种行业自律呢?但即使打折老百姓也还是认为机票太贵,都不去坐飞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沈:现在海南岛好象在实验对机票进行打折。打折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办法,实际上是航空、航海和铁路之间的一种竞争。比方说我去上海,坐火车十来个小时,将来高速铁路只要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到了,我还可以坐飞机,那就看谁服务的好,谁的价格便宜,这种竞争也是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铁路要想竞争过空运,它必须要提速,必须要改善服务,于是高速铁路就应运而生,现在的高速铁路可能将来还嫌不够快,那么可能磁悬浮铁路就要生产出来,其原因就是航空在和它竞争。如果飞机票都卖得很贵,那火车就慢慢爬吧,反正比汽车舒服。所以竞争是推动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因此,从这个原则上来讲,限制机票打折实际上又是限制了竞争。

  当然我们又要考虑到航空的处境,实际上中国在最近这些年,开的航空公司太多了,这也是重复建设。虽然这里面有一个管理的问题,但在电脑普及了以后,它连十二亿人的银行帐户都能管理起来,多管几架飞机是完全可以的。为什么会出现很多航空公司,实际上就是各省、各地方想自己赚这笔空运的钱,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飞机票很贵,都抢着走后门买,卖一张就能赚多少钱,搞几架飞机就能赚多少钱,那么你也这样,我也这样,就过剩了,过剩的结果就是机票不可能满负荷的卖掉,这样利润就少了,为了保住利润,就要求不准降价,实际上这是保护了政策投资。

  如果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我们中国的民航应该合并、兼并,因为现在美国、欧洲这些非常大的航空公司都在合并,实行战略联盟。中国民航业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分得太散了。西方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联盟,目的就是要实现机票的电脑连网,只要是在这个联盟里的公司的飞机,就可以买联票,非常便利,同时还可以客源共享,你的客源也是我的客源,我的客源也是你的客源,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资源。

  中国如果不进行兼并、联合,提高我们的效率,再不准打折,乘客就要去坐外国的飞机了,因为我们参加了世贸组织以后,我们的空运也要开放,你不打折可以,没人买你的票,那还是没有利润。只有通过积极的竞争,搞兼并、联合,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才能在世界性的竞争当中有一席之地。从短期来看,不打折可以保证一定的收入,但从长期来看,只有投入竞争才能求得生存。你可以把中国的飞机公司管得死死的,但是你管不了美国飞机公司,管不了欧洲的,人家降价,你怎么办?中国的乘客当然要买便宜的机票了。

  我们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我们的航空业也要对外开放,银行业都要对外开放了,何况空运呢。将来你把钱存入中国银行还是英国银行都是有选择的,航空也一样。所以,我们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好好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联系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认识到竞争就是使商品便宜的一种手段,没有一个国家说我发展生产就是要使商品越来越贵,你不参加竞争,总想要政府来保护,是肯定会落后的。

  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沈:谢谢。

(中经网·电视媒体部徐剑、雷蕾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