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周其仁:公益活动如何推动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
作者:于惠如    发布:2019-05-29    来源:经济观察网    阅读:4990次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于惠如 “公益活动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公共财政要解决的问题。但它不动用公共财政的资源,动用的是整个社会人士,特别是年轻人的公益之心、侧隐之心。”在5月16日举行的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提出以上观点。

演讲中,周其仁以减税降费为例,从经济角度出发谈及了其对互联网公益、理性公益的看法。他认为理性公益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效果检验动机。

公益投资越来越重要

今年,为了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采取了减税降费的应对措施。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减税降费总额度是2万亿。“换句话说,我国GDP是90多万亿,2万亿的力度是非常高的。”周其仁表示。

事实上,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已经若干次实行过减税降费政策了。存在的问题是:在降低税率的同时,企业却没有感觉到减少收费的真正力度。在周其仁看来,该政策中有两个变量在起作用,一是税率、费率是否真的降低了,二是执行的力度如何。“比如税率、费率降下来了,但是执行收税的力度却提高了,这样一来,在企业层面的获得感就不强。在经济抵冲下行压力方面,就不能达到政策原来设计的目标。”

周其仁表示,政府减税,减少收费,主要是减少社保的强制性缴纳的部分,但同时还存在开支压力。“如果不减税降费,企业受不了,会大面积出现失业,一旦如此,经济后面的棋就更难下了。但是减了费,开支压力还在,中间就会有一个缺口,因而人大同意将今年的预算财政赤字提高0.42%,但是年度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所以经济是用有限资源解决多个目标,会遇到很多困难。”

有何办法可以让政府减少税收,同时又可以不增加财政赤字的压力?周其仁认为,这是整个国民经济、全社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从上述角度来理解公益活动,它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公共财政要解决的问题。

“动用一点个人的资源、伙伴的资源,这个力量在单个人看来都是不大的,但是汇聚到一起,在宏观上就可能变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我觉得公益事业从这个角度看,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这一发展阶段,社会性的、自发的、来自个人层面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投资行为,可能越来越重要。”周其仁提到,公益的概念和行为一旦成为了习惯,可以预见公益的力量在我国会越来越大。所以,从经济角度看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从效果检验动机

周其仁强调,公益不单指大众参与的方方面面的公益活动,在数量上可以替代一部分政府的开支,在不增加税负的同时增加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如果很多人参与公益活动,它在性质上、质量上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因为普通人对普通人的困难理解得是比较全面的。”

同时,周其仁认为,理性公益非常重要。“因为爱心常常是侧隐之心。那么效果是什么?你有好心,你希望帮助他,真帮助他了吗?从他的角度看是不是帮助他了?”

而理性公益中最重要的含义就是从效果来检验动机。腾讯的“冷静器”就是其实就要从效果角度来检验动机的很好案例。

“我看过的商业故事中,最佩服的就是微信的张小龙,多年来我一直高度赞赏他。”周其仁在演讲最后提到,他们开发的微信让每一个用过的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

此外,周其仁表示,好的商业、好的公益、好的任何行为,都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而最重要的是效果。“只要中国这么多人从现在开始培养这个习惯,既有做公益的动机,又能在效果中选择更好的做公益的方法。我相信我们国民经济当中围绕国家、税收、企业、市场的难解的矛盾是可能从这个方向上得到帮助,得到缓解,得到支撑,从而让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