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新经济"意味着什么(2000.03.22)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4-17    阅读:5281次   

"新经济"意味着什么 

梁优彩 洪平凡

  (50人论坛.北京)随着美国经济实现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持续扩张,对美国经济是否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的讨论也多起来。如果是的话,它对经济政策和全球经济又意味着什么?
  由于十多年的出色表现,美国许多宏观经济指标似乎已经突破了基于过去50年历史模式的原有经济规律。例如,历史上,6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繁荣或由于高就业引发了通货膨胀,或由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同时上升而结束(图1)。但是,现在伴随着经济繁荣的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同时改善。与此同时,股票价格的飚升、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政府预算出现创记录的盈余、以及居民储蓄率水平之低,都超出了正常范围。
  在困惑和惊愕中,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一直为这种没有先例的经济表现寻找解释。悲观者警告说,美国正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这与日本经济陷入这次长达十年之久的衰退之前80年代后期所面临的情况相似。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经济的基本变化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长期的增长潜力。这种变化导致收入迅速增长、低失业率、合适的通货膨胀率和资本市场的强劲升值同时出现。换一句话说,美国已进入了所谓的""新经济""时代。比较乐观的分析家甚至预见全球"新经济"时代将要到来。
  一、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新经济"的倡导者相信增长的全球一体化和迅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IT)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美国经济,使商业行为、企业组织和政府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正在发生着变化。
  自90年代初以来,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已明显加速。例如,贸易在美国GDP中的份额已由80年代的不到20%增加到了目前的25%;跨越国境的资本流动占GDP的比重已由10年前的10%急剧上升到了223%。同时,跨国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设计、生产、市场、销售等)也更加密切。更重要的是,由于IT革命,信息或知识的流动在全球范围急剧增加。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经济制度转变为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这种转变反过来又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这种增加的国际间联系对美国公司施加了更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改变其商业行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世界市场,低成本的竞争者、对美国企业提供低成本商品的供货商迅速增加。结果是国内市场价格上升的任何信号将引起生产的变化,或者至少是改变的意图,并对价格产生向下的压力。大连销店零售商和汽车制造商是这方面的例子。同时,除了从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中获得益处外,像古典贸易理论所讲的,世界经济的更加开放通过规模经济可能也给美国经济带来好处,因为美国的许多公司都涉足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具有增加的规模报酬。
  然而,怀疑者认为,从最近几年世界经济中的某些暂时因素中获益是美国经济表现良好的原因。1997-199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亚洲和世界其它一些地区的需求严重不足,导致世界范围的商品价格下滑,有利于美国的公司降低成本。同时,大量的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向美国,刺激了本来已很高的股票市场,进而刺激了已经很强的美国国内需求。现在,由于世界正从危机中恢复,这些暂时的因素已经消失,表明美国发"横财"的时期已经过去。因此,怀疑者认为,通货膨胀很快将会反弹,过热的美国经济将会回到传统循环的衰退之中。
  但是,尽管这些暂时的影响不能够被忽视,而"新经济"的支持者坚信来自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至今尚没有过硬的证据能说明美国现在的繁荣仅仅受益于这些暂时的因素。例如,1999年石油价格是1998年的两倍,大大超过危机前的水平,美国核心通货膨胀率(不含食品和能源)依然保持低水平。并且,在美国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受益的同时,而许多其它国家受到损失的事实本身也许已经说明美国经济与众不同。
  与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并驾齐驱的是加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IT革命。IT革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要比全球化的影响更深刻、更实在。
  一般认为美国的IT革命开始于70年代初期。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内,IT的创新步伐激动人心。例如,计算机的速度每18个月左右翻一番,每一个单晶硅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也成倍增加(图2)。同期内,新计算机的价格持续下跌,年均下降率达19%左右。与此同时,新IT在每个经济部门的应用速度急剧加快。在企业总投资中,用于购买信息处理设备的费用的比重显著增加,已从70年代的15%上升到1999年的35%(图3)。而且,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自90年代中期以来,花在IT方面的费用加速增长。最近几年美国互联网的用户迅速增加,已从1990年的几乎为零发展到1999占全部人口的50%。把计算机、电讯网络和其它设备联接在一起的互联网使美国经济产生了惊人的变化。
  全面评价IT革命特别是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个过程正在迅速扩展之中。一些人认为,目前IT革命处在一个15-20年长周期的最初3-5年。尽管如此,某些早期的证据显示它已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IT部门本身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的强劲增长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在90 年代后半期,计算机和通讯硬件生产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在20%-30%之间。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所有其它部门广泛应用IT创造了提高整体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例如,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部门,像金融、保险和其它专业服务部门,IT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IT可以使得一些想法和数据以比较快的速度和多种方法进行交流。事实上,美国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应用互联网,包括后勤、市场、制造业、服务业、采购、设计、协作和创新等。
  经常提到的新IT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两个部门是库存管理和商品销售。统计数据表明,自90年代初以来库存量与销售量比率的下降趋势与在IT业的投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更加及时、精确的信息已使企业(公司)能够减少库存和多余的工人。实时信息通过网络在零售商、制造商和运输商之间及时交流,大大地减少生产与交货间的时间差。同时,互联网无论是在零售还是在批发水平上,又都创造了新的销售渠道。例如,零售电子商务已能通过互联网让所有感兴趣的顾客获得在线的生产信息,因此顾客不必通过推销商就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to-B)能够通过互联网在公司之间为批发交易自动制做定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通过缩短定货过程减少成本,而且由于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大量的直接交流,增加了市场的深度,并且通过更多的竞争提高了市场效率。1998年B-to-B电子商务达到4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超过10000亿美元。由于IT重新定义了企业做生意的市场,它也改变着公司结构。这也是近几年企业大量兼并的原因之一。新型的公司已经出现。
  "网络效益"或"网络的外在性"已成为"新经济"学赞成者与批评者之间关于新IT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争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传统的产业中,产品的总产值是每个用户价值之和,因此,增加更多的用户就会通过将产品价值提供给新用户来增加该产品的总产值。但是,在国际互联网的网络中,增加用户不仅将增加的网络价值提供给这个新用户,而且也会把增加的价值提供给已有的其它老用户。网络上的用户越多,该网络对加入到网络上的每个用户的价值就越高,这就在增长的网络和增加的规模报酬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二、关于劳动生产率的讨论
  在关于"新经济"学的争论中,受批评最多的问题实际上是劳动生产率增长问题。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除非有例证表明经济范围的劳动生产率已有稳固的增长,否则,"新经济"最多停留在一个纯粹的假设阶段。
  制造计算机的部门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明显的。但是,迄今的统计数据并未表明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有明显提高。实际上,在1995年之前的两个十年内,伴随着IT发展的是经济范围内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图4)。80年代后期索洛的一个反论引发了一场争论:"除了劳动生产率统计之外,计算机无处不有。"90年代初,反驳索洛的言论人提出了三种解释。第一,测量误差,例如,对产出质量改善的调整可能低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计算机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相对较小,生产率的提高对整个经济来说可能是不显著的。第三,IT创新的扩散过程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为在新技术的全部潜力能够发挥之前,工人需要培训,公司需要重建。
  实际上,由于修正了某些测量误差,在1999年底政府统计的许多最新修正中,确实上调了前几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更重要的是,像第三个解释所预见的,在过去几年中,劳动生产率已经开始加速增长。1995-1999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5%,是1973-1995年间的两倍。并且,有关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也表明,在IT方面人均投资多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投资比较少的部门。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全部归因于IT革命。固定资产质量的改善、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得劳动力素质提高,也是劳动生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有人估计自90年代中期以来IT创新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为50%。
  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其它说法。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循环因素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当GDP加速增长时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快,当GDP增长减速时提高比较慢。尽管某些研究表明1998-1998年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似乎是非循环因素的贡献,但是观察样本短得难以支持这个结论。
美国政府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劳动生产率出人意料的强劲增长可以部分解释菲利浦曲线理论面临的挑战。当劳动生产率以惊人的速度加速增长的时候,工资协议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相比就显得太低了,因而会减少经营成本、降低产品价格。同时,由于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就业增长也会比通常情况快。并且,新的IT也可能会使工人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结果导致低通货膨胀下的高就业。虽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效应并不是发生在很大的经济范围之内。
  三、对美国股市的不同看法
  关于"新经济"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关于如何看待最近几年美国牛气冲天的股市。1995-1999年间,美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值年均增长24%(标准普尔500种指数),是过去100年年均收益的两倍。并且,过去两年内技术股(NASDAQ指数)的收益是一般股票的三倍,其中网络股票的价格翻了两番。
  牛气冲天的股票市场和最近迅速的IT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良好表现密切相关。一方面,IT公司通过有活力的股票市场能够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展业务。同时,股市不寻常的升值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需求,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因为居民更乐意花掉他们近期收入的大部分。这也是私人储蓄率下降的原因。
  另一方面,股市以惊人的速度升值也是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表现良好拉动的,例如,公司利润增长迅速等。然而,按照许多常规的标准来衡量,股市价格已明显高估。例如,价格收益率已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而许多高价位的网络公司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盈利。当悲观的观察家警告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时,"新经济"的拥护者给出了另外的解释。
  一种解释是,IT革命可能根本地降低了股票的益价--股票贴现率与无风险证券(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差价。股票价格反映股东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贴现值。有两个因素影响贴现值:作为分子的预期收益和作为分母的贴现系数。飚升的市值意味着对公司未来预期盈利增长的乐观估计。但是,像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那样,更根本的是股东看到的贴现系数已经降低,因此股票价格上升比预期的未来收益增长得更快。通过提供更及时的信息,新的IT已减少了经济中各种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因此也降低了风险保险费用。同时,一些分析家把争论又推进了一步,认为历史上股票收益率与无风险证券收益率之间存在的差距最近正在缩小,并将最终消失。根据这种论点,现在的股市是低估而不是高估。
  另一种解释认为,由新的IT革命创造的无形资产正在升值。传统上(至少在理论上),股价是根据公司的实体资产(像IT和设备)的市场价格来估价的。但是,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伴随着IT革命越来越大的无形资产产生了,例如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的投资等。因此,股票价格既需要考虑实体固定资产,也需要考虑无形资产。用传统的股价评估标准,例如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估价许多新的IT公司的股票是不恰当的。然而,股票专家一直在寻找新标准,用来解释网络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
  尽管有"新经济"拥护者的这些似乎合理的解释,但是,对"新经济"评价过份乐观和股市泡沫可能都有。不幸的是,像以往一样,只有在市场对泡沫调整之后,推断的泡沫才能被确认。
  四、"新经济"对政府政策提出的挑战
  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T革命不仅改变着公司部门,而且也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贸易和工业方面的规章制度都面临着新问题。
  过去几年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在这次经济景气中, 美联储一直积极地调整利率以协调经济增长,以使物价稳定和就业增长之间保持平衡。然而,利率多次上下变动也反映了美联储在判断美国经济状况时所面临的困难。
  国际联系的加强使得政府当局更关心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再反弹回来对国内经济所产生的反作用。例如,1998年第四季度当美国国内经济强健时,美联储三次迅速下调利率主要是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同时,比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判断潜在的通货膨胀比较困难。例如,4%以上的强劲经济增长和非常紧的劳动力市场证明1999年夏天以来四次提高利率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假如劳动生产率保持5%的年增长率(像1999年第四季度最新统计所表明的),同时假定劳动力年均增长1%,那么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达到6%左右。因此,经济年均增长6%将不会引起劳动力紧张,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当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能否稳定保持5%是另一个问题。
  许多观察家都称赞这次景气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为总体上看它是温和的,也没有对早期的"新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过去十年的财政政策也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强化财政纪律已使十多年的财政赤字转变为财政盈余,进而降低了资本市场上的长期利率,刺激了企业对IT业的投资。
  与此同时,政府在研究与开发方面增加投入对经济增长一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研究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和通用技术开发,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投资者的市场收益,因此,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互联网本身是通用技术,在其发展初期也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为在经济中保持和增加技术创新,判断和支持对整个经济有潜在效益的研究项目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挑战。
  对"新经济"中的政府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其它挑战是保护知识产权和保持竞争。随着IT革命,越来越多的知识产品,像软件、书籍、音像产品能够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发售,这要求用新的办法保护著作权。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促进竞争有利于创造新技术,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从新技术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好处,同时也可以改善国家整体经济效益。但是,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T革命使得政府保护公平竞争的任务复杂化。最近关于美国政府起诉微软公司市场垄断的争论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政府是否应该规范新的经营方式(像电子商务等)的讨论。最后,对政府来说,确保社会上所有的成员都有平等的权力进入像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五、全球是否将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对世界其它地方意味着什么?其它国家(地区)也能像美国一样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T革命中获得同样多的好处吗?一些信号正在表明,"新经济"正在向世界经济渗透。然而,现在判断有多少国家(地区)将真的能够加入到"新经济"的行列中还来时过早。但是,一件事是确实的,即并不是所有国家(地区)都能从这些新的全球倾向中得到同样多的好处。因此,各国间的差异将会存在。以生活标准来衡量,在这轮"新经济"的浪潮中世界各国间的差距扩大了。
  像多数经济学家确信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不是总和为零的游戏,即不只是美国一国受益,其它国家受损失。实际上,许多其它国家(地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都从增加的全球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利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例子,其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在90年代后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新兴经济的经历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对本地区经济可能会有来自外部的冲击,这种冲击有时是很有破坏性的。从最近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是,稳定的国内政策、坚实的制度结构和有序的对外开放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受益的先决条件。
  经济理论表明,从增加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中得到的多数好处,来自于通过深化国际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然而,资源再分配是有成本的,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例如,不同部门之间劳动力的再分配需要培训。同时,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通常意味着某些部门的破产,并至少导致暂时失业。因此,在对外开放的同时需要社会保障网和其它政策来保护经济中的脆弱群体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已被排除在最近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外,因为这些国家基础条件太差。
  同时,正像1999年底WTO第三次部长会议失败所表明的那样,对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看法在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分歧。
  关于IT革命,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美国,增加对IT业的投资(图5),尽管其中大多数国家依然大大落后于美国。同时,互联网的应用到处快速增长。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大对某些部门IT的投资。例如,印度软件工业每年以50%-60% 的速度增长;我国的个人电脑拥有量和互联网用户的数目每年翻一番;许多国家效仿美国"硅谷"的模式建立越来越多的特别高技术区。然而,至今尚无统计数据表明,世界其它地区劳动生产率有任何显著的增长,包括发达的欧洲和日本,尽管欧洲和日本与美国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小。
  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第一,世界其它地区在它们的经济中应用IT技术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但是它们什么时候能受益?能够受益多少? 第二, 任何其它国家能否,或怎样缩小它们在IT领域同美国的差距? 回答第一类问题涉及到许多不确实性,而第二类问题的答案可能更加悲观。
  一些观察家认为紧跟美国之后,欧洲发达国家和少数亚洲经济体将通过IT革命进入"新经济"时代。
  许多欧洲国家在新IT方面的支出迅速增加,并且,一些国家在某些领域已经进入前沿。例如,爱尔兰已经居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某些北欧国家里的无线通讯技术已经超过了美国。同时,随着欧元的问世,在欧洲大陆出现了企业重组和一体化的浪潮(包括跨国兼并的浪潮),为开始的"新经济"改善了市场基础。
  在从最近国际金融危机刚恢复的亚洲,许多国家(地区)正利用新的信息技术, 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改造其经济,以提高竞争力。实际上,该地区少数几个经济体已成为IT硬件的最大制造中心。例如,中国台湾省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地。亚洲地区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电话也在以指数速度增长。
  然而,像许多分析家说的,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亚洲仍有许多巨大的障碍,阻碍着它们追赶美国。这些经济体对IT部门的投资尽管增长很快,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很小。这些经济体与美国相比依旧缺乏较完善的资本市场、风险资本网络和大量的高技术劳工。并且,正像过去二十年美国所经历的那样,在这些经济体能够真地获得IT革命带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之前,仍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企业结构和政府的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许多改革。
  某些悲观主义者认为,考虑到美国在IT方面的统治地位,其它经济体在信息新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很难与美国竞争。当后来者有时能够跨越式地掌握一些好技术并避免在"试验和失败"的过程中浪费时间时,它们可能仅仅采用成熟的新信息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因为大多数处于领先地位的IT公司都是美国的公司,与IT系统内高附加值的部分相关联的垄断利润一直流向这些美国公司,而把平均利润留给了生产低附加值IT部门的其它国家的后来者。更悲观一点,在发展IT方面美国的领先地位似乎一直在从世界其它地区吸引资本和高技术人才流向美国。初步估计,美国一直利用着全球约四分之三的储蓄。美国硅谷三分之二的高技术专家是外国移民。在这么多的高技术人才和资金聚集在美国的情况下,使得其它地区赶上美国的可能性很小。
  然而,最悲观的一点是, IT革命对多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小的。新的IT并不会自动地向全球各国扩散。一些旧技术,像电话和汽车在约一个世纪之前已发明了,但是在许多低收入国家至今还远没有普及。
  五、结论
  更多的例证已表明,美国经济现在的出色表现(主要是高速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货膨胀)已从经济的某些基本变化中受益。最深刻的变化是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些新变化正在改变着经济结构,并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潜在的经济增长、减少产出和价格的周期波动(与历史上的模式相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
  "新经济"处在初期阶段,它将会不断从技术创新中受益。然而,这意味着既有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也有某些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可能已经变平,但是并没有消失。实际上,在实体经济中以及在金融市场上已出现了某些不平衡。这些失衡需要在未来进行调整,虽然不必要引起大的"景气一衰退"循环。股市上形成的泡沫与好的基础面能够共存,但是不能够事先识别它们。
  同时,这些新趋势已对企业部门和政策制造者提出了挑战。
  增长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创新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因为技术进步提高了每个工人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更多、更好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同时,新技术降低了运输和通讯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在另一方面,增长的贸易、资本和信息的全球流动又扩大了新产品的市场,增加了产品利润,并进一步鼓励新的创新。
  已有"新经济"向世界其它国家扩散的信号。然而,至今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证明,全球将要进入"新经济"时代。对许多国家来说,为了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的技术革命中受益,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中,对"旧"经济发展曾是关键因素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将继续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和瓶颈。并且,"新经济"要求企业经营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有许多基本的变化。
  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为许多国家提高收入生活水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然而, 富国与穷国之间现存的差距很可能将会继续扩大。因为穷国在技术方面可能落后得更远,也有可能被排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