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按照市场需求, 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2000.03.22)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6-23    阅读:9375次   

按照市场需求, 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河南鹤壁市鹤山区农业生产调查报告
梁优彩

  (50人论坛.北京)一、导言
  鹤山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北部,西半部为太行山脉,东半部为丘陵,地势西高东低,海拨高度120米至647米,总面积160.3平方公里。全区山区面积90.3平方公里,丘陵70平方公里,只有3.74万亩耕地,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仅0.64亩。长期以来,依靠传统农业,农民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近几年来,鹤山区党政领导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逐步认识到只有按照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委和区政府在认真研究了市场需求变化之后,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提出了"远抓林,近抓牧,调整结构是出路"的总体指导思想,组织实施农林牧综合开发战略,规划了花卉、花椒、香椿、黄楝四个万亩高效农业开发园区和八大畜禽养殖基地。两年多的实践表明,鹤山区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决策是正确的,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效。
  二、发展花卉和经济林种植业
  蜀龙花卉园区地处聚龙山下、金线河畔,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此处荒滩荒坡面积很大,土壤含有花卉生长所需要的多种元素,既适合于种植北方的花卉,又适于南方花卉在这里落户,以逐步适应北方的气候。因此,蜀龙花卉区具有发展花卉生产的自然条件。而且,当地农村也有种花的传统,一些农民掌握种植花卉的基本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美化社区和居住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为花卉生产提供了市场环境。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我国许多花卉的繁育、培植都需要在南方完成,然后再运到北方市场,以满足北方人民对各种花卉的需求。而在南花北运的过程中,南方花卉需要在中间地带停留过渡一段时间,以适应北方的气候。蜀龙花卉园区是一个比较适宜的南花北运的过渡地。
  蜀龙花卉园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630万元,已建成园区1035亩,去年花卉销售总额达到了1000万元,花农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比上一年增加1100元。据鹤壁集乡的两个花农讲,现在每亩花地的年净收入可以达到6000-7000元,是种粮收益的30-35倍。去年,后蜀村侯小牛仅种植菊花一项总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净收入约4万元。花农除了种植花卉外,还从事花卉的购销,几人结伴一起到南方购买花卉,运到自己的花园经培育、过渡,再将花卉投放北方市场。实际上,花农既从事花卉的种植,又从事花卉的购销,是亦农、亦商的新式农民。现在鹤山区从事花卉种植、销售的农民已有2100多人,种植的花卉已有八大系列2600多个品种。
  香椿、花椒和黄楝园区位于山区和浅山区,过去是荒山坡。虽然前些年政府也大力号召农民绿化荒山,并在一些荒山坡上种上了一些松柏树苗。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农民对种植松柏树绿化荒山没有积极性,多年来又疏于管理,加上山火也烧死了不少松柏树苗,实际绿化效果不好。鹤山区领导根据市场需求和山区与浅山区的地理、气候特点,规划了香椿、花椒和黄楝三个经济林园区。农民种植香椿、花椒和黄楝,既能绿化荒山、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据当地有关林业专家估计,七、八年后,每亩花椒和香椿的年收入将分别达到1000元和3000元以上,一亩黄楝的收入可以达到200元左右。绿化荒山与农民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极大地焕发了农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去年春季,全区集中干部群众大干半个月,种植香椿1000余亩,花椒近3000亩。现在香椿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花椒种植面积达5000亩;黄楝园区以封山育林为主,种植黄楝达8000亩。另外,农民在野酸枣树上嫁接优质品种枣树的工作也已开始。现在经济林区的树苗生长良好,有的已开始产出效益。施家沟村杜富只靠承包的450亩荒山种植愦?去年净收入达到了20万元。典型户的成功经验更加激发了农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积极性。
  三、发展畜牧养殖业
  由于土地贫瘠、农民人均耕地又少,鹤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一直比较重视发展畜牧业。近两年鹤山区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利用鹤山区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出了"巩固蛋鸡、发展养猪、扶植特种养殖"的思路,以基地带散养,推进畜牧业向"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区内五大蛋鸡基地的养鸡场已有386个,蛋鸡存栏总数达102.9万只。全区万只以上鸡场已有30家,其中最大的一家养鸡场已发展到了10万只鸡。杨庄村鸡场已成为"种鸡-雏鸡-青年鸡-蛋鸡"一条龙的蛋鸡生产基地。去年豫北地区鸡蛋最高价为每斤2.5元,最低价是1.9元,粮食价格又比较低,养鸡的收益是比较好的。但今年元宵节后鸡蛋价格降到了每斤1.6元左右,比成本价还低0.2元,养鸡业面临着困难。
  鹤山区有两个瘦肉型养猪场,去年出栏猪近2万头。其中,鹤壁市第六万头猪场(鹤山区杨庄猪场)已成为供香港活猪的创汇基地,每年向香港出口优良品种瘦肉型猪6000头,收入约600万元。加上部分在内地的销售收入,去年该猪场盈利55万元,比正常年份少盈利45万元。盈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猪肉价格疲软。此外,古楼河特种养殖基地也已建成,西德长毛兔、哈白兔、鹌鹑、山鸡、肉鸽等畜禽开始在基地"安家落户"。
  现在,全区各类养殖专业户已发展到536家,去年肉类产量达到了3204吨,蛋类产量10230吨,肉蛋总量已超过全区粮食总产量。去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987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9%。全区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1618元,比1998年增加97元。畜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大力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乡镇企业
  高效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对优质肥料的需求,促进了肥料工业的发展。鹤山区中原生态肥厂与中科院联合开发出了10多项专用生态肥,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2万吨,除供应本地外还有部分外销。禽畜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对饲料的需求,带动了饲料加工业的发展。鹤山区的隆广油脂有限公司1998年4月动工建厂,10月下旬建成投产,现已成为区内油料和蛋鸡专用饲料的主要生产厂家。去年该公司每天加工大豆30吨,出豆油5吨,鸡饲料用的豆粕24吨,全年总收入3000万元,盈利80万元。现在市场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很大,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该厂已着手扩大生产规模。除此之外,每个养猪场、养鸡场都设有饲料加工车间,从市场购进玉米、豆粕和饲料添加剂,在自己的车间加工成饲料,供本厂使用。这不但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
  畜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畜产品加工业。鹤山区鹤壁集乡已建成了屠宰生产车间和运输营销等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吸纳了部分下岗职工。
  此外,建设四大高效农业园区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将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按照规划,花卉园区将与阿斗寨风景点的开发相结合;香椿、花椒园将与巫岩山风景点的开发相结合;黄楝园区将与黄庙沟自然林风景区的开发相结合。这三个风景区的开发完成后,将逐步纳入全市的旅游线路,并带动山区服务业的发展。
  五、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鹤山区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绩,关键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鹤山区党委和政府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基本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鹤山区对农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区、乡、村三级领导分工组织实施。前年鹤山区政府及时地制定了《关于加快蜀龙花卉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蜀龙花卉产业化开发实施方案》,对丘陵地区的蜀龙一带25个村的2万亩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与此同时,区党委和政府认真构想山区和浅山区的开发问题,提出首先建设"香椿、花椒和黄楝三个万亩经济林园区"的规划。各级政府按照规划和分工切实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和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园区内"路通、电通、水通"。去年鹤壁集乡集资10万元,整修了花卉园区的公路,并对道路两旁做了绿化。前蜀村和后蜀村还集资5万元打了机井,解决了种花浇水问题。对山区和浅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做了规划,并已着手实施。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按照"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园区土地进行公开拍卖、租赁、承包,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经济林区,实行由区里统一供给树苗,种树任务分解到户。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区政府规定对成活率高于85%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是推动科技进步。区政府制定了《科技兴农规划》,并成立了高效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兴农工作的领导,区、乡、村有一名副职专抓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鹤山区与河南农大、豫西农专、汝南林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按照协议,这些农业院校定期为农民举办农业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讲座,发放专业性报刊、杂志和各种信息资料。此外,政府还经常组织花农和养殖专业户到外地参观学习。
  四是组建市场,开拓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保证。受资金、知识和地域的限制,目前我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很有限。销售信息不畅成了制约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原因之一。几年来,鹤山区政府强化服务意识,在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区政府把市场开发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先后建立了中山市场、康新市场、北站市场、鹤壁集市场和九矿市场,逐步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布局比较合理的集贸市场。同时,区政府还大力帮助本地的骨干企业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实现与国内大市场接轨。龙头企业鹤壁市花卉发展总公司,为花农引进新品种,并承担了花卉销售任务,现在除占领了豫北市场外还占领了太原、大同、张家口和石家庄等地市场。鹤山区畜禽运销服务部和泰龙牧业公司也是两家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各类畜禽产品的长途贩运和营销,已成为本地畜禽产品销往外地市场的桥梁。
  五是帮助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的生产销售提供服务。鹤山区花卉、香椿专业技术协会,在收集信息、引进新品种、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方面已为农户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在政府的帮助下,后蜀村的十五个种花大户注册成立的蜀龙花卉公司,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对园区内其它花农提供引种、培育、销售一条龙服务,并逐步形成了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共同发展局面。现在蜀龙花卉公司已成为花卉园区花卉销售的主渠道,其销售量占全区销售总量的40%以上。
  六、两点建议
  (1)加强中西部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是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增产、增收的前提。因为农产品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卖得出去,农民的投入才能有回报。所以,农产品结构调整应该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若不按照市场需求盲目调整,就会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豫北地区属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差,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基础设施更是十分落后。目前农民主要依靠电话和电视获取十分有限的市场信息。加入WTO后,我国农民将面对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及时获取足够的信息是应对竞争的基础。因此,在实施中西部大开发中,我们不仅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水、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应加强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得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产品供求信息。
  (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鹤山区的粮食产量仅够农民的口粮,大量的饲料用粮要从周围的县市(汤阴、淇县和浚县等)购买。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我国规定,粮食部门应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各级工商部门负责粮食收购市场的管理。实际上,粮食部门由于缺少资金,并未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因此粮食部门也没有存粮可以卖给猪场、鸡场。一方面,猪场、鸡场对饲料粮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农民也急于将余粮换成现金。在这种情况下,粮食的地下交易市场形成了,为了避开工商部门,农民在深更半夜将粮食以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卖给猪场、鸡场。按照现在的政策,农民这样做是违法的,工商部门发现,就会罚款,并将没收的粮食再以高价卖出。猪肉和鸡蛋的价格随市场浮动,政府并未实行保护价格,由于需求疲软,目前猪肉和鸡蛋的价格已经降得很低,若猪场、鸡场直接从粮站购买饲料粮养猪、养鸡就会亏本,况且,粮站也并没有粮食供应市场。目前,只对粮食实行保护价,而对猪肉和鸡蛋的价格不保护,这对主要从事畜禽业的农民是不公平的。实际上,种粮农民从价格保护中的收益也不大,因为一些地方并未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余粮。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以真正保护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