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2018年市场经济分析
作者:夏斌    发布:2018-01-22    来源:国务院参事室    阅读:36445次   

2018年市场经济分析,大概讲三个问题,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一、2017年,经济调整转型的逻辑没变,但需要关注什么?逻辑没有变的理由:

1,因为在中国市场出清的过程很艰难,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真正有力度的“三去”是2016年才刚刚开始,2017年还在继续。而且从经验来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又是正处在转轨中的大国,调整要真正到位,资产负债要处理完毕,没有2-3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

2,PPI的由负转正才刚刚开始,真正企稳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3,民营投资占总投资60%,2016年民营投资增长仅3%,投资预期不看好。

4,货币政策还未回归常态。

如果转型成功看什么?

1,看能不能基本确立大体稳定的、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大国消费市场。这是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是否成功的基本特征。

2,根据多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严重干扰程度的分析,可以说在全社会能不能基本形成房地产市场是以消费品为导向而不是以资产市场为导向这一局面,这是本轮经济调整与转型基本成功的重要标志。

3,看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能否基本回归常态。在2017-2019年的未来二三年M2降到10.5%甚至更低的水平,而这时经济运行正保持基本正常的运行,这说明货币基本回归了常态。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回归常态,经济仍能正常运行时,隐含的过去遗留下的过剩产能、高库存以及相应的杠杆率风险已逐步得到释放。僵尸企业逐步得到解决,在红色政策上没有必要再继续过去那样宽松的货币供应来平衡,来掩盖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什么?2017年年初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重求进”。经济要稳定增长,又要下决心处理一批风险。相关的工作任务和政策调整涉及方方面面,其中需要关注什么个带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任务中,要关注决策层是否已经统筹策略?如果有了谋略又如何确保执行?谁去落实、谁去检查?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防止一个好的想法成为仅仅是口号、空话,这系真正看懂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必须关注的。

在去年年中一些发言中,具体工作当中房市的调控和整顿金融乱象、加强协调监管,弄不好就可能演变成为国内的“黑天鹅”。特别在房市问题上,现在对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人们的预期行为往往已大于货币供求的行为。人们的预期影响力已远胜于一定的货币供应量。可以说房市“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能否与人们预期的逐步改变相适应,这是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取胜长远的关键。

2017年过去了,去年的一年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简单说改革在深入,结构调整有所优化,并且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是房地产泡沫问题,全社会高杠杆率问题,经济运行效益不高问题等,涉及各种方面。概括起来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仍未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定艰巨的时间不可能因为日历从2017年翻到2018年,翻过新的一页,翻过1、2个月,庞大的经济体在内发展逻辑就立刻变化了。

因此对2018年新一年经济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判断?我认为很简单,也是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转型期2017年是在着力于这些事,2018年继续2017年的发展的内在逻辑仍然没有变,仍然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今年有些新的提法,但本质特征没有变,尽管2018年的调整转型和2017年的调整转型相比,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但市场分析人士要认清楚本质,要认清楚大势,不要对经济增速多零点几个百分点或少零点几个百分点过分敏感,产生过分的乐观或者产生过分的悲观。方向已经很明确了,矛盾和问题基本还是那些,不要动不动去制造新的概念和新名词,那只会迷惑自己的眼睛。

二,调整转型期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维度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重要的部署。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我国经济工作总要求、总基调、宏观政策取向、攻坚战、重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工作任务方方面面,工作目标林林总总,丰富又烦杂,如何把握?如何了解那么我目标、任务之间的逻辑主线?

政府工作报告往往概括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个词。五个分析都有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五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只有增长稳定了,各经济主体收入都提高了,惠民生才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面对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要想稳增长,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优化结构,只是前进。

如何优化结构?必须加快制度改革,多年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要深入改革,仅靠多货币投放来稳增长,结构是难以优化的。所以就稳增长而言,改革和结构优化是手段、工具,稳定增长是目的。

但是就惠民生而言,稳增长是手段、工具,稳增长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但是,政府抓好经济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增长目标,是提高老百姓的福祉水平,是提高老百姓的幸福度。

以上是分析经济工作时的一个重要维度,或者说是分析实体经济时一个重要维度。

另外一个维度,今天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中具有的问题矛盾、特征因素都不是突然产生的,都不是进入2018年产生的,是延续了昨天,延续了2017年的经济,甚至可以说是从前的时间轨迹中走过来的,是保留、承接了过去多年经济运行的部分特征或运行结果,有着过去的“痕迹”。

简单说,面对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由2007年的14.2%跌到2017年6.8%跌去一半多,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增长率、货币供应情况由2007年的43.3万亿大涨到2017年的170.5万亿元。如此之多的货币供应使全社会的杠杆率由2007年的17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约260%左右。其结果,增量资本产出比,每增长一元GDP所需投资,由2010年4.2元增加到2015年的6.7元。使非金融企业负债总规模从2010-2015年平均增长达到16.6%,比同期名义GDP平均增长快约6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经济效益下降是必然的,产生和隐藏还没有暴露的金融风险是必然的。

所以,当我们在看到经济工作趋势是稳中趋好,结构有所优化,今年各经济主体收入比往年有所提高的成绩。当我们在看到中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保持了从2008年来已经连续九年世界第一的大好形势时,绝不能头脑发热发昏,被成绩现象所迷惑。2008年美国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速度快慢速度不一样,但是各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要让稳中趋好趋势不被中断,必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防止不爆发金融风险,真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自然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面,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突出和重要任务,每一个市场分析者一定要预备经济转型时期,金融系统性风险问题认识的高度自觉性。有高度自觉性认识系统性风险的问题。

十九大在布局2018-2020年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工作任务指出,关键任务是什么,最难打攻坚战是什么,特别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其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防控金融风险。严格讲防风险,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从经济问题而言,当前经济工作头绪很多,这两天会议首席专家都会讲,这么多视角和问题,在三大攻坚战当中中央提出最大攻坚战是金融领域风险问题。可见此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见中央是居安思危是看到问题严重性。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处理的艰难性。当前风险如果不在当机立断处理,经济不可能持续稳定增长。国民福利不可能持续增长,但是处理不好爆发系统性风险同样不行,将使国家和国民多年积累财富深受其损。十九大讲能否打好这场攻坚战这件事情,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经验的大事。如果说泡沫破了是什么状况?我们几十年来改革开放成绩,老百姓积累那么多财富,会是什么情况?

2008年经济工作两个重要维度,简单讲一个是从实体经济维度讲,鼓励创新、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寻找经济新动能等等,这么多提法,这么多排比递进词语,其逻辑主线关系很简单,就是要通过改革,通过创新,促进结构优化满足改变发展方式,来形成新的动能,最后达到稳增长。这么多词就是这个逻辑。

从虚拟经济或者是从金融维度看我们要通过加快“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包括过剩产能,高的库存,背后就是杠杆的问题。通过加快“三去”,通过加大金融整顿,整顿多年来金融乱象,不规范金融创新亡羊补牢,在补牢中究竟过去金融监管不协调,部分释放金融风险当中让它爆出来,守住发生系统性风险体现,最终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实体经济看具体任务是什么,稳住房价,尽快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僵尸企业、地方债务问题、P2P、网贷、现金贷、大资管业务当中金融乱象,进行金融监管纠错,监管协调。

三,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市场风险怎么分析

目前市场上对同一个经济事实持相反意见不少。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在中国当前,今天我作为发言者对这两种倾向应该克服,作为听众和读者应该尽力识别经济中风险。

第一,不要简单从纯经济学概念出发分析预测经济形势。体现纯经济学理论的经济概念,原本是从生动的具体的活动当中抽象出来的,都是在一定不确定条件下,做出某种假设以后的抽象。是反映了趋势化的东西,但是在座知道现实经济活动具体是复杂的,是没有假定条件的。市场活动中不确定本身已经构成了经济运行发展当中某种确定性。而且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下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具体特征完全不同。同一个市场条件下同一个国家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走势特征不完全相同。所以经济趋势分析,与其说是比较接近,纯理论体系的分析,不如说更接近于经济史分析。因为趋势变化它有制度变化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有国内因素,也受国外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影响。因此,作为经济分析预测者,预测分析过程当中我们背后要有经济学理论逻辑,但是不能到此为止,要对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回答,要落地到政策措施分析。其中要有分析的判断,就是要有预测。政策措施执行的情况预测,而不是概念套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接地气概念性批评分析,或者是概念性唱赞歌都是要不得。同一经济事实站在不同视角,不同的分析流派,有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表现但是要如实反应经济学分析。这里面要当心经济分析当中我们有一些人缺乏深厚实践和历史感悟,也许是无意识,趋势发展当中偶然激起的浪花和波折见风就是雨,从历史当中看本来平淡事情说得轰轰烈烈,或者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这是不可取得,这是要注意,要防止,要辨别的。

 第二,不能简单从“文件规划”出发去分析预测经济形势。现在有一些学者在做短期分析或者是长期分析的时候出发点和依据是中央和各界政府某一个规划,某一个文件,说了什么目标,或者是根据这些目标加减时间维度因素,加减过去某些数据,就敢预测经济趋势如何。这似乎太简单了,殊不知上级文件、政策规划是人制定的,是指出今后努力方向,奋斗目标是一种愿景,人的主观愿望能否成为将来客观结果,是需要一个努力过程,这是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是在不停发生变化,即使在40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问题,都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经济预测不能简单看文件规划的口号,我们主要看执行力,要看具体的制度约束力变化,看能够亮化政策内容的变化,看执行中基层政府,基层怎么样变通走形的做法,以及变通走形可能的边际,这当然是一个艺术你要学会怎么看。分析预测要考虑我们想干什么,还要学会从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史借鉴当中甄别我们现在能干什么。经过40年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中国是连续九年世界第一,长期潜在逻辑是什么,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未来蓝图做出全面阐述和步骤。但是能否扎扎实实去落实,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要靠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开会不够,必须落到实处,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接地气通下情。总书记为什么这样讲,说明现实社会当中能否得到扎扎实实落实这些问题很严重,而我们有一些搞市场预期分析人很可爱,不了解执行中现状、矛盾、困难、纠结,不了解有没有解决困难初步方案就跟着上级文件、政府的规划、有关愿望,从一种带有不确定性目标性概念提法出发,简单加减某些因素,进行貌似科学的经济推理分析,贸然发出确定的结论,我认为似乎太草率了,这是“黑板”经济学。

归纳以上所说对中国经济分析防止两种方面,不要犯简单主义错误。对当前中国经济趋势持盲目乐观态度我认为不可取,要正确把握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坚持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做好攻坚战至关重要。能否真正理解“稳中求进”,“防控风险”,这两个词的动态过程,不是字面理解,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今天要发言的关键词,也是分析预期2018年经济形式关键词。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有问题请教您。您谈到防控风险,您对于楼市问题一直很关注,您觉得楼市问题重要是老百姓预期。目前老百姓仍然预期房价上涨,还拼命买房,为什么有这样的预期?

夏斌:“房子是用来住的”是我们今后健康发展的方向,也是总结十几年来房地产市场一些经验教训。你刚才提的我也劝老百姓不要过度相信前十几年一些经验,因为我们在房地产市场建立“长效机制”过程当中,什么是“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建立意味着什么?还是回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想想在座大多人数,我们周围方方面面人,你去观察一下北上广深大城市,他们在买房子是为了买消费还是像为了买股票买金融资产一样?他们预期是买资产,先要转变预期,转变预期是一个漫长过程,随着长效机制建立,大前提稳住市场和形势,慢慢老百姓预期也转了。这是中国经济能够取胜最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