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
作者:胡鞍钢 方东旭(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2017-10-09    来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阅读:42450次   

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全民健身对富民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各项发展指标进展良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成效明显。"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的基本思路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为203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身体素质和健康保障。 


9月17日7点30分,2017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前鸣枪开跑。


1 前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早在建国初期的1952年,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新中国的全民健身指导方针,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① ,以下简称“12字方针”。“十二五”时期是新中国体育史上极为重要且不平凡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体育事业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3]。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提出要“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以下简称“18字方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目标和核心目标,其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重要目标之一。健康中国的内涵和主体是健康人民,即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城市等,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健康中国的目标主要是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面向“十三五”,我国将从上中等收入阶段接近或达到高收入阶段(从人均GDP8000美元上升至1.2~1.3万美元,已接近或达到高收入水平门槛),从高人类发展水平组迈向接近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从人类发展指数0.73上升至0.78或0.79,已接近0.80的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这就决定了全民健康发展水平将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健康风险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十二五”全民健身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评估为基础,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刻内涵出发,提出“十三五”时期并展望2030年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2 全民健身和富民强国的关系


▌ 2.1 全民健身和富民的关系

无论是“12字方针”还是“18字方针”,全体中国人民始终都是主体,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始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全民健身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体育强国、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标志。

“要强调体育是对人健康的投资”[8],从人的发展生命周期视角来看,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投资人力资本,提高人的能力维度边长,加速人的能力积累过程;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经过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不仅自身受益,还会产生外溢性、正外部性,使家庭受益、他人受益、社会受益(表1)。目前,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数已达10亿人,是我国各类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若能充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0年提高该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寿命1岁以上,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体现“富民”。

2.2 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的关系

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人口众多,且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建国之前,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岁);而如今,中国已经是“东方巨人”,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6岁,接近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从健康总人力资本(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总人口之乘积)角度来看,中国总人力资本从建国前的189亿人岁增至如今的1 014亿人岁,是建国前的5.4倍,且是美国(78.9岁×3.2亿=252.48亿岁)的4.0倍。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并提出了体育强国的3个重要内容,即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从这3个指标来看,竞技体育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表2)。

我国对体育改革创新的推动力度很大(表3),尤其是“十二五”时期,结合中央对国家体育总局巡视工作整改推进,不断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竞赛活动审批,以中国足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为“龙头”,实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改革,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对综合性运动会进行精简压缩,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力度。


3 “十二五”期间全民健身工作情况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4]、各级政府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计划》、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1]和《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的通知》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印发的相关文件,本文选取了涉及全民健身的相关指标,按照目标一致法对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表4)。


从表4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指标、全国各类体育场地数量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指标以及体育组织覆盖率指标、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指标均提前或基本完成目标。因此可以认为,经过《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对全民健康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内涵


国家战略是综合一国之力而行之方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工作,特别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4.1 全民健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倡导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4.2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以及对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百姓喜闻乐见、门槛低,具有参与人群广、渗透性强等特点。无论是传统体育运动,还是现代体育运动,或是新兴时尚体育运动,它们不仅直接对身体健康有益,还对积极引导心态,释放压力,养成公平公正、诚信和规则意识等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如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越来越大:1)2014年,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已超过了76亿人次,住院人数超过2亿人次,同年,全国医院数量仅为25860家,卫生技术人员仅有758.98万人[2]。可见,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与巨大就诊量远不匹配。2)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财政负担越来越大。这是被动式、高成本、短收益的健康策略,与此相反,主动式、低成本、长收益的健康策略就是全民健身,它对健康促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国际趋势看,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实行了全民健身战略。2015 年,欧洲发布《欧洲2016-2025 身体活动战略》,提出通过跨国家、跨部门、跨层次的同利益相关者合作,让所有公民的生命质量更好,寿命更长,形成经常进行身体活动的生活方式。《健康欧洲人2020》提出,身体活动对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降低慢性病风险、提高全面健康水平、增加社交机会和社会归属感有重要作用。让身体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国家身体活动计划》的目标是,创造支持身体活动生活方式的国家文化,其终极目标是改善健康、防止疾病和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美国人2020》作为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推出的健康国家战略目标,主要内容有:延长寿命,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发展,鼓励健康行为等。推出上述的政策和措施,是因为从后端的健康治疗、康复阶段来看,积极改善医疗环境、创新医疗技术、增加床位等手段非常有必要,但相对而言,其实现周期较长,投入也较大。而作为前端的健康预防阶段,全民健身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还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对人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全民健身对降低医保支出,破解医保难题,解决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对江苏省的调研,以南通市为例,截止2013年末,南通市区参保职工有59.16万人,其中,符合南通市制定的医保卡可以用于体育健身消费条件的参保职工有68 000余人,个人帐户结余超过5亿元。2010年,符合条件的职工中有2 896人消费,金额为295.18万元,人均超过1 000元;2013年,有9 200余人消费,金额约950万元,人均超过1 000元。80%以上使用医保卡参与体育健身的人,发热感冒等小病小痛明显减少,医保门诊支出减少20% ~25%的约占70%,医保门诊支出减少15%~20%的约占25%。


4.3 全民健身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重大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一词,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特征适应新常态,应当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包括速度、结构和动力三大特征。速度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应当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应当“不断优化升级”;动力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应当从“要素、投资”转为“创新”,即靠创新赢发展。2014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指引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尺,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核心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全民健身可以带动体育消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且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文件都指出,全民健身对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当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体育产业会呈“井喷式”发展态势。2007年,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我国年人均体育消费为593元,2013年为645元,2014年为926元,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大约在8 000美元,因此,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4.4 全民健身所具有的其他多元功能和价值

全民健身除了具有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功能和价值外,还在维稳、国际交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建设、养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5 全民健身的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的基本思路就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即促进全国城乡各地的全体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的重要战略。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统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实质是要构建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型社会;其核心内容是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18字方针”[6]。而全民健身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政府全民健身事业投入总额世界第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数量世界第一,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全体人民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建成“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到2030年,全体人民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身体素质和健康保障。

5.1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三只手合力”[7]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每个人都有健康和健身的基本需求,这是民生之需;社会有提供健康和健身的动力,这是产业之需;政府有管理健康和健身的义务,这是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创新全民健身的协同联动机制体制,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其中,政府提供全民健身的基本场地、组织和活动条件,保基本;社会发挥市场主体和各类社会组织法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多元;市民积极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通过参与运动,享健康。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三同”,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力同建。


5.2 处理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系

将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重要内容。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优先,建议:1)筹备成立国家国民体质和健康研究院;2)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生、文化、教育、养老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3)财政加大对主动健康保障体系的投入;4)大力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5)积极探索基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医疗卫生结合的新模式,推广居民利用医保卡余额进行健身锻炼。江苏省苏州市等地已连续多年自行开展了利用医保卡余额进行体育健身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因此,建议在全国城市推广。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城镇基本医疗参保人数为57322万人,根据测算,若其中10%符合条件的人群能够参与健身,人均支出超过1000元,那么,其直接消费共计573.22亿,同时还可以降低医保支出。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为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减压。

5.3 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将形成新的服务业领域

无论是哪一类商品或服务消费,十几亿人口的中国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因此,全民健身巨大需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将进一步带动体育产品消费、服务消费,极大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等文件都指出,全民健身对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926元,假设全人群体育消费均为926元,按照13.7亿人口估算,体育消费规模为1.27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已经成为越来越大的消费新领域。综合考虑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增长、人均消费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变化(恩格尔系数将从2015年的30.6%下降至2020年的25%左右),预计到2020年,体育消费规模有望突破2~2.3万亿元。

5.4 继续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制定和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立足“十三五”规划,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的新内涵、新变化,不断开拓、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新境界、新成果。为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依据《全民健身条例》,继续制定并实施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领域的投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直接效应(较强的社会收益率),还会间接带动社会与私人投入(较强的私人收益率),从而产生更大的外溢收益以及投资乘数效应。

1.建好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有效扩大增量资源,加大便民利民的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类型的场地设施建设,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m2 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m2”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顺应国民休闲度假需求,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公园和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2.建好群众身边的组织。按照国家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自生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向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3.积极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加强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其健康发展。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和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4.开展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因时、因地、因需、因人(如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5.5 实施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推进全民健身重点人群建设,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围绕新型城镇化,推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做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提供,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为实施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精准扶贫脱贫、农业现代化等重大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实施“青少年体育振兴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习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发挥全民健身在积极老龄化方面的独特作用。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职工、妇女、幼儿体育,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大社会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他们享受更多的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推进全民健身重点区域建设,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顺应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总体发展战略,配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发展战略,结合教育、文化、卫生、养老、旅游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创业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为国家全局发展服务的功能。

推进全民健身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足球和冰雪运动项目。依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5]的契机,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足球运动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4级足球竞赛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中老年、5人制、沙滩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全国多层级的足球赛事,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使足球成为群众普遍参与和乐于观赏的运动项目。依托筹备2022年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契机,大力普及推广冰雪运动,制定并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以京津冀优先快速发展为带动,以东北地区全面提升为基础,以西北、华北地区发展为重点,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形式多样、健康有趣的冰雪健身项目,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冰雪活动和赛事,进而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5.6 创新全民健身科技机制

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健身方案、运动处方库和“中国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和素养,运用最新技术进行经常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的及时分析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安全的监管效率,探索将全民健身数据纳入到电子病历档案中。

5.7 弘扬体育文化

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和营造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社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6 小结


1.全民健身对提升人的现代化、中国总人力资本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成效明显,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对全民健康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具有重要内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意义重大,且具有其他多元功能和价值。

3.“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就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统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实质是要构建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型社会;其核心内容是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18字方针”。全民健身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体人民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建成“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到2030年,全体人民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身体素质和健康保障。

4.“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的发展着力点是: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三只手合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处理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作用;继续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制定和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创新全民健身科技机制;弘扬体育文化。

总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以全体十几亿人民为中心,旨在促进全国城乡各地人民,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只有参与才能得到锻炼;只有健身才能得到快乐;只有健康才能得到幸福。只有人民体魄、身心健康了,才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那么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这就是人民所期盼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愿景,也是2030年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