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体制改革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003.4.9)
作者:迟福林    发布:2004-05-28    阅读:2012次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5周年

作者:迟福林                    出自: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重要思想,对经济特区下一步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的对外开放将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即从一般的政策性开放走向全面的制度性开放;由局部的开放走向全方位的开放;由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开放走向以金融保险为重点的服务业及基础领域的全面产业开放。在此形势下,海南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应有新的思路,这就是在实现全面的产业开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在祖国大陆同港澳(包括在未来条件成熟下的台湾)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在推进我国与东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而海南的改革也应从一般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改革应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建立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相衔接、与国际管理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是海南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开放提供了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中央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就确立了海南的出路在于开放的大原则。邓小平同志关于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中心也是讲开放。15年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海南的发展同开放直接相联系。什么时候把开放这篇大文章做好了,什么时候的发展就快一些;反之,发展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15年来海南的开放所经历的4个阶段及其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了开放对海南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阶段,从1988年到1992年海南的发展有邓小平创办海南特区的战略思想指导,有中央的支持,还有海南当时的环境条件。这是很好的机遇,但因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干部队伍的不适应以及内部思想认识不统一,海南错过了大开放的机觥?lt;/P>

  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1998年5年,开放的速度明显放慢。当时的主导思想很清楚,就是海南的发展出路主要靠内资。在这段时间里,海南吸引外资的水平急剧下降。有两个数字很说明问题:一是“九五”时期全国吸引外资增长了80%,而同期海南仅仅增长了2.2%,相差近40倍。另一个例子是建省最初几年,海南外来投资企业8400家左右,到九五”后期,大概只剩下900余家,大部分外来投资企业走了。内资也很少。不但内资来得少,大半都离去了,走了一批,死了一批,不死不活的留了一批,少数企业虽然发展比较好,但也很艰难。

  第三阶段,是近三年提出产业开放的阶段。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在海南的现实状况下,中改院提出了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的建议。省委在决策中采纳了这个建议。但如何在产业方面实行开放?如何在产业方面实现开放的突破?至今为止,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和步骤。

  第四阶段,是从现在到未来几年,是海南产业开放寻求实质性突破的阶段。在我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即将成为现实的大背景下,海南必须在产业开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是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又一次新机遇。

  在10+1以及两岸四地的经贸合作中,海南是祖国大陆联系东南亚的桥梁,在地理位置上有利;在资源条件上也有利,海南的旅游业、农业与油气资源的开采、开发有资源优势;海南的对外开放有一些比较优势,建省办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15年的历史,积累了对外开放的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尝到了开放不够的苦头,这是海南进一步开放的宝贵财富。同时,经过15年办特区,已在硬件环境方面奠定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国际旅游岛是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的范围中,对外实行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自由化进程。主要内容一是实行免签。目前海南享受的免签政策是:限定21个国家;国家旅游局批准在省内注册的国际旅行社承接来海南旅游的游客,而且组团人数不得少于5人;免签的时间不得超过15天;外国记者不属于免签范围。与其他国家实行免签的情况比,如泰国免签对象不限于旅游者,只要持有免签国家或地区的护照就可以自动获得30天的免签停留时间,并且对一些国家有90天的免签;香港与93个国家和地区互免签证,免签时间最长为90天。二是允许外国旅行社经营相关的旅游业务。外国旅行社进不来,大量的外国游客就进不来,外国的航空也进不来。所以,建立国际旅游岛的主要政策要点是对游客全面放开,对旅行社全面放开。三是扩大旅游相关产业的开放,主要是旅游餐饮业、旅游景点、旅游汽车、旅游零售业等的开放。四是实行旅游零关税。和旅游酒店建筑相关的主要设备、和旅游最直接相关的交通工具(可不包括小轿车)、相关的其它设备和零部件等随着我国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给予海南旅游主要产品零关税的政策。五是引进外资参股凤凰国际机场,将其扩建成为国际航空自由港。

    2、抓住中国——东盟“10+1”建立自由贸易区先行启动农业合作的机遇,加快海南热带农业的开放步伐。首先请求国家把海南列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范围。中国、东盟第三次高官会议确定,双方在农业、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等五个领域开展合作活动。海南与东盟各国隔海为邻,在东盟各国有大量琼籍华人,主动积极参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应成为我们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建立以农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三大领域为重点,与东盟各国开展产业合作。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科技的开发研究。农业领域合作,重点不在种植业、养殖业,而在加工业和农业科技开发,以合作发展热带农产品和渔产品加工为重点,以双方富有实力的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运用新技术,合资、合作发展食品业、饮料业、保健品业等,研制开发生产优质产品加工基地。

  其次,加快WTO框架下琼台农业合作的步伐。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台湾可以借助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已有的良好基础及其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海南可以借助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资金,以合作求发展。海南将发展成为中国热带高效农业的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热带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基地。对台湾而言,台商在海南生产的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可以返销台湾,成为台湾农产品进口替代基地;也可以直接进入大陆市场和国际市场,成为台湾农产品出口替代基地。这是面对入世挑战,两地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这对两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三通过开放、合作开发,在“10+1”自由贸易区最初的竞争中,全面提升海南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水平。在中国——东盟农业全面开放中,海南特有的热带资源,可能成为东南亚与中国农业合作的基地,争取把海南建成为东南亚和我国的热带农业科技开发和农产品加工的合作基地。通过琼台农业合作建立农产品的种养基地。

  3、加快海南油气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海南油气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油气产业,是海南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在实施我国“十五”规划之际,以海南油气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切入口,把海南岛建成我国天然气综合开发基地,带动海南特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国加快挺进南海,实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作出贡献。  

  4、充分开发博鳌品牌,使之成为海南特区对外开放的新动力。以博鳌亚洲论坛,带动海南旅游业的开放与发展,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结合,培育和发展博鳌论坛的成果。积极创造条件,以博鳌品牌带动发展国际会议产业,使海南发展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以向博鳌亚洲论坛提供最优良的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服务为目标,推进政府改革,建立起高效高质的行政服务系统和社会服务系统。与发展国际旅游业和会议产业相配套,尽快申请建立免税商店,方便国际游客旅游购物。

  5、重新定位,建立洋浦出口加工区。

  适应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洋浦开发区基础上,向中央申报在海南建立以油气、能源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区,以此推动海南工业的发展。

  洋浦出口加工区实行现行洋浦政策,享有比现有的17个出口加工区更宽的政策,主要是允许区内入住有适量的居民和经营第三产业。

  6、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通过改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以法律保障为民私营企业发展提供最好的环境,以此吸引一批民私营企业和企业家落户海南。承认并实现创业型企业家价值。深化分配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分配公正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机制,为企业家队伍形成创造好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社会环境。采取措施,吸引曾在海南工作过的各类人才以多种形式来海南第二次创业或多种方式参与海南相关的建设项目。

  二是要认真解决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问题。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及其部门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使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实行政务公开,实行办事承诺制,提高政府透明度和“亲民度”。

  三是充分利用海南立法权,推动制度创新。参考港台经验,尊重国际惯例,从省情出发,用符合国际规范的方式,加强产业开放和涉外经济立法。围绕扩大开放填补重大立法空白,对产业开放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制条例中不完善的地方应及时修订,使各项法制和政策进一步地配套完善。

(专家文章由专家本人提供,未经专家本人或中国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同意,不得转载或作为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