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一带一路”不要成为国际版西部大开发
作者:黄益平    时间:2016-01-1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阅读:9192次   

        关于“一带一路”,我想谈三点看法。第一,“一带一路”战略可能是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和平崛起的一个持续的策略。第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虽然很重要,但确实有一些值得担心的地方,如果做不好,恐怕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三,我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带一路”这个战略实施以后,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对投资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一带一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看国际经济治理的结构,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有很多人把它称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二战快结束的时候,在美国的带领下建立起来的。后来欧洲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制度的领导和运行。从总体来看,二战以后,这个体系还是非常有效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期间快速崛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全球化的过程。但如果把这个体制和国际经济现实相比较,中间的差距也是很明显,不匹配的地方很多。

  我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当中的份量,虽然份额大幅度地提高,但是他们在国际经济决策当中的声音并没随之提高,这个和我们在IMF的投票权和其他机构当中的领导缺失是有关系的。第二个是IMF世界银行和美国的政府组织一直推行的华盛顿共识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匹配。华盛顿共识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中提炼出来的有益的政策指导,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似乎不是很有效。所以是不是发展中国家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做法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有所助益。我认为“一带一路”可能是中国可以做的一个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有比较优势、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要想富先修路,通过修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合作。

  从国内经济发展来说,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过去三十几年的发展,早期是通过大量出口,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的出口,但我们下一步的对外经济合作和发展,可能会采取新的形式。我们现在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阻力,需要产业升级,一部分投资需要往海外走,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净出口国。中国位列美国、日本之后,对外直接投资排在世界第三位。而且我个人觉得中国可能很快就会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的投资国,因为我们要开放资本项目,很多的低端的制造业需要往海外走,寻找新的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如果 “一带一路”做得好,会推动更多外向型的合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一带一路”做得好其实是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对中国经济、对地区经济都非常重要。但我也听到过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比较担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带一路”会不会被解读成争霸工具。当然这不是官方的立场,但是我们确实听到有一些专家说我们现在要争老大,因为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你没有军事力量,你怎么样保障你的经济扩张?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是非常可怕,因为今天的全球经济的格局是世界经济分化非常严重,一方面在发达国家中欧洲、日本不行,美国经济相对比较稳健;而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经济还比较有活力,其他国家都遭遇很多困难,甚至有的人说所谓的金砖五国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每个国家都是金砖,有的是金,有的是砖。

  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出现分化,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进入一个所谓的没有正式框架的二国集团,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安排,很多国际经济问题都需要中国和美国协商,都需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但是现在的风险是中国是不是到了争老大的时候?是不是到了我们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经济利益?我觉得不是,我们还是应该在现有的体系当中继续发展合作,同时做出我们的贡献。

  社科院张蕴岭研究员有一个很好的说法,我特别赞成,他说我们现在做的是修庙、建庙不拆庙,如果我们觉得中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可以和美国一较高下了,我相信后果不会好。国际上过去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经验,前苏联给我们提供的前车之鉴我觉得很明显。所以对中国来说,和平崛起和发展优先还是应该作为落实“一带一路”的最主要的目标,而不是争老大。

  第二,我担心的是“一带一路”会不会变成我们国际版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客观地说十几年过去了,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上来说,修了很多路,建了很多基础设施,但是西部经济其实没有被强劲拉动。这个对我们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我们现在要发展和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甚至包括非洲的经济合作,要做很多投资。什么样的投资是有回报的,什么样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我很赞同最后要看经济回报,要看市场机会,条件成熟一个做一个。

  第三个值得担心的是会不会最后陷入日本式的海外投资的困境。日本在80年代、90年代往外投资的势头非常迅猛,我觉得我们现在进入一个类似的阶段,甚至有很多国际人士当时惊呼日本是不是要把全世界都给买下来了?今天我们可以听到同样的声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外汇储备,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人民币可能还要继续升值,我们的购买力会不断地增加。但是海外投资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持续,不是你有钱还是没钱就能决定的。当然日本对外投资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高端的制造业做得非常好,但是日本不成功的是很多不动产、金融,日本一直想发展国际型的投资银行,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没有成功的,日本买了纽约曼哈顿,买了全世界很多的不动产,最后也都是不了了之。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对外投资的过程当中,要尽量避免同样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直接投资国,但我们的投资当中有相当大一批其实是不赚钱的,不赚钱当然有各种原因,有的是时间还没到,有的就是因为投资决策有问题。所以不能因为有钱使劲地往外投,特别要小心的就是软预算约束的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谁投资谁应该承担责任,如果就是为了往外投资,拿着钱到海外去撒,最后的后果不会好。即便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预算约束要好很多,即便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是不是就一定成功?也很难说,我们也看到世界各地很多投资不是特别成功,因为他们不了解海外的市场,把我们过去在国内的做法简单转移到国外。所以我觉得海外投资不是简单地到海外办一个厂,这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上的三个问题是我担心的,但并不是预言要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是在实施当中要特别关心、特别防范这三个方面的风险。第一,避免被解读为争霸工具;第二,不要把它变成一个国际版的西部大开发;第三,要防范陷入日本海外投资困境的风险。如果“一带一路”真如我们设想的往外推进,对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简单来说,有可能推动,或者是有助于中国建设一个世界性的资本市场。其实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中国已经有一个国际水平的资本市场——香港,如果我们能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合作,往西边看“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地区和经济,现在来看人口比重比较高,但是经济比重比较小,如果能通过“一带一路”的推进,推动我们这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崛起,其实也可能是为我们下一步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非常重要的后援。

  在具体的投资当中,有几个方面会有新的投资的机会:第一,如果把中国和这一经济地带真正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资的平台,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涉及的经济地带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投资机会,资源很丰富、成本相对低廉,我们往外投资刚才已经说了,政府要投一些,但需要很多市场的民间的资本来接入参与各种项目,我觉得有很多机会。

  第二,企业对外投资也会有很多机会,最直接的当然就是到海外去做基础设施建设,但我认为下一轮最热的投资浪潮应该是来自于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他们今天所碰到的问题,就是过去很成功,现在成本太高,类似韩国在30年前所碰到的问题,要保持竞争力,或是沿着技术链往上走,或是往海外走,很多企业要往外走会提供很多新的经济机会,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往外走,伴随着其他行业的服务机会,贸易机会、通讯机会、金融机会等等。

  最后就是“一带一路”真正成功,会推动或者帮助我们国内经济的审计,实际在国内经济当中也会提供很多新的经济机会,中国过去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第一是提供出口,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第二是作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国,我们过去支持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超周期的繁荣,这个结构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会改变,我们的产业会升级。百姓的收入增长会引发我们消费市场的繁荣,这也许是下一个世界范围的很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