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要听惯经济学家的花言巧语 学者的力量并不大
时间:2006-02-20    来源:证券导报    阅读:1221次   
不要将经济学者的力量看的过于强大,要是没有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凯恩斯或许还是靠炒股票度过晚年,所谓凯恩斯主义也不过是自娱自乐的大脑体操。
  本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京召开,包括吴敬琏、周小川、吴小灵等学者或财政、金融界高官纷纷到会做了主题演讲,特别是吴敬琏提出的中国改革的四大缺陷,更是引起各媒体的一时关注。
  吴认为,中国改革的缺陷,一是关键领域的改革缺陷,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缺陷二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缺陷三是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削弱的趋势;缺陷四是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向集约或增长方式转变。
  正如《中华工商时报》评论员水皮所言,吴的观点并不新颖。可是,我以为,同样的话,在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吴这样的权威再一次重申,显然其社会影响更明显、赢得政府层面重视的可能性更大、取得的效果也会更理想。
  我不想就这四个观点来论述,因为我对吴先生的提法是完全认同的,我想聊的是如何看待经济学家。
  自从喜欢光膀子喝酒的丁学良炮轰中国经济学家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就成了被人攻击的靶子,一会儿被说成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一会儿又成了只知为政府决策歌功颂德的“歌德”派,搞得许多经济学人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经济学家了。
  我不知道经济学家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我试着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将之定义为,靠给外界大众及政府高层提供经济分析或经济概念来获取基本生活保障的人。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见过形形色色的经济学家,有换了洋户口本后专为邻国做中国经济情报分析的外籍华人,也有连微积分都整不明白就敢教学生微观经济学的大学教授,也有四处走穴渐成了万金油的圈外名人,当然更多的还是默默无闻埋头做学术的普通经济学者。
  经济学者被人误解那是常事,当年哈耶克,因为一本《走向奴役之路》,好好一个学者硬是被看成了拉起防共铁幕的“义士”,而货币主义学派的费里德曼更是被钉上了右派学者的符号,人们将智利的政变、总理阿连德的被杀都与他的学说划上了等号,以致于拒绝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其实,不要将经济学者的力量看的过于强大,要是没有罗斯福总统的邀请,凯恩斯或许还是靠炒股票度过晚年,所谓凯恩斯主义也不过是自娱自乐的大脑体操。同样,也不要将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理解的过于夸张,正如《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的作者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密尔斯所言,无论左翼学者还是右翼学者,他们所关心的都是如何分蛋糕,而不是切蛋糕,只不过前者希望平均,而后者更强调效率,他们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有对经济学者保持一颗平常与宽容的心,我们才会看到若干年后,有真正的经济学者在这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