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50人论坛年会:专家激辩中国改革路径
作者:徐涛    时间:2006-02-13    来源:证券时报    阅读:1452次   
    本报北京电(记者 徐 涛)2月11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年会”在此间召开。在这次主题为“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挑战”的年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些改革进程中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认真予以解决。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既有经验的新路。


   吴敬琏:改革存在四大缺陷吴

 吴敬琏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面临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的情况下,改革却存在不少重大的缺陷。

 他表示,这些重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就经济领域而言,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等进展缓慢;第二,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第三,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第四,粗放的增长方式还难以向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

 王建:必须走出工业化新路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发言中表示,相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其他矛盾,资源与环境矛盾是最具根本性的问题。一方面,资源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按照目前工业化国家的一般消费标准,全球大部分资源性产品即使全部供应中国,也难于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环境问题带给经济发展的压力也日大。

 王建表示,城市化进程始终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乡居民的收入日益拉大。就国际经验看,当人均GDP处于1500美元的水平时,城市化率大都达到75%以上。而我国目前最多达到35%的水平。但问题是如果大规模推进城市化,中国资源压力会更大;为了缓解资源压力而长期维持15亿人口中有10亿农民的局面,则很难说中国的工业化成功完成。这是一个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十分现实的两难问题。

 王建指出,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于既有经验的工业化新路。先行工业化国家的老路难于重复,也不能重复。

 江小涓:对外投资将有很大增长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在发言中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GDP要超过2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在这个阶段,对外投资将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而外商的直接投资将持续减缓。目前,这种趋势已在我国出现。从统计数据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一方面,我国作为外资直接投资东道国的地位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上升很快。资金以及搭载在资金上的许多要素,开始真正地双向流动。

 她说,2000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还仅为6.2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当时我们预测,到2005年末,中国的对外投资将达到70亿到9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按照同样的模式测算,到2010年,我国对外投资的量将达到一个非常可观的规模。

 江小涓表示,当前需要注意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并非意味着进入我国外资总量的减少。“十一五”时期,外资将更多地以收购兼并的形式进入我国。而外资进入形式的改变,恰恰是我国产业竞争力实质性提高后的表现之一。就既有经验看,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形式,超过60%都表现为收购兼并。而我国去年海外投资中,有54.7%的投资采取并购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