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12年长安讲坛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
演讲者:陈东琪    时间:2012-05-22    阅读:37593次   

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

(长安讲坛总第215期)

陈东琪

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对全年的经济有一个预测,我当时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长8-8.5%,如果政策操作及时增长8.5%,政策操作不及时的话增长8%左右,而今年的“两会”政府报告提出来的是增长7.5%。现在已经过了五个多月了,中国经济是按照我们预期方向在走,还是有一点偏离?按预期走或者偏离的话原因是什么?我今天把短期和长期结合起来讲,总体上是六句话,前三句话讲国际,后三句话讲国内。

    第一句话是讲国际市场需求在收缩,这是今年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它有几个重要表现:

    第一个表现最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CRB加速下降,下降是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的,只是去年比较缓慢,今年比较快。2010年二季度的CRB是691,这从2001年的181上起来的,但是到2010年二季度见顶691以后逐步下降,特别是最近,大概累积了一下整个CRB下降295,由691下降到523。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是一个很综合的指标,反映出全球需求是在收缩。实际上从去年的利比亚到今年以来的叙利亚、朝鲜和中国南海的问题,曾经带动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今年早些时候勃兰特石油超过123美元/桶以上,纽约油价超过113美元/桶,但是还是顶不住总的购买需求的下降。我注意了一下CRB的指标,曲线是一个明显的破位曲线,可见下降力量是很大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出现停滞,欧元区17个成员国的经济去年四季度是负0.3%的增长,今年一季度是零增长。如果是经济增长是0.1%的话,可以设置为衰退,但是零增长,我们还没有办法讲是衰退,但是欧洲经济是停滞的。欧元区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都是负增长,西班牙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它是在衰退的。德国增长最好,去年4季度增长,今年一季度有0.5%的增长,虽然它是在维持一枝独秀,但也只有0.5%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是它对中国的出口,特别是对中国铁路的设备、医疗设备和汽车以及其它的高档制造品状况很好。法国的飞机等军工产品卖的也不错。所以除了德国、法国,其他欧元区成员国都是负增长的经济,需求和购买力当然要下降,因此我们对欧洲的出口明显的下降,特别是这两个季度,欧洲的需求收缩,它对原材料的进口下降,这对我们影响很大。除了欧盟27个成员国,另外几个欧洲国家经济也是不大好,其中英国去年四季度,今年二季度两个季度负增长,东欧稍好一点,但是整体来讲也是非常低迷,这我说的第一个重要的表现,欧洲经济的衰退导致欧洲需求全面收缩。

    它的需求收缩是两个方面,一是公共需求。为了拯救欧元区国家和获取资金,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要减少赤字,努力实现它们的债务率几年以后达到60%,赤字率达到3%的目标,所以它必须减公共开支,因此它们的公共需求就要下降。应该说欧盟27个成员国当中,17个欧元区国家无一例外的公共需求都是在下降。欧元区是这样的,英国也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也在征税,公共部门的人头费减少,甚至还在裁员。我个人认为这种收缩还会持续,因为它的公共需求即使到现在并没有持续下降,去年赤字率也是要比今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减少了公共需求,经济却没有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它的分子就上不去,分子上不去分母变大了,赤字率就提高了,这就是为什么法国的奥朗德上台口号是告别紧缩,促进增长,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想解决公共需求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欧洲需求特别是公共需求在收缩。二是私人需求。私人需求来自于收入,收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劳动力市场景气提高,就业增加。现在欧洲失业率很高,意大利失业已经超过20%,上个月达到24.1%,其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失业超过50%。其它危机国家都是在20%以上,这样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第二个是资产收入,主要是债券、股票、房地产。欧洲股市今年2月份、3月份以前还在往上走,最近往下走,而且下降很快。以上两个方面的收入下降的,家庭总收入预期是下降的,购买私人消费品的家庭没有信心,它不可能有更多的需求,反过来也会影响企业的定单,没定单就没有采购,企业的投资需求也是下降的,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欧洲的总需求包括公共需求和消费需求或者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在下降。    我个人感觉,美国以前要求默克尔、萨科奇削减财政,反而会损害经济的增长,这次八国政策突出了“两奥”即奥朗德、奥巴马都想促增长,虽然达到了共同促增长这样的政策目标,但是这还只个设想。要想增长还得靠信心和动力,虽然你可以采取促增长的政策措施,比如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问题是你要有空间和能力。欧元区的利率已经很低了,欧洲央行利率是1%,欧元区以外的是1%,如果欧洲央行下降利率,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但美国还有,因为美国的利率是0-0.25%,日本是0-0.1%,它还可以减,但是空间都不是很大。其实在利率很低的条件下,现在的需求也没有多少能力来获取银行信贷的资金。

    第二是调税,给富人加税反而也会影响增长。我在去年下半年得出一个判断,跟王建的想法有点类似,就是表达方法不一样。我认为欧洲现在有一个慢性的消退,这个钱肯定是要还的,债务率肯定是下降的。主要靠两种办法,一个是减开支,一个是促增长。促进增长本身对开支有需要,增加开支又会带来赤字提高,欧洲的需求现在很低了,这个翘翘板怎么协调,我们假定欧洲人有智慧,有协调能力,但是需要时间。现在欧洲有点像老态龙钟,路都走不起来了,没什么劲,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欧洲经济低迷疲软甚至是衰退,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些看空的人认为真正严峻的形势还没有出现,比如说欧元区可能要崩溃、要分解了,认为今年下半年希腊退出欧元区,明年第二块,第三块就要跟着走了。现在意大利比希腊更厉害,意大利的经济规模很大,由希腊到葡萄牙再到意大利,就会引起市场的恐慌。加上美国的集资公司把它的银行集资下降,希腊有五个银行,西班牙也有几个银行,后面还在排队,如果评级下调,持银行资产的人就会担心,到时候持有存款的人就要挤兑,抵押贷款的人要被套,所以我感觉欧洲债务危机的戏还在往下演,欧洲的债务危机不是一个短期现象,也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现在货币政策效率在下降,本来低利率应该带来需求,低利率融资成本低,投资信贷者应该是获取银行低利率资金去买投资品,现在反而是越低越不买,需求收缩在欧洲表现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日本最近20年的利率是很低的,甚至还出现倒贴,等于银行出钱请你把钱存进来,我担心欧洲会不会像日本这样。

    美国情况好一些。美国2009年负5.9%增长,2010年增长3.1%,去年1-3季度下降,4季度开始转好,同比增长率3%,但是今年1季度是2.2%的增长。我们最近请了一些学者和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参加讨论,他们认为一季度已经触底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国经济好转,一是2010年10月份美国失业率在10%以上,今年不管怎么样前几个月失业率是下降;二是制造业比较好,它的PM2今年采购指数都在50以上,最高超过57,我注意到它的制造业现在比中国还要好,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49%,假定后面三个季度按照一季度的惯性,估计能销售13500-14000万辆。因为美国前期刺激消费政策起到了效果,加上老百姓要更新换代,他想买车正好有补贴,就买新能源汽车了。当然数量不很多,一季度有11万多辆新能源汽车,但是不管怎么样增加还是很快的。美国的通用、福特总体来讲表现很好。危机的时候政府帮助了它,买了它的股份,等经济好了政府又把股份退出去,使它运转走向正常。第二个是军工。美国的军工卖的很好,美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军工产业。军工跟苹果不一样,苹果是一个全球制造的产业链布局,设计最好的这一段在美国,后面的加工零部件基本上都在沿海。而军工产业基本都在美国本土,增加定单可以带动从设计到零部件的生产,所以它的军工繁荣能直接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现在欧洲经济的停滞,英国经济衰退,其他国家的经济减缩,而美国它还能增长2.2%,我觉得军工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三个是新能源有关设备的制造效果比中国好,同样带来了制造业繁荣。三是美国的服务业比较好。除了银行金融活动,其它服务业表现都比较好,特别是中国消费的高能化带来了美国服务业需求的增加。比如中国近三年到美国留学生增长两位数,前年20%,去年20%,今年是18%。每一个中国学生读大学或者读研究生,至少得花几十万,他们还要在美国买冰箱甚至买汽车,要到处旅游,这些都对美国有益。

    我大概比较了一下,美国1947年到2007年60年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是3%,中国改革开放之前28年平均增长是6.8%,改革开放后30年是10%,改革之初GDP是3400亿人民币,去年达到47.3万亿,基本上跟美国60年增长是同步的。美国的3%体量是很大的,所以美国这60年增长很快。1929-1933年大萧条之后,1934、1935、1936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除了中间有一年是9%以外,其他都是两位数到13%。我们假定到2008年见底,2009年3.1%上去,到去年只有1.82%,今年一季度2.2%,下半年可能还往下,今年能挡住2%就不错。说明危机之后最近三年美国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弱,我个人看也是需求问题。美国0-0.25的利率,定量宽松也搞了两次了,美联储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和抵押债券买了2.3万亿,还把其中四千亿短期变成长期了,大概花了2.78万亿,也是很松的,但是现在看它的信贷需求,并没有持续增长。我认为美国经济二季度可能赶不上一季度2.2%的增长会下降。所以我认为美国走了过山车以后,可能也会出现由于需求增长宽松带来的经济下降,出现二次探底。去年1.8%,今年一季度2.2%还不能代表全年,后面三个季度跌,可能也就是2%左右,还是二次探底。关键也是需求,它的公共需求也是下降的。我们注意到它的就业增加主要是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就业是下降的。现在私人部门满足的是全球向亚洲资本、中国资本那边去,形成它的私人消费品的需求。但是由于欧洲经济下降,它的资产收入的增长没有可持续性,它的房地产还是低迷,但是它的劳动工资这两年是增加的,每一年是1.5%-3%的增长。所以我也担心,去年全球经济是60万亿美元,美国占15.92万亿,欧洲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由于欧洲需求这块不好的话,也影响到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中国经济也是减缩的,尽管我们买了大豆,买了一些农产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是在下降,所以美国仍然面临一个需求的问题。

    日本经济比欧洲好一些。福岛核辐射之后出现几个季度的负增长,到去年二季度终止了,最近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但是这是第一次增长,而且日本的增长也受到欧洲需求增长下降的影响。欧、美、日总的需求增长放慢,我认为CRB还会持续下降。现在美国的页岩气发展很快,占到天然气的23%,去年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国,今年出口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现在日本开始采购了,美国几年以前页岩气主要靠进口,现在美国动用了石油储备,天然气是净出口了。这些叠加在一起,我个人看能源资源这一块的结构调整和需求收缩一定会下降的。

    以上是我讲的第一句话关于需求问题。欧美日三大发达经济体需求收缩,其他国家需求也在收缩。中国在收缩,投资消费都在减缩,当然我们还是有增长的,我们投资到去年累积达到22%,这个还不算低,但是跟前年、去年的30%—40%相比是在下降,而且还在加快下降。比如说房地产投资上个月是23.5%,这个月只有18.7%。消费前年增长超过18%,去年超过17%,今年4月份是14.1%,所以中国经济一季度出现了比去年三、四季度的快速下降。去年三季度以前都是9%以上的增长,到第四季度首次掉到8.9%。今年第一季度8.1%,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0.8个点。今年中国的进口3月份是5.3%,4月份只有0.3%,这0.3%增长是进口额,除了量下降以外,它的价也在下降,而2010进口增长是30—40%,所以出现这个指标以后股市在暴跌,这个也可以说中国的需求收缩。巴西和印度去年、前年都是8-9%的增长,今年都是6.1%、6.3%的增长,所以需求也在收缩。这种需求收缩的趋势,可能不会很快结束,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现象。

    第二句话,全球经济进入二次探底。我们判断的二次探底现象,可能会有一点长期化,我认为全球经济和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还会减缩,今年三季度以前还很难说欧洲经济会见底。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政策,如果没有政策作为的话,市场经济慢性下降到7.5%挡不住,7%也有可能挡不住。如果有政策,政策力度可能会遏制经济下滑趋势。也有学者认为,我们现在不要放松货币,这里面有不同的选择,我后面在讲政策选择的时候会讲到。

    第三句话,全球濒临通货紧缩。美国4月份的CPI是2.3%,但是环比需求增长,我预计美国CRB下降,美元价格下降;欧洲需求的下降,一旦出现现经济的下滑,甚至出现这种衰退,带来通货紧缩这是一个惯性。我认为今年恐怕不会出现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问题,因为有预期,大家买能源资源,买CRB,现在效益下降了,最后出来的话,反而不会让价格上去的,主要是需求的下降。大宗商品的下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美元在升值,美元指数在上升。这是个翘翘板:这边的CRB下降,实际上是美元计价的价格;这边美元升值,因为美元前期是贬值的。我认为美元升值这次可能有两年以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这样会带来和加剧什么现象?从中国以外的情况来讲,会出现通货紧缩。

    中国CPI4月份是3.4,一季度是3.8,去年最高到了6.5,今年开始降到3.4,降了接近50%。但是有两个指标是研究现在总体物价上涨很重要的提前指标,一个指标是PPI,我们的PPI两个月负增长,2月份是0.3,3月份负0.3,最近4月份负0.7。PR2是指生产资料价格,也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1月份有0.5的增长,2月份负0.5,3月份负0.7,4月份超过负1了。也就是说在CPI、PPI、PR2当中,CPI是加速下降,PPI是两个月负增长,PR2是三个月的负增长。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生产性通货紧缩已经出现了。通常这个情况,如果生产资料价格下去了,工业品出厂价格下去了,接着来CPI是快速下降的。虽然CPI这一部分还是正的,我认为CPI会开始下降。推动物价上涨很重要的渠道除了需求这部分就要看农村,看粮食。去年我们粮食丰收,粮食储备率是30%。据农业专家分析,今天夏粮是丰收了,连续九年丰收,所以我怎么着也想不出来今年会出现通胀,我感觉今年通缩概率要比通胀概率高。欧美日由于需求一直收缩,拉动性通胀是下降,它又没有什么成本推动,而中国有成本推动。但是,前三年工资涨的快,现在稳住了不敢涨了,企业也没有能力涨或者涨的少了。所以我认为,今年下半年物价下降还会延续,甚至会超预期的下降。有的学者认为今年主要的任务就是防通胀,但我认为会出现超预期的物价下降,关键是需求,现在没有需求,因为大家不想买东西了,所以全球正在濒临通货紧缩。

    这是我对全球经济分析的三句话供大家参考,第一国际市场需求收缩;第二世界经济慢性衰退;第三全球正在走向通货紧缩。现在判断是不是为时过早,我认为可能还会有变化。总体来讲,外部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一个是需求的影响,一个是价格影响,一个是经济的影响,中国今年下半年会面临更加紧张的外部环境。从增长来讲,外部需求收缩,经济出现相对衰退,欧洲出现绝对衰退,美国也是有增长的相对衰退,这是我讲的国际环境三句话。

    国内也讲三句话。 第一,经济滑坡风险增加;第二,政策操作需要偏松;第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现在正是转变方式的好时机。

    第一,经济滑坡风险增加。总量经济GDP下降,从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11.9%开始,二季度以后开始减缩,一直到去年三季度还在9.4%以上,但是是缓慢的平台式的减缩。到去年四季度首次降到9%以下,到了8.9%。今年一季度8.1%,第二季度肯定破8%。滑坡和下降还是有点区别的,滑坡是从上面开始慢慢的向下加力,下面会向下更加快,这就是所谓的下滑。我认为有滑坡的风险,第一是看总量表现。第二、三大需求在下降,今年1、2月份出口增长还是两位数,到四月份掉到5%以下,五月份是8.9%,而2010年同期超过了30%,2011年同期超过20%的增长,所以目前出口是在下降。第二看投资,也在下降,投资虽然还有20%,但是房地产投资一旦加速下降,总投资肯定会下降,加上我们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都下降,这四个东西是构成固定投资很重要权重的部分。现在上海房地产投资已经是负增长,而且不是一般的负增长,是百分之四五十的负增长。第三看消费下降。我刚才已经提到了前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去年是17%,今年1、2、3月份是15%以上,到4月份掉到了14%以下,改革开放30年的平均水平大概是十五点几,目前看趋势是在下降。我认为下降还会继续有两个原因:一是劳动收入预期;二是股市下降,资产下降,房地产下降,家庭资产下降,三大需求下降出现加快趋势。三是先行指标的下降,预警指数下降加快。现在这个是上升的,但它比较敏感,只要后面政策没有调整好马上就下去。发电量也在下降,4月份接近0增长,是0.7,所有这些指标加在一起,我看还是有点下滑的。

    下一阶段GDP和CPI同步下降,一般来讲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CPI、GDP同步上升,再就是交叉,然后是同步下降,现在是同步下降了。或者说先GDP下降,CPI往上这种交叉,然后再变成同步,同步的情况会非常的厉害。CPI下降反而带动GDP下降,GDP下降需求收缩又会带来CPI下降,这个里面如果没有给一点力量的话会加快下降的,这个就是为什么2008年的三季度快速下降,到2008年10月份开始刺激,但是还是下降,一直下降到2009年一季度的6.1%,因为它有很强的惯性。现在GDP下降,CPI是往上的,我们要防范出现同步下降。去年是以防通货膨胀优先,因为CPI在往上,GDP往下,大家都关注CPI,通胀成了主要危险。我认为一旦往下都会下降,现在同步了,这个阶段如果政策不跟上的话,影响会非常厉害。这是我讲的国内的第一句话,经济下滑或者滑坡的风险加大。这就给我们一个判断,到底是认为经济里面有热的因素,还是怎么样,我认为是下滑的。虽然GDP一季度还有8.1%还不错,但你要看趋势,GDP有季度审计,也有月度的甚至还有周指标的。我们的头两周周指标,四大银行说是零增长,其中有两个银行的信贷是负增长,当然后面两的两礼拜可能好一些,我不知道,反正我只能根据已有的数据说话。所以你不能只看GDP,GDP是一个季度按月平均,你要看月度,你要看这个月的消费,这个月的投资,这个月的出口怎么样,你要看五月份的上半月怎么样。我们不像美国有半个月和一周的统计,我们现在只有信贷,信贷也没有统计。只是他们有一些投行了解大银行实底,所以看出了这个趋势。

    第二句话,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的看法是,一是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今年工作方针稳增长优先,现在要开始考虑落实这样的目标。上半年五个月一晃就过去了,稳增长当然也做了几件事,降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给小微企业减了一点成本,最近增加了对新能源开发的刺激,但我认为动作还是慢了一点。二是应该适当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种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吴敬琏老师讲着重点怕出现2008年10月份以后那几个月的情况,一窝蜂上来四万亿,财政和货币同时扩张,要采取大量的行政办法,召集各省开会报单子,大家都搞项目,这样肯定不行,肯定有后遗症。我认为放松不是说全放松,越是这样越应该采取经济手段,如果你不采取手段,经济在往下,一旦经济下到6、7%,社会也不稳了,没有就业了,到处裁员了,要政治优先,稳定优先,行政办法就出来了。所以,采取经济手段最好的办法是要提前走,没有等这个问题出现先搞货币政策,用市场参数的政策工具,这就是市场的办法,而不是行政的办法。我们要采取宏观调控,更多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相关的杠杆的运用一定要提前,早一点用,这是我的基本想法。

    我认为一是要减税,税还是太多了。生产过程里面要减税。减少中小企业的税费,减少科技行业的税费,减少创新的税费,减少有利于产业升级这部分产业发展的税费,减少劳动者的工资税,当然也包括资本市场有关的税。下一步要运用税的办法刺激经济,这个办法虽然慢一点,但是我打提前量了,就会诱导资源今后向实体经济、向创新和消费领域进去。我主张结构性减税要做减法,结构性减税又有加法,又有减法,减法减加法之余应该是净的减法,这才叫结构性减税,要不变成结构性加税了。2011年47.3万亿的GDP,财政收了10.03万亿了,这还是账面上的,还有一些隐性税呢?什么意思?省长、市长带着一班子人到北京开会跑项目,后面跟着两个老板给他报单子,这本来应该是财政开支行为,结果成了老板开支行为,也是在加税,这种现象也不少。另外,存款利率3.5%,CPI是5.4%,要想办法减通胀税,减了税消费者、投资者才有能力去进行消费和投资。劳动者的工资税也很高,这也可以减。

    重要的是货币政策,这个是有争论的,到底要不要放松银根。我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要放松,如果现在不放,经济出现问题以后,就不是用货币办法了。我主张第一要加大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节奏。去年12月份调了一次,今年2月份调了一次,最近调了一次,一共三次,每次50个基点,一共是150个基点,由21%调到了20%。我认为还是慢了一点,力度小了一点,频率时间长度长了一点。在负增长的情况下,现在资本流出的多,原来你的外汇帐款多,到今年3月份末,净负到了605亿美元,所以随着资本流动的新形势,要加大存准率的调整力度、频率和节奏。但是重要的不是调量,我认为还是要调价、减息。当然,现在降存款利率好像不具备条件,4月份3.4%的CPI,存款利率3.5%,没有办法减,一减又是负的,又是个通胀税。怎么办?分两步,第一步是非对称式的贷降存不降,先减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动,等着6、7月份CPI掉到2.5%以下(也不排除掉到2%-2.5%)你就可以做第二步了,存和贷利率同时降。当然要看CPI,CPI下降越快,我们空间就越大,目前主要是缩小存贷差。今年1-3月份,国有规模的工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利润都在下降,三个大指标都是负增长,但银行的利润一季度都是百分之三十几,到四月份又是增长百分之五十几,赚钱太容易了,银行的垄断要打破。我主张要分两步减息,可以根据时间选择和幅度,特别是贷款利率,你去调预期,调不动就多调,频繁多次微调,总而言之要调,你不能老守着这个差。调了以后一个是存准率下调了,商业银行放贷多了。另一个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都调了,老百姓想买东西了,投资者想买东西了,这个区域就搞活了,这个需求应该是来自于市场的、自发的,必然的,不是政府搞公共项目然后去搞需求。这样调息既可以平衡总量经济,又有利于调结构。

    第三个想法,是从周期来讲货币周期,4月份M2是12.8%,M1是3.1%,3.1%比12.8%货币化率是很低的。现在货币周期底部也可以调上去,有利于放松货币供应量。有的学者会担心,领导也会担心,货币管理当局也会担心通胀,我认为放松货币政策不会出现通胀问题,要把货币放松节奏方式控制好,不像2008年4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采取行政的方式,不会产生什么后遗症。刚才我讲的三个指标,现在PR2和PPI已经负增长了,CPI还在下降,购进价格也是大幅下降的,有一个月是负的。由于出口阻力增加,有一部分产品转向内需了,有效供给增加了,粮食生产产量比较好,储备率比较高,大宗商品有效供给很好。我们看收益性通胀都是在下降的,美元指数上升,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下降,收益性通胀还会进一步下降等等。我个人看如果操作方法得当,不会引起中长期通胀问题,我讲的是要方法得当,结构性放松,不是全面放松,放松的力度也不要很大,要微调。

    第三句话,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现在需求在收缩,经济在下降,我们的货币政策刚刚由底部开始启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机遇,尤其是对三个方面改革最好的机遇期。首先是价格改革,这个要赶紧搞,把原来由政府定价、垄断或者准垄断的产品放给市场,一定要有放开给市场的计划。比如说现在的油价应该着手放开,商品价格要逐步的慢慢的和国际市场接轨,因为这个东西最终是一定要放开的,无非是在什么时候放开风险最小,选择哪个时点最合适。以前我们说农产品不能放开,先调收购价,然后是售价,现在基本也放开了,当然还是国家主导。我们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担心出问题,最后反而没出什么问题,比如2001年以前,担心中国入世出问题,担心农业破产,最后反而没有破产。所以一定要相信市场,除非你永远不放开,这你做不到。石油是一个消费品,你让石油公司自己定价,我们来监管,自己定出了问题由你自己承受后果。我们自己又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要自己监管,这就更容易出问题。广义的价格就是资金利率,这就涉及金融改革。金融改革现在也正是好时候,现在金融市场需求不足,信贷开始不足,这个可以放开,至少一步一步的放,存、贷同时放,至少金融里面资金的价格可以放开。我不赞同利率放开搞一步到位,一是避免金融市场风险振荡,二是外部资本比国内灵敏,你放之前一步到位全进来了,一步到位又马上跑了,大起大落,没有稳定性。我说渐进性,是让你慢慢跟我玩,玩八年十年不能几个月就出去了,对我有贡献,资本就在这儿停留了。人民币汇率搞渐进性,但是渐进性不等于不动。2005年7月份是1:8.66,然后到1:8.2,现在到了1:6.2、6.3,五年累计动了30%,很稳定,这就是逐步实现慢慢把人民币汇率完全放开,用两面杠杆,顶部和底部都可以放开,幅度也变大了,慢慢就可以监管了。人民币还稳定了,现在还变成储备货币,慢慢变成世界货币了。蒙代尔说以后世界货币是三大体系:美、欧、中。我不赞成搞亚元,就搞中元最好。

    改革之初我们把美元当成美金。现在美金变成美元了,下一步有可能变成美纸。而人民币从纸变成元,还有可能变成人民币金,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演变的神话。我说要渐进性,但是一定要起步,不管走多慢都要走,乌龟跑得慢,只要你让它跑,时间长了也跑出好长一段,最后就达到了目的地。汇率市场化也可以加快,前提是资本项下和对放,资本项下的前提是数量管制要减少,数量管制的前提是减少对外汇的限制。

    第三个改革就是垄断行业的改革。我认为凡是垄断的部分都可以研究,在一定时间内,用适当的方式来进行放开。你看美国的军工完全由私人公司生产,政府管安全,国防部管定单,企业管制造,有完备周密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民营企业、民营资本不仅可以进入铁路,还可以进入城市公共事业、银行、金融、证券、保险。财政体制、税制、收入分配的改革也要加紧进行。转方式第一条是改革,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在转方式过程当中,要围绕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创新,支持消费,不要支持水利、环保、新能源,不要支持太多的投资,不要支持房地产,也不要支持“铁公基”,但是更多的是要货币放松,要搞价格的改革,有利于民营经济的成长,有利于民营资本的进入,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搞活经济,要把政府和体制改革联动起来,既有利于遏制增长,又不会造成过热,还不会造成通胀。我们搞的政策本身就要是改革的政策,要有利于建新机制,培养新的增长趋向,实现总的平衡。我们的经济发展离所需要的有竞争力的结构模式差距很大,离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的差距很大,所以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通过价格改革,通过创新制度的建立,通过我们的政策向有利于创新和机制转化进行措施安排和操作,这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有两个机遇,一个是改革的机遇,另一个是今后向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我们不能只看调整,实际上它本身也为下一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09年3月份,我在连云港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新”产业,当时大家对经济不看好,我说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新技术产业革命可能从危机里面产生出现,我们要赶紧培育新兴产业。我们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研究,2010年制定思路,2011年开始制定规划,今年开始规划实施,然后抓紧落实。下一步要制定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向着我们的核心部分,向高端化发展升级。特别是军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甚至是仿生生物技术都是一体化,我们要赶紧往这方面转,要自始至终的、持之以恒的加大实施由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的新技术产业发展。

    我今天讲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全球经济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是也有可能孕育机遇,你要发现什么是机遇,往哪个方向是机遇,如果按错误的方向走可能就不是机遇了,可能是反机遇了。我们的政府在政策上还是搞准确,要做好货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准备,关键是要推进,不要错过了时间点,一旦错过可能会导致经济下降,到时候你又要扶持大企业调整,代价很大。如果错过了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别人创新和生产周期都很快,你就要落到后面。抓时间。中央做出了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认为我们有10年的黄金期,现在看未来10年风险很多,挑战很多,但是利用的好可能也有很多的机遇。

    短期经济不能出现衰退,不能出现硬着陆,不能出现不断加大力度的滑坡,不能出现通货紧缩,一定要把这个控制好,这样我们的经济才会可持续,才会比较好的平衡协调,再保持比较快的中速增长,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第二个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往这个目标走,但是一步棋都不能错,因为现在竞争很激烈。新兴经济体里面有竞争,跟欧美还有竞争,现在还有一个新的竞争者就是非洲东南角,那块增长很快,国际资本、日本资本和一些欧洲资本,连中国的资本也往那个地方去了,世界经济危机当中正好进行格局调整。我担心下一个危机的链条是日本,日本的债务是219%,这对我们来说也可能是机遇。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经济格局在快速调整,一不小信心我们就要落后,所以中国现在正是向上走的时候不要错过了。一是抓住增长,二是抓住高新产业的部署行动。三是从全方位观看,随时看机会,这样才能控制全局。全球化有好处也有弊端,对反应快的人有是好处的,而对反应慢的人则会让你越跑越慢。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反应快,增长不能落后,信息产业不能落后,空间布局上不能落后,军工不能落后,基础技术也不能落后。谢谢大家!

                                               (论坛秘书处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