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地区选择
作者:范巧    发布:2012-06-25    阅读:27993次   

对于一国或一地区而言,经济发展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从学界比较通行的归纳和总结来看,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国别层面和地区层面。其中,国别层面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自由市场和自由经济为特征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社会市场和高福利为特征的莱茵模式,以官产复合体和政府导向为特征的日本模式,以外向型经济和高储蓄、高投资为特征的东亚模式,以初级产品出口和进口替代工业化为特征的拉美模式,以及以特色资源出口为特征的中东模式等。而地区层面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围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来展开,主要包括以小商品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为特征的温州模式,以及以集体经济发展为特征的苏南模式等。

然而,目前学界对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探讨过分地强调了地域限制,将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框架囿于某一特定的国家或某一特定的地区,尚未真正归结出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症结所在。若将这些模式直接用于现实经济发展中,将会遭遇诸多限制和问题。本文旨在基于经济学的一般逻辑,阐释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模式。

经济发展首先体现为经济增长,由此,对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性探讨离不开对生产函数一般形式的分析。众所周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体现为:产出=f(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土地,…)。由此,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将围绕要素投入,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理念等展开。其中以增加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可以被称为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以要素组合方式优化配置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则可以被称为要素组合方式优化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包括产业化、城市化、开放化等;而以要素组合理念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则可以被称为要素组合理念升级型经济发展模式,一般可以包括粗放性、生态化、循环化和低碳化等理念。

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和追加实现经济发展。以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模式,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开发、人文社会和历史资源利用、人为资源打造等。其中,自然资源开发主要是对能源、矿产等特殊资源的开发;人文社会历史资源利用主要是对历史文化、名人、遗址、古迹等的综合利用;而人为资源的打造主要通过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旅游和特色花草盛会等实现。以资本的积累和引进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形式,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向上级政府跑要资源、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投资等。在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资源既定和财税政策日趋规范,以及各地区疯狂采用各种优惠措施招商引资的条件下,鼓励本地投资便成为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中,鼓励微型企业创业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劳动力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体现为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提升劳动力素质两个层次,其中,引进高素质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加快推动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培育人才和提升劳动者素质过程相对较为缓慢,由此,并不被地方政府看好。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一种最典型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技术、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实现。而通过土地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土地置换和用地指标购买等实现经济发展。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惯常采用的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核心逻辑在于以建设用地指标的出让来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积累资金。这种方式在经济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但随着可支配建设用地指标的减少,必须通过土地复垦或者建设用地指标的购买等来置换抛荒耕地和废弃用地。

要素组合方式优化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产业的组织和发展、城市的建设和营造以及对内对外开放等实现经济发展。依赖产业组织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产业选择及产业链条设计,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等。其中,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主要涵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等;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主要包括各类开发区以及产业园区等的审批和建设;产业选择主要包括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重点扶持,而这也意味着必须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型的产业链条的延长和高附加值化打造。产业集群发展也是通过产业的优化组织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主要将通过外在规模经济和干中学效应实现区域的长期发展。以城市的建设和营造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包括城市群和城市圈建设、大中小城市建设、小城镇及乡村城镇化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城市群及城市圈建设是城市发展呈现星罗棋布或者弥漫城市带发展条件下对城市发展的优化布局和规划;大中小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及乡村城镇化发展则主要强调通过城市或城镇的非农化发展,以及非农化程度提升,来实现经济发展。以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强迫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城市化相对于产业化而言,产业化主要体现为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城市化则更体现出一种花钱的倾向。城市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实质上建立在人们被迫消费程度越来越高的基础上。以开放化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包括沿海开放、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一般而言,沿海开放主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其中,引进来的东西主要包括资源、技术、管理创新、资金等,而走出去的东西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的实质仍然与沿海开放的实质保持一致,只不过,由于内陆的特殊性质,以及沿海沿边地区对内陆开放的近水楼台屏蔽性,内陆开放的重点将更需放在实现交通通达性以及缩短通达时间等层次上。

事实上,要素驱动型和要素组合方式优化型经济发展模式更体现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然而,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环境协调友好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由此,对经济发展中关键要素的组合理念更新和升级也成为了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发展的相对低级阶段,地方政府往往具有规模冲动,寄望于大资本、大要素、大城市、大产业或大开放等实现经济的粗放式增长。而在经济增长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中则更体现出了生态化、循环化和低碳化特征,从而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和低碳经济模式等。其中,生态经济模式主要强调以发展生态型、节水型和清洁生产型产业为主,以限制或治理等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优化了的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主要强调通过原料和废弃物的闭合使用,达到资源减量化利用和废弃物的再使用,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了要素再循环使用特征。而低碳经济则强调构建低碳发展规划或战略、企业生产方式低碳化、居民消费方式低碳化以及合理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等,促进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更体现出了一种要素节约型经济发展特征。

无论是要素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要素组合方式优化型经济发展模式,又抑或是要素组合理念升级型经济发展模式,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只不过,这些经济发展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相对更大。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以产业化、城市化和开放化实现经济发展的效果将更为明显。而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以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等实现经济发展将更具有一般意义。由此,我们在考虑地区经济发展诉求的过程中,不能以某种单一的模式或者单一的理念去设计和确定所有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也不能以某一种确定的模式和理念去确定一个地区所有发展阶段的发展战略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