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保持宏观政策稳定,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作者:王一鸣    发布:2012-02-07    阅读:6696次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在有序回落中保持较快增速,物价涨幅在综合施策中趋稳回落,结构调整在有扶有控中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在加大投入中显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有人担心,2012年我国经济形势比2011年更加严峻复杂,与2008年末和2009年上半年更为相似,经济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和结构调整压力同时并存,经济金融领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因此,要对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进行大的调整。但是,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宏观经济政策不宜作大的调整,还应保持基本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实现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合理政策组合。
    首先,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对我国外贸出口有负面影响,但不会像2008年末和2009年上半年那么严重。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可能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国际市场低迷将导致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但也要看到,不同于2008年末和2009年上半年的情形,2012年西方三大经济体不会出现同步衰退,而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美国失业率下降,市场消费有所回升,第三季度环比增速达到2%,比第一、第二季度分别高1.6和0.7个百分点,日本在经历了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后,第三季度环比增长1.4%。只要我们采取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外贸出口仍能保持10%~15%的增速,不会像2009年那样出现大幅回落和负增长的局面。
    其次,投资拉动作用不会像2009年那么强劲,但投资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速。考虑到基础设施在建规模较大,制造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加之物价仍在高位,不宜再推出类似于2008年末的新增投资计划,2009年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因素不复存在。尽管如此,2012年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仍有较大空间。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4%,预示桌投资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大幅回落。考虑到2011年部分基建项目受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影响出现停工半停工现象,今后一个时期只要增加在建项目资金供给,同时再开工一批“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投资增幅仍能稳定在20%左右。此外,消费需求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积极研究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消费仍能保持本世纪以来年均15%左右的增幅。
    第三,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宜全面放松。当前物价形势虽已发生积极变化,但价格回稳的基础还不稳固。首先,农业生产基础仍然薄弱,抵御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稳定机制尚未形成。其次,虽然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但原油等大宗商品仍将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不能排除出现大幅震荡的可能。第三,在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为刺激经济增长,不能排除发达国家再次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之,劳动力和生产要素上涨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通胀预期尚未明显减弱,价格回稳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的重要前提。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不能过度放松,以避免物价走势出现反弹。
    第四,经济增速呈现放缓态势,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人们最担心的还是经济增速是否会出现持续下滑。事实上,2011年出现的经济增速逐季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我们不能将政策刺激下两位数增长率作为一种常态。2011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高于9%,从世界范围比较,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们既不能在内外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盲目把速度拉起来,又要避免经济增速出现持续回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从现在各方面的预测结果看,2012年经济增速都在8%以上,这仍高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年均7%预期目标,仍处于合理增长区间。
    二、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2012年要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在外部需求收缩、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我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有必要也有条件。要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不变,但政策力度和重点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与以往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依靠扩大支出和公共投资不同,201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支”上将有所控制,“减收”上将加大力度,结构性减税将成为政策重点,以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要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财政支出安排上,应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在当前形势下,保持公共投资的适度增长仍十分必要,要优先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在建和收尾项目,尽早发挥效益,避免半拉子工程,并适时开工一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国内货币供应量存量仍然较多、全球流动性过剩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为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基调。与此同时,考虑到今年以来M2增速大幅回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加强金融支持,适度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既有必要也具备条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货币政策过松,可能引发物价走势反弹;货币政策过紧,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过度下滑,货币政策必须坚持稳健基调,在稳增长、控物价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体要求是“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总量适度”,就是要适度增加货币信贷总量,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前瞻灵活地调节货币信贷供给,既不要过松松,也不能过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满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审慎灵活”,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是2012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定向支持”,就是要在总量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继续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还要注重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并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要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
    三、继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在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发展信心的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商品住房价格回落和市场交易量萎缩,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土地收益下降,银行和部分地方可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进入还贷高峰,局部债务负担较重的地区可能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压力增大,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可能进一步扩大;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资金过度向泡沫经济领域集中,可能引发资金链断链。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预研预判和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预策,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牢牢把握主动权。
    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金融领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根源还在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当前的形势,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大决心推进改革,力求取得成效。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增值税制度,完善消费税制度,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2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加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兼顾,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本文成稿于2011年12月26日,发表在《中国金融》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