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经济增长回升 国进民退堪忧――2009年第3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作者:张曙光    发布:2010-01-15    阅读:3456次   
  2009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逐季回升,GDP增长7.7%,为确保全年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经济中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未解决,甚至有加剧之势。特别是国进民退和行政性垄断的强化,有可能削弱经济增长的市场基础,恶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值得高度关注。
 
    一、总量态势
 
    经济增长回稳上升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1%,集体企业增长7.9%,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3%。
   
    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升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食品下降0.1%,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信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4.4%。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就业目标的94%。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登记失业率4.3%,与上季度末持平。另据教育部统计,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4%,略高于去年同期。
 
    4.外汇储备继续增长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266亿美元,同比少增507亿美元。其中9月份增加618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90元人民币。
 
    二、因素与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平稳。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4.8%、26.9%和38.1%;东、中、西三大区分别增长28.1%、38.3%和38.9%。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不包括电力投资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7%,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零售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2.对外贸易降幅收窄 外商投资增长下降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1-9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348家,同比下降21.4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7.66亿美元,同比下降14.26%。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57.9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87.5%。
 
    3.工业利润增速下降,税收收入增长回升
    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5057.56亿元,同比增长2.2%;非税收入6461.31亿元,同比增长33.1%。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4%,消费税增长79.1%(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税率调整的增收因素,实际增长约6%),营业税增长13.6%,企业所得税下降0.4%,个人所得税增长4.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8%,关税下降26.7%,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59.6%,车辆购置税增长4.4%,出口退税同比增长1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比1-5月份降幅缩小12.2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或降幅缩小。
 
    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 新增贷款达8.7万亿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4万亿元,同比增长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7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17万亿元,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7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2569亿元,同比多投放965亿元。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8.35%;各项贷款余额39.04万亿元,同比增长34.16%;1-9月,新增贷款8.7万亿元。
 
    银行间市场成交量大增 利率小幅上升
    9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3.51万亿元,日均成交5872亿元,同比增长29.92%,日均同比多成交1352亿元。
    9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1.27%,比上月上升0.0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1.28%,比上月上升0.05个百分点。
 
    股指高点回落 进入中期调整
    在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作用下,A股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牛市上涨,在7月末沪市综指达到高点3478点。由于市场担心资产泡沫的出现,会导致宏观调控政策风向的改变。随着货币政策的微调,市场随之做出了回应,再加上连续大规模的IPO,A股在达到高点后进入了长达2个月的中期调整,8月末回落至2673点。
 
 
    三,政策效应
 
    总体形势判断
    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7.7%,三个季度分别为6.1%、7.9%和8.9%,形成逐季回升之势。按此推算,第四季度增长8.5%左右,即可达到全年增长8%的目标。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来看,情况变化不大。消费比较稳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净出口还处在下降的过程之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达到7个多百分点,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在当期表现为需求,在未来则会增加供给;在短期是一种促进增长的有利因素,在长期有可能增加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风险。好在大部分投资投在了基础设施,减弱了不利的影响,但在保增长和保政绩的推动下,不少地方也上了一些大钢铁、石化和其他加工工业项目,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和结构失衡,阻碍结构调整、体制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贸易形势和外贸政策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外需求下降的影响,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且进口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由于国际经济在衰退中开始回稳,出口降幅逐季收窄,全年降幅有可能在-15%左右。为了稳定出口,确保增长,政府大幅度、大范围地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全年预算出口退税6700亿元,实际有可能达到8000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14%左右。然而,事实证明,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的办法鼓励出口,既不能稳定外需,也不能增加就业,而是加剧了贸易磨擦。因为退税政策是一种价格政策,其政策效应取决于价格弹性,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其作用有限。据有关专家研究,中国总体的出口价格弹性为0.65,如果出口企业将出口退税全部用于降低出口价格,那么,8000亿元的出口退税,出口企业只能得到(8000*0.65=)5200亿元,另外2800亿元补贴给了外国消费者,也就是出口收入减少了2800亿元。中国的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行业,其就业弹性为0.43,明显高于车辆行业,但后者出口的价格弹性为1,是前者的4倍。因而1个百分点的出口价格下降,在前者只能带来0.1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而在后者可以带来0.27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由此可见,提高出口退税并不能稳定出口和拉动增长,也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虽然提高出口退税,进而达到征多少退多少,是一种中性政策,符合国际上公平税负的规则,不会被看作出口补贴。但是,中国实行的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出口退税造成了内外税负的不平等,一是中国消费者比外国消费者支付了更高的价格,从而造成了福利损失;二是资源过多流向出口部门,一方面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失误和扭曲,另一方面加剧了结构失衡,无助于结构调整;三是虽然出口退税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但在客观上却形成了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的情形,这正是倾销行为的一个认定标准。于是出现了一种吊诡的情形,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较低,补贴了外国消费者,美国市场若无中国商品,其物价指数将上升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支付了高于外国消费者的价格,一些国家也据以向我发起反倾销调查。
 
    货币政策和资产市场
    九月末,M2和M1分别增长29.3%和29.5%,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11.5和20.5个百分点,前九个月新增贷款8.7万亿元,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了相当宽松的态势。即使按照第三季度的情况增长,全年新增贷款也会达到10万亿元。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从实体经济的情况来看,10万亿元的贷款增长并不多,从产能过剩的情况和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也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其实,通货膨胀没有近忧,但需远虑,我不相信,这么大量的货币投放不会对经济运行发生作用,事实上,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就是证明。贷款大量增长,实体经济仍感资金不足,应当具体分析,发生融资困难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不仅不难,而且是资金过剩,融资相当容易。这是限制民间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以及实行国有银行垄断的必然结果。从理论上讲,产能过剩会发生通货紧缩,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但是过剩产能也有个结构问题,很多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但是不少农产品和服务业产品并未过剩,甚至不足,价格上涨很快,只是现行物价指数未将其列入而已。例如,一些城市幼儿园的费用已经从去年的3000多元/人月上涨到4500元/人月。至于调整所需的时间问题,农业生产的周期也与工业生产不同。更何况,通缩和通胀一线牵,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我们曾经指出,大量增加的货币供应和贷款投放,不是流向实体经济,造成投资过旺,就是流向资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虽然股市近期处于波动震荡和中期调整之中,但房市的过快上涨却很明显,与2007年非理性繁荣的情况非常相似。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均达两位数,最高的广州市,上涨了32.2%,深圳的房屋均价接近2万元。目前普遍出现了量跌价涨的态势,楼市拐点之论再起。特别是“地王”的频现,更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大景观。最近几个月内,各个城市的“地王”就有10多家,总计投入资金二、三百亿元,而且一个比一个邪虎。6月30日,中化方兴投资以40.6亿元拿下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楼面价格1.6万元/平方米,9月20日,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竞得上海长风6C、7B地块,楼面价格2.2万元/平方米。正如《南方周末》的报道所说,“‘地王’的产生是在土地实行公开拍卖之后,经历了以顺驰公司‘蚂蚁变大象’为代表的第一阶段,以把‘地王’作为圈钱题材的第二阶段,以国企密集出手的第三阶段,其风云变幻,跌岩纠葛,体现了楼市的轨迹,亦传递出中国式财富争夺和分配的特性”。
    “地王”的出现和楼价的迅速上涨,与信贷的增长和流动性充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到9月10日为止,仅13家大型房企从银行和信托公司获得的授信额度达3000亿元,而实际授信数额远多于此。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既要考虑价格水平,又要关注资产市场。这也是这次金融危机提出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资产和资产收入,不仅种类繁多,诸如,房产和地产、艺术收藏品、贵金属交易、商品期货投资、债券、股票与基金以及外汇交易等,而且资产和资产价格具有明显的金融特性。资产的生产和创造构成经济活动的流量,是货币方程中Q的一部分,而完成后成了可以出售、使用和抵押的资产,就具有了货币的特性,可以承担M的功能,资产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MV”。不仅如此,由于资产可以被用作贷款融资的抵押物,资产价格上涨有助于货币创造,这就会造成非线性的关系,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因而,资产危机特别是房地产危机与整体金融危机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讨论通常是考察价格总水平,从不理会相对价格关系,自然也不会考虑收入分配关系。如果经济结构变化不大,名义价格与真实价格的背离不大,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如果经济结构变化很大,名义价格的微小变化就有可能掩盖着相对价格关系以及总供求的巨大变化,这时,仅仅着眼于价格总水平的政策操作,必然发生很大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而相对价格关系的扭曲又相当严重,不仅产品价格与资产价格的关系不合理,而且一般产品价格与资源要素价格的关系也不合理。所以,研究和关注相对价格关系也是摆在学界和政策决策部门的重要任务。
 
    四,体制分析
 
    在去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我们讨论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对中国人认知和思想理念的影响,明确指出,危机呼唤干预主义,美国和欧洲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干预,于是,“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决策者相信,经济自由主义是不行的,政府干预是有效的;美国的制度是不灵的,中国的制度是最好的;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照着既定的方针走下去就是胜利”。现在,一年过去了,国进民退的迅速发展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分析和预言。
 
    1,国进民退的主要案例和情况
    ――通钢事件大家熟悉。民营资本并购和入主国有企业以后,并购资金被有关部门挪作他用,职工安置问题没有解决,从而酿成恶性事件,以至打死了民企总经理。事发后未见任何处理,法律对打死人事件也未过问,而省政府却明确宣布,通钢改革就此停止,民营资本退出通钢。
    ――山东钢铁收购日照钢铁事件是一件颇为滑稽的事件。在并购前,日照钢铁是一家盈利的民营企业,而山东钢铁集团是一家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企业的价值视其预期的盈利能力而定,通常都是盈利企业并购亏损企业,但是,山东却反其道而行之。9月6日收购签约完成,双方采取共同向山钢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则以其经过评估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这一重组决策并非日照钢铁的意愿,而是山东政府的意志,签约后,山东省政府发布的新闻稿称,重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山东钢铁产业由内陆向沿海转移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山东某国有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山东省政府的目的已经很明确,要将山东钢铁打造成超大型钢企,除了并购日照钢铁,它还有并购青岛钢铁的意向,虽然目前的难度比较大”。用日照钢铁老总杜双华的话说,日照钢铁厂区布局的调整,“是考虑到不要和国家的布局冲突”,但是“没想到避开了国家的规划,却躲不了省里的规划”。这就使得杜双华“不得不”从日照钢铁“裸退”。山东钢铁也打算让新日照钢铁上市,“为杜双华设置了一条退出的路径”。
    ――无独有偶,山东热衷于钢铁并购,山西大搞煤炭重组。今年4月,山西省政府发布晋政发「2009」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将全省在册的2840多座煤矿收归国有,9月底以前完成“进驻被兼并煤矿协议”签约仪式。按照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1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目前,有的地方政府和国有煤炭企业几乎天天打电话给当地的煤老板,要他们参加谈判,早日结束并购工作。要知道,这些煤老板都是前几年前当地政府招商引资请来并进入的,现在却要求占股不得超过30%,其原有的资源合法采矿权补偿价款计算方法由山西省政府决定,大部分并购价格只有其实际价值的一半左右。仅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炭企业已达450家,投资总额在500亿元以上,浙籍相关从业人员在10000人以上,年产煤5000多万吨,其中,60-70%销往浙江。浙江省国土厅、司法厅和省协作办已经完成了“浙商在晋投资的煤矿企业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背景下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调研报告。
    ――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个地方纷纷进京争夺央企和迎接央企,而国资委也积极鼓励央企与地方合作。湖南作为第一个与央企合作的省份,从2005年以来的两年内与57个央企对接,引进资金1800亿元,并组建了央企在湘联谊会以增进感情,吸引央企增资扩股。上海市今年下半年的目标是拜访20家央企,在大飞机、造船等方面吸引央企落户,还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成立专为央企服务的政府部门。安徽省8月11日进京与国资委主任沟通,8月26日在京召开对接座谈会,出席的央企107户,其中,中央管理的53户企业有42户副总以上代表出席,集团公司正职达20位;此外,部分民营企业也被列入对接会的名单。8月28日省府召开内部动员会,副省长黄海嵩说,“央企有10万亿巨大资本,投资能力和扩张欲望都很强”,要把吸引央企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安徽的目标是在60天内完成引资3000亿元,其中17个市承担2500亿元,省属企业承担500亿元。接着,国资委领导亲率央企到安徽实地考察。就连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也把吸引央企作为工作的重点,宁波、绍兴、嘉兴都举办了和央企的对接会。
    ――邮政专营。10月1日,《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虽然从法律上第一次确立了民营快寄业的合法地位,但却同时有悖于开放市场的目标,实行邮政专营,歧视民营快寄业。按照规定,邮政专营的范围,同城50克以下,异地100克以下。但快寄企业的信件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40-60%,其中,100克以下的占80%,同城快寄50克以下占50-60%。这意味着专营标准一旦实施,将有很多民营快寄失去业务,甚至倒闭。不仅如此,国家把行业管理权限赋予邮政总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邮政总局规定,民营快寄注册资本最低不得少于10万元,而70-80%的民营快寄企业注册资本均在10万元以下。这样,很多企业也面临着关门的命运。
    ――房地产业的国进民退也汹涌澎湃。继从富力地产手中抢走“广渠门10号”地块之后,6月2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成都中泽置业公司又以19.6亿元拿下北京“奥运村乡”地块,四天之后,中化集团旗下的方兴地产以40.6亿元拿下“广渠门15号”地块,楼面价1.6万元/平方米,成为北京实施招拍挂以来的“地王”。在正面强攻的同时,一些国企迂回前进。大型央企中国恒天集团旗下的经纬纺机斥资6800万元收购廊坊恒盛房地产开发集团20%股权,又以1.8亿元买下廊坊嘉轩地产30%的股权。这让中国房地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大为吃惊,“楼市上半年的爆发性反弹,已经让人跌破眼镜,而央企的突然发力更是让人掉了下巴”。在央企攻城掠地的同时,省市地方国企也掀起新一轮进军房地产的高潮,常州交通产业集团耗资32亿元获得常州京杭大运河东侧地块,大连港集团斥资49.2亿元获得大连中山区5号地块,山东商业集团斥资50.8亿元拿下青岛燕儿岛路旧城改造项目地块。据华远总裁任志强估计,1998年住宅商品化前后,房地产业高度市场化,国企市场份额最低时只有8%,最近10年国进民退,国企的市场份额已经提高到20%。A股市场的房地产企业越来越向国有企业集中,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已占60%以上。以前房地产市场的分工格局是,国企做一级土地整理市场,民营做二级开发市场,现在国企更多地进入二级开发市场,将来民营公司将以服务型公司和差异化产品为主。一旦国有企业大规模地进入房地产业,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被迫退出,因为,无论是在资金来源、土地获取,还是在财务成本方面,国企都具有先天的巨大优势。
    ――在国进民退的大潮中,国有企业狩猎金融业也是一个重要现象。继光大银行引得粤高速和城投控股等8家企业后,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安信证券IPO上市前的增资扩股也吸引了众多国企参与。参股金融机构的既有中石油、国家电网、宝钢等在能源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央企,也有安徽出版集团、陕西延长油田等地方国企,还有财政部代行监管职能的中国邮政集团。央企参股金融机构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开展收购,如国电集团模式;二是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统一运作和管理,如中石化模式;三是以集团旗下的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作为平台收购金融机构的股权,如国家电网模式。
 
    2,国进民退的性质、原因和影响
    从以上所列资料可以看出,国进民退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股汹涌的潮流;不是个别企业的单独行为,而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企的共同行动;不限于几个自然垄断产业和所谓关系国计民生或者国家经济安全的几个重要产业,而是向竞争性产业扩展,几乎涉及到所有重要行业;也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活动,而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主导组织和公开介入,是政府意志和政策导向的结果,因而是一场新的国有化运动。
    这场国进民退的国有化运动,既有国际和历史的大背景,也有国内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内在原因。一是我们一直把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方针,努力加以贯彻实施,因而不惜通过大量注资和利益输送来支持国有企业,例如,资源要素租金主要留在企业,国有航空公司亏损几十亿,国家给予救助和补贴,而民营航空则受到排挤和遭到歧视,亏损几个亿只能关门。二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产业政策向大型国企倾斜,国企特别是央企往往是龙头企业,受到政策扶持,反过来,又过多地限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使之面临着被重组和关闭的命运。三是国有银行垄断的金融体制和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提供了大举扩张的资金支持。四是金融危机冲击和产能过剩的结果使一些制造业利润下降,国有企业便向房地产和金融领域扩张。五是地方政府的GDP偏好和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联合,强化了国企利益集团,进一步压缩了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因此,国进民退的国有化运动还会进一步发展。
    国进民退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和危机。首先,这是体制上的倒退,它强化了国有部门的行政性垄断,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基础,是对以前实施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一种反动。在中国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市场基础尚未巩固的情况下,这一走向的发展有可能使我们偏离市场经济的轨道,葬送改革的成果。其次,国进民退的国有化运动将形成一个权钱结合的权力资本集团,操纵国家经济命脉,侵夺人民利益,造成普遍的大规模的社会腐败。再次,国有企业本身的制度缺陷将会进一步发展,其低效率和无效率的现象将会重新出现,并扩大蔓延,到那时,中国经济将会再一次地跌入低谷。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历史为证的。
    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史上,包括这一次的国进民退,出现过三次国有化的高潮,前两次的结果都不大美妙。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的国有化运动,形成了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最后是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和垮台。第二次是五十年代的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了绝大的比重,形成了国有部门的高度垄断和政府的全面管制,削弱和丧失了经济的活力和效率,结果是搞了30年的国有国营和社会主义,老百姓还填不饱肚子。于是,不得不改弦更张,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现在是第三次国有化运动,虽然没有大肆声张,只干不说,而且是以实施产业政策等冠冕堂皇的名义,但却来凶猛,其结果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在国进民退潮流汹涌的情况下,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办法、培训100中小企业经理人员、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让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的办法,我们不知道能不能落实,如何落实,能够起到多大作用,会不会与过去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文件遭到同样的命运。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华远老总任志强在一篇博克文章中谈到影视明星的情况,指出其中很多人是外国国籍,不少人持有外国护照。有人调侃说,《建国大业》是由外籍华人上演。须知,国家明确规定,政府官员和国企老总不能持有外国护照,但其亲属却不在此限,持有外国护照者不少,大的民营企业也不乏此例。笔者对此并非持有异议,从个人来讲,这是他的权利和自由,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但是,这一现象表明,很多人对自己的财产权利缺乏安全感。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对个人经济自由和财产权利的初步确认和保护,曾经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那么,在个人财富有了明显增加以后,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产权保护,要继续保持经济的长期发展,恐怕是有困难的。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走势预测
 
    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劲已经过去,世界经济仍处于波动之中,好消息和坏消息互见,前进和后退的现象并行。美国的金融机构中大摩、高盛有所盈利,而花旗仍然亏损;欧洲经济中法国和德国有所好转,但英国的衰退还相当严重;世界经济尚未回稳,而资产价格已经大幅上涨,石油价格每桶已经超过了80美元。世界经济的回稳和复苏可能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中国经济在前三个季度的基础上,还会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虽然政策操作应当考虑作用时滞问题,但在世界各国的互比之下,刺激政策的退出和政策方向的调整,有可能都要推到明年。按照现有的情况,今年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8.2%左右,CPI有可能在-0.1%左右,投资和消费还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和相对稳定的态势。各项指标具体预测如下。
 
      季度
 
经济指标
2008年全年(实际)
2009年3季度(实际)
2009年4季(预测)
2009年全年(预测)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GDP
9.0
8.9
8.7
8.2
工业增加值
12.9
12.4
12.5
10.5
固定资产投资
25.5
33.2
33.0
32.5
消费品零售额
21.6
15.3
15.5
16
出口
17.2
-10.4
-8.0
-12
进口
18.5
-20.3
-18.0
-20
消费物价
5.9
-0.6
0.5
-0.1
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
 
2009-10-25,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