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全球金融危机与东亚金融合作
作者:贺力平    发布:2010-01-15    阅读:9085次   
    一、金融危机在欧美爆发,波及东亚广大地区
    如果将以华尔街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9月申请破产为标志的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一场大地震的话,那么,可以说,震中在美英两国,地震带在美欧两块大陆,重灾区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东西海岸和不列颠群岛及其中间地。
    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这场地震冲击波。各地的股票市场都出现了震荡式的大滑坡,面向海外市场的投资者遭受重创,一些金融机构出现显著资产损失,各种投资基金都面临市场萎缩问题。
    实体经济方面,东亚地区许多经济体都感到大震后的强寒风,出现快速下滑。2009年1月31日《经济学家》周刊以“亚洲的冲击:危机打击最深重之地”为题发表一组封面文章,指出几个东亚经济体 – 韩国和新加坡等自2008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出现严重衰退局面。该文主要说东亚经济体因高度依赖出口,而全球金融危机引致的世界市场收缩也就相对突出地影响到东亚经济体。
    二、东亚地区金融机构所受冲击较小,外汇储备较多,但仍面临国际资金流动快速调整的不利影响
    在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东亚经济体若干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遭受了显著损失,其中包括它们对雷曼兄弟公司的债券投资和在一些衍生金融工具上的投资。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巨大损失。
    但是,这些损失相对于欧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损失要小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东亚地区的“幸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资金市场出现重大变动。未来一段时期,流入东亚地区的国际资金会比以前有明显减少,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都会减少。一些欧美金融机构对东亚经济体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投资也会因母公司财务困难的缘故而撤退。与外包活动相关的资金流动也可能显著减速。
    地区内部的国际资金流动也可能减少。
    国际资金流动的减少对本地经济增长恢复可能是一个不利因素。从理论上说,本地如果有大量储蓄的话,外来资金流入的减少是一个不突出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资金流动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资金供给的问题,而是一个影响总需求走势的重要因素。所以,即使本地资金供给相对充足,在外来资金流入减少的背景下,本地经济增长恢复也面临一定挑战。
    另外,东亚经济体较多的外汇储备能够发挥稳定外汇市场的重要作用,并防止国内总需求因外汇市场动荡而出现急剧收缩的局面,但不一定能够直接对本地区总需求增长提供支持。
 
    三、国际金融危机应当促使东亚地区加快货币金融合作步伐,
    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发轫实际上是在1997/8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清迈协议的签定是在围绕东亚地区如何防范未来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2008年下半年以来,东亚地区多个经济体双边和多边货币金融合作有一定新的进展,这也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才出现的动向。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上升。根本道理在于:危机对各个经济体提出了严重挑战;各个经济体单独应对危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防范危机冲击的行动比单个行动更加有效;大范围内寻求集体协调行动的现实可能性较低;综合权衡,一定范围的地区集体行动(尤其是经济联系相对密切并且地理上相邻的经济体之间)显著相对容易取得成功。
 
    四、中国从东亚地区经济交往中获利
    下面两张图显示2000年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及东亚经济体所占比重、中国大陆与中国大陆以外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相对比重的变动。前一张图表明,近年来东亚经济体作为一个总体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基本稳定,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同时,在东亚经济体内部,中国大陆与中国大陆以外东亚经济体的相对关系在近年来却出现了显著的相反方向上的变动,即中国大陆所占比重持续地大幅度升高,中国大陆以外东亚地区所占比重持续地大幅度下降。
    具体说,如图4显示,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在2000-6年期间不断扩大的情况,从约4000亿美元增加到8000亿美元,同期内东亚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仅有微小变动,即从稍高于50%下降到稍高于45%的水平。
    进一步检查各个东亚经济体的情况,尤其联系到中国大陆与不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经济体,如图5所显示,情况有很大差别。在2000-6期间,中国大陆在美国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从19%上升到28%,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则从33%下降到18%。两组数据的这种对比变动很可能表明,在所考察时期内,东亚经济体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出现了向中国大陆转移或集中的趋势。
    换句话说,象中国大陆这样的经济体在对外贸易、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往来中所表现出来的平衡关系体现了整个东亚地区对外贸易、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往来中所发生的变化。东亚地区中各个经济体不是相互独立地形成对外贸易关系。对美贸易平衡关系在这个地区内部的转移或集中趋势正是这种新形势的一个表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述情况也表明中国在近年来较好地利用了国际市场开放以及东亚地区内贸易和投资的流动而突出地增加了对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资源的利用,促使出口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快速的增长,并因此也享受到所带来的积极经济利益。
 
    五、进一步推进东亚金融合作的政策选择
 
    地区内广泛共识,官方、经济界、学术界,民众
 
    清迈协议多边化和规模增加
    支付体系
    印度
 
 
附录: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与国际金融危机
    近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东亚经济体(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石油输出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与2008年美国金融关系有因果关系。这种观点是,东亚一些经济体国内储蓄过多,国内储蓄超过了国内需求,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经常帐户顺差;这些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转化为这些经济体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而这些外汇资产进而投向美国证券市场,尤其是美国的长期证券市场;这种资金流动导致了美国国内证券市场 - 以及更一般地 – 美国资产市场上资金供给快速增长,从而促使长期利率水平降低;尽管美联储利率政策自2004年下半年以后转向了提升,美国金融市场上的长期利率水平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上,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甚至出现了“倒挂”(即前者低于后者);正是由于资金供给的充足,美国金融机构改变了对风险和收益的追求,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了较高风险的次级房贷以及相关的领域中,最终由于这些风险的暴露而使整个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这个看法联系到如下图所显示的美国金融市场上在2006年开始出现的“利率倒挂”现象,即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情况。
    很多人士认为,包括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在内的大量国际资金在这一时期进入美国金融市场是美国长期利率水平走低或不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简单地认为东亚经济体官方外汇储备增长是国内需求不足的结果,同时又是美国金融市场膨胀和长期利率水平低下(以及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原因,那么,这个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经济体近年来出现大量贸易顺差或经常帐户顺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国内需求不足,而是一系列经济因素的结果。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显然不会发生在国内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即使承认中国国内消费需求有所不足,其国内投资需求的旺盛也足以抵消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国际上看,石油输出国近年来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多与国际油价走势有密切关系,而且,国际油价变动有强烈的周期性特点。总之,不论是中国、石油输出国还是其他一些经济体,它们贸易顺差的原因互不相同,笼统地说这些经济体储蓄过多掩盖了问题的真正原因。
    第二,事实上,不管世界上现在有多少经济体有着与美国的贸易逆差,或者说美国对这些经济体存在多大规模的贸易逆差,检查美国贸易逆差地理构成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这种构成随时间而变动。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主要表现在与一些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上,在另一些时期又主要表现在与另一些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上。美国并没有这样一个固定的贸易伙伴,即在美国自1980年以后出现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的同时同样也持续不断地成为了对美贸易顺差的对象国。前面图5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点。
    第三,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尤其是东亚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近年来出现的贸易顺差是它们官方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前者绝不是后者的唯一原因。在有的时候,贸易顺差甚至不是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原因。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出现了大量资本流入,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流入。资本流入同样是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不能将这些经济体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归结为贸易顺差。
    第四,包括中国在内经济体的官方外汇储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美国资金外流的一种回流,即美国对外投资形成投资对象国资本流入的增多,这些经济体货币当局出于防范汇率市场的过度波动和未来金融风险的目的而采取了相应增加货币当局外汇购买(即外汇储备形成增加)的做法,同时将新增外汇资产主要投放于美国证券市场。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吸收新增外资流入的外汇储备增加及其对美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并不表示国际社会对美国证券市场提供了额外的资金供应。如果说国际社会并没有向美国提供额外的资金,那么,美国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利率水平从根本上仍然是由其内部因素决定的。
    当然,应该承认,东亚经济体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及其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客观上是影响美元资产长期利率和美元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期角度看,美国面临大量贸易逆差或经常帐户逆差,美元对外汇率存在显著的贬值压力。实际上,美元汇率在2007年以来却表现出多少令人惊讶的稳定情形。导致这种似乎非常规情况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肯定有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资金继续流入的因素。一些研究者和评论者近来从不同角度提到了这个因素(参见Economist 2008a, Eichengreen and Flandreau 2008, Forbes 2008)。但是,显然不能认为东亚经济体是在利用自身的储蓄资源向美国金融市场的扩张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