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纸币发行之掠夺定律
作者:曹国奇    发布:2009-02-11    阅读:2229次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这里先阐明一点,货币借贷行为不是货币发行,因为它不改变货币的所有权。商行借出的货币本身就来自于系统的储蓄,这绝不是向系统发行货币,只是取之于系统用之于系统而已。即使央行将印制的货币交给商行贷出,也因为要归还,仍然不是发行货币。银行借贷行为只是暂时增加或减少系统的货币量而已,真正的货币发行是指货币(纸币)从央行印制局进入包含商行在内的经济系统的过程。
    一、纸币发行之掠夺定律的证明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不同在于:金属货币是按其本身的价值(成本)与其它商品交换的,是等价交换,而纸币则是按其面值与其它商品交换,且其本身的价值(成本)与其面值相差很大,是非等价交换。这样在纸币被印制出来至进入经济系统的过程中始终面临一个升级的问题,即其交换价值从本身价值上升至面值的问题。这个升级不完成则纸币的交换价值无法固定在面值上,无法执行其流通媒介和财富储藏等诸多功能,自然就无法取代金属货币。毫无疑问,如果称完成这个升级的人为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那么当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持他的纸币与别人交换物品时,始终是0︰1的交换模式——即以0代价换取其它物品,这是不等价的。由于纸币本身的价值(成本)远小于其面值,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是以0代价获取纸币。毫无疑问,当某人以0代价获得纸币,却按纸币的面值交换一般商品,则他获得了掠夺式的暴利,暴利等于纸币面值与获取纸币成本的差值。
    按照现代情况,纸币都是由央行印制的,但是这不是说央行就是完成纸币升级的人,是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因为央行可以将其印制的纸币无偿给予他人,由他人完成这个升级。如果央行将纸币无偿发给政府,则纸币从央行到政府这个环节也是符合等价交换的,是0︰0的交换,纸币没有升级,掠夺也不存在。但是政府将面临0代价得到纸币,却又按面值交换其他物品可能。一旦政府这么做了,则政府是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于是政府掠夺了人别财富。当然政府也可以将纸币无偿发给一般百姓,结果一样,第一个无偿获得纸币的百姓也将是掠夺者。以此类推:凡第一个无偿获得纸币而又按纸币面值交换其他物品的人,他总是按0︰1模式进行交换,是不等价交换,其掠夺的财富量等于纸币面值与其获取纸币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值。这是一个定律——我们称之为纸币发行之掠夺定律,它是由纸币本身的价值远小于其面值的特性决定的,没人能改变。
    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有三个人:一是印制纸币的人,即印制纸币的人将纸币无偿发给自己,由自己完成纸币升级;二是政府,即印制纸币的人将纸币无偿发给政府,由政府完成纸币升级;三是公众,即印制纸币的人或者政府将纸币无偿发给某些公众,由这些公众完成纸币升级。仅仅从纸币升级角度看,这三个人谁都可以充当纸币发行过程中升级者(掠夺者),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说,纸币从其出生到进入经济系统过程中一定是无偿发行,只是被发行者是这三个人中的哪一个才是有变数的。那么如何确定这个变数呢?我们就只有看“谁充当纸币升级者对经济系统最有利”这个原则来安排纸币发行制度,自然不同的发行制度将决定谁是纸币发行中受益者——掠夺者。
    我认为最后无偿获得纸币的人是一般百姓能满足这个原则,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央行(政府)的中立性,避免央行(政府)即是法官又是当事人的局面。当然这不说只要央行(政府)充当最后无偿获得纸币的人就不好,毕竟很多事情由央行(政府)来完成会更好更公正,比如救灾、扶贫、公益事业。也许政府和一般百姓同时充当纸币的发行对象是合理之举。
    现代印制纸币的人是央行,而央行又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央行和政府实际是一家人。这样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被发行纸币的人)只有两个,即央行(政府)和公众,于是问题一下子简化了,可以用二元对立逻辑分析了。于是乎,当纸币的被发行者是央行(政府)自己时,我们可称之为有偿发行,当纸币的被发行者是一般公众时,我们可称之为无偿发行。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简明扼要的。比如在世界统一货币时,如果实行无偿发行制度——即世界货币印制出来后必须无偿发给全世界一般公众,则世界货币很容易建立起来,因为印制货币的国家或者机构没法获取掠夺式暴利。
    二、纸币发行之掠夺原理及过程
    从目前讨论看,有些人不理解这种掠夺,因为他们发现第一个拥有纸币的人持纸币与他人交换物品时,他人并没有损失什么。这种看法犯了偷换逻辑的错误。纸币发行是宏观问题,只能在宏观角度观察,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士则是站在微观角度观察,不自觉地偷换了逻辑。这就好比一个人说地球是圆的,另一个人说他看到的地球是山和水,这是谈不拢的。
    那么纸币发行中的掠夺行为是如何进行的呢?为了说清这个问题,这里特制造一个概念——相对通胀。如果不管基期货币与商品间的交换比例的性质如何——即基期是通胀还是紧缩,我们只是以基期的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比例为标准态,于是只要本期有纸币发行则货币与商品间的交换比例变大,这便是相对通胀——即相对于基期的通胀。比如基期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比例是1︰1,则本期有纸币发行后它们的交换比例便大于1︰1。纸币发行是一定增加系统货币量的,所以相对通胀是一定发生,且不可逆——即不会出现因发行纸币而导致相对紧缩。纸币发行中的掠夺行为是依照相对通胀实现的,是系统所有人都奉献了一点点的结果。我们很难在微观角度的个案上观察到这种“一点点的奉献”。
    相对通胀与我们已经熟知的通胀和紧缩的关系是:如果基期是通胀的,则相对通胀使通胀程度加剧,如果基期是紧缩的,则相对通胀使紧缩程度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相对通胀,不如说是绝对通胀,它只能是使货币兑商品的比例变大,而不会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