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07年长安讲坛
国民收入分配偏斜导致消费率下降
演讲者:宋国青    时间:2007-01-25    阅读:36907次   
    谢谢梁(优彩)老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些问题。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国民收入分配偏斜导致消费率下降”,内容提要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有关数据分析和估算、近年来居民储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一些结论、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一些问题和当前宏观经济情况等。
 
    引言:消费率下降
    消费占GDP的比例是连续下降的,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今年我国贸易顺差的增长率还是很高,投资也没有减少,由于消费率下降,储蓄率相应的就上升了。和过去相比,现在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即使高达99%也并不是不可以,现在的问题是,较高的储蓄率使得贸易顺差扩大,这里有一个潜在的假设——投入太高。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消费率在持续下降,个人的消费倾向比较低,储蓄倾向比较高,大家把收入的80%拿去储蓄,另外20%用于消费,但是只要这种情况稳定,也不会导致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说明其中存在其他原因,或者说,是消费倾向在持续下降。总的来说,消费率在下降,或者说投资率在上升,国内外总投资(国内投资+贸易顺差)在上升。
我们看一下居民消费占GDP(支出法)的比例的变化情况。从1992年开始,特别是1996年以后,这个比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因为有投资的波动。
居民消费占支出法GDP的比例(%)
 
    一、国民收入分配有关数据分析和估算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数据,基本的就是1992年到2003年的“资金流量表”,最新的数据已经公布到2003年了,2004年、2005年的数据还没有。我简单地推算了一下,做到了2005年,2006年估计和原来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些数据都是按照老的GDP口径计算的,现在调整了,本来我们应该把原来的表全部调一下,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去做。我也在考虑,口径的调整会不会导致很大的变化?从我自己做的一点研究来看,有一些变化,但是对于基本结论没有太大的影响。
先看一下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是政
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A)和国家财政收入占新GDP比例(B),%
府的消费加上投资,可以用两个办法进行计算。一个是计算折旧,因为原来的表没有算折旧,说到投资,就会有折旧,投资、储蓄都是毛的,不是净的,如果是净储蓄,就应该把折旧减掉,没有减掉折旧的储蓄是毛的储蓄。这个图是从1992年开始的,我自己原来做过一些计算,从1978年算起。在1978年的时候,这个比例是很高的,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功能和角色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从1978年以后,这个比例开始下降,一直到1995年,然后开始上升,拐点出现在1995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1994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税收改革,之后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最后两年的数据是我根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推算出来的。从这个表可以看出,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1995年的17%左右,一直上升到现在的24%,仅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这一块就提高了7个百分点。
    企业收入的情况:
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A)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新GDP比例(B),%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情况: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
    从图上可以看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不到70%,在此之前也比较低。最高是1992年和1996年,将近70%,从1996年以后一路下跌到59%,十年的时间里下降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
    现在对于居民消费倾向是高还是低,大家有很多讨论,但是从数据来看,我们很难说这几年的消费倾向是继续下降的。2002年、2003年的情况是这样,2004年、2005年也没有太大的向下变化的趋势,可能基本持平。在这个过程中,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可能稍高一些,这个要算收入。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我讲一下。
居民消费倾向(%)
    计算收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会计的方法,就是把今天收到的钱都放进来;另外一个办法是资产评估。这两种办法的差别在于,比如今天股票涨了,你把股票提前卖掉,按照会计方法,应该把差价计入你的投资收入,如果没有卖,即使股价上涨,按照会计的方法,这也不能计入收入。现在《税法》对于收入也基本上按照会计的方法来计算的,你把股票卖了,有了收入,要缴税,你不卖股票,把钱划在帐上报亏,这些就不是收入。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对资产性的收入(股票收入、储蓄存款等)进行调整的话,情况可能还不是这样。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个人消费还是上升的,“个人消费倾向在大幅度下降”这句话没有数据支持。
    但是有人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的人购买多处房产,这又涉及到国民收入评估的问题,我们在统计上也存在这个问题。今天公布的投资比上年增长了24%,其实统计局最后要对这个投资进行调整,要调成一个固定资本形成,里面要调好多项,其中有一项就是买地。从投资项目的角度来看,投资1亿做项目,其中有2000万用来买地,8000万用来买设备、搞建筑,这8000万是社会投资,那2000万不是社会投资,土地不是生产出来的。从这一块来看,尽管现在房价很高,但是购房款中只有买建筑的那部分钱算投资,比如一套房子价值100万,里面有60万是地价,这个地价有一部分要算进去,由于其他投资导致地价上升,所以要把连带的投资算进去,但是土地转移这一块要扣掉,否则就与GDP就不一致了。GDP里没有计入卖地的收入,比如说地是从农民那儿买来的,这没有增加社会的财富,没有创造收入。
    我们进一步看一下居民储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现在大家都说居民的储蓄太多了,可是从图上看,个人储蓄所占的比例是在下降的。
居民储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
    企业的收入也是增长的,特别金融收入这几年增长得很快。在下面这个图里,我们把储蓄分为三块——政府的储蓄、个人的储蓄和企业的储蓄。个人储蓄的比例一
居民、企业和政府总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例(%)
直在下降,企业和政府的储蓄所占的比例在上升。从增加的角度来讲,企业的储蓄原则上就是用利润进行投资,比如企业有三个股东,分给个人股东的红利就算在个人储蓄里,交给财政的钱就算到财政收入里。这里我们提到“毛投资”的概念,因为企业的折旧比较多,但是家庭也有折旧,我们把房子也算投资的话,新购房要算上首付款、银行贷款和当年的投资,那房子也要计算折旧,把折旧减掉,再把农民卖土地的这一块减掉,减下来之后确实没有多少了。
 
    二、近年来居民储蓄数据分析
    刚才说的是一套数据,还有一套数据是银行系统的,这两套数据是独立的。从银行的数据来看,我定义了两个名词——居民货币A和居民货币B。这两个名词的区别就是数据的长短,有的数据长,有的数据短。居民货币A是个人储蓄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这一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在前几年是猛升的,这两年基本没有上升,今年有一段时间个人储蓄绝对额还是下降的。有一个说法是说储蓄分流了,到股市上了,股市保证金这部分钱是个人的,把这一块稍微加一点,但是意义不大,在每年新增加的部分里,按大数算的话,那边超过十万亿,这边只有一千多亿,没有多少。现金这一块我觉得估计得高了一点,如果按照这个口径计算,个人储蓄余额占GDP的比例没有上升,这是银行方面的数据。
    居民货币B是居民货币A加上外币存款和凭证式国债,居民货币B是下降的,证券这部分是下降的,现在人民币升值炒得很厉害,外币储蓄存款前几个月还在跌,现在稳定一点,基本上没有增加。其实把整个个人金融资产算一算,占GDP的比例没有增加,甚至在下降,当然这里没有考虑二级市场,GDP里面也没算,因为股票升值是未来的GDP,如果把未来的东西计入今年的国民收入中,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消费率低主要是收入的问题,不是消费倾向的问题。
从图上可以看出,居民货币B增量在GDP中占的比例下降得很快。
 
居民货币B增量占名义GDP比例
    三、数据分析的一些结论
    我们把前面的数据分析总结一下,有些数据要考虑它的误差率,有的还要考虑GDP调整的问题,我们看一看哪些是比较确定的,哪些是不太确定的:
    第一,居民储蓄占GDP的比例在下降,这一点可以确定(但是要强调一点,房价上涨没有考虑在内,没有卖掉的股票收入也没有算进去,如果把这一块算进去了,还要从别的地方扣除)。即使个人消费倾向在下降,即储蓄倾向在上升,但是储蓄占GDP的比例仍是下降的。
    第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快速下降,这一点也是可以确定的。
    第三,居民总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例快速下降
    第四,没有理由认为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下降,可能微降、持平甚至上升,这一点不是很明确。
    第五,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占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快速上升是国民总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四、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些问题
    国民收入分配比例的变化是一件大事。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收入的比例在上升,消费占GDP的比例在上升,政府储蓄占GDP的比例在上升,而且是快速上升。政府部门的收入、消费和储蓄从1978年到1995年一直在下降,在财税改革以后,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1996年以后开始快速上升,出现了一个拐点,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是很低的,美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是70%,我们连60%都不到,差距很大。为什么呢?归结为一句话——消费不足是收入问题。我们不能盯着居民在银行里的那点存款,想让人家把存款拿出来消费。居民个人存款现在不到20万亿,加上保险、证券、股票市值等,也就是接近20万亿的水平,相当于一年的GDP,但那是老百姓一辈子的储蓄。如果把20万亿按十几亿人来平均,每人也就1万多块钱。所以,从提高消费倾向的角度入手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基本上不成立。老百姓要养老就要有储蓄,如果他们把20万亿都花了,到了需要养老的时候,政府的负担就重了,所以他们有一些储蓄,政府倒可以安心一点,少一点事情。
    现在收入差距拉大,不公平,应该缩小收入差别,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我非常同意,但是这和刺激消费是两码事。穷人的消费倾向高,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消费倾向低,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不是这样。如果按照这个假定来看,美国人的收入高,收入占GDP的比例也比中国高得多,那么他们的储蓄倾向应该很高,但实际上他们是负储蓄。如果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做一个统计,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样本加进去,可能全世界的富人的消费倾向就比较高,穷人的消费倾向比较低,储蓄倾向比较高。有些富人的消费倾向比较低,可能他在刻意隐瞒真实收入,不敢消费,有的钱可能不敢存到银行里。他不在中国消费,但是可以在国外消费,不消费的原因不是不愿意,而是有别的因素。
    曾经有一项调查,把家庭收入进行分档,城市里分成7个组,农村分成5个组,最后的结果是,低收入组的消费倾向比较高,而高收入组的消费倾向比较低。这个问题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也曾经有过长时间的争论,美国的家庭调查资料和中国一样,也是低收入组的消费倾向高,而高收入组的消费倾向低。所以有人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会下降,到现在储蓄倾向为零,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的矛盾。关于这个矛盾,经济学家辩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弗里德曼提供了一个让大家满意的解释。他说,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偶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从预期的角度来说就是稳定的收入,持久性收入大部分用于消费,而偶然性收入不是把它消费掉,这笔钱基本上会被储蓄下来,消费的比例非常少。股市的收入效应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股价上涨,股民发财了,股民是不是马上就把这笔钱消费掉了?没有。美国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就是研究股民如何安排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这笔钱他是怎么花的,研究结果显示,用于消费的比例非常低。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这与分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随即找一些人,对他们进行分组,这个分组的定义里不区别偶然性收入低还是持久性收入低。比如说,一个人本来收入很高,但是在调查的时候他失业了,收入为零,如果你把他放在低收入组里,那可能就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观察一些长期收入高的组,或者长期收入低的组,因为有的人在有的年份可能没有太多收入,他消费的就是过去的储蓄,但是他也不可能永远消费过去的储蓄,所以我们要跟踪观察一段时间。
    我们做抽样都可能存在类型的问题,看起来是随机抽样的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也会发生变化,一变就有问题了,事实上也会有波动。我简单的举个例子,比如有三个人,第一个人在第一年收入高,第二年没有收入,第三年收入低;第二个人第一年收入低,第二年收入高,第三没有收入;第三个人情况又不一样,反正是把这三个人的情况错开。总收入是一样的,但是在每一年里,有高收入,有低收入,有的没有收入。我们把这三个人在每一年分成三个组,最后看一下,低收入组稍微一消费,他的消费倾向就很高,而高收入组的储蓄高,这是周期性循环的。家庭调查资料里的城乡收入还是有可比性的,大致上也能看出问题。现在农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人口是“两头大,中间小”,年轻人在城里打工,父母在农村,孩子可能也在农村,年轻人在城里储蓄,老人就靠儿子的储蓄养老,这个储蓄的计算就出问题了。富人会老,穷人也会老,这与储蓄比例没有关系。
另外,我们要区分财政收入和财政可支配这两个概念。以前有一篇文章说,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太低了,2005年好像是16%左右,而美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近30%。这个算法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美国的税收有很大一部分最后又转移给个人了,而中国的财政收入有一部分用于投资,去年还有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政府储蓄,你可以把它分解为经常帐户和投资帐户,有消费性支出,也有投资性支出,买股票就属于投资性支出,钱没有花掉,而是用于投资,希望升值。中国财政部门的储蓄比美国要高得多,美国财政部门的净储蓄是负的,毛储蓄大概是零,中国大概是5%-6%。总的来说,政府部门拿走的很多。
    最后说一下减税和财政收入这个问题。现在减少的是个人所得税,可以减一点,也可以不减,但是其他的税主要是间接税,现在的问题是间接税加不到个人收入上面去。比如说,财政部门大方一点,把增值税取消了,不要了,这就是很大一笔钱。财政从国有企业弄一点,把投资压一压,把增值税减下来,增值税不是发钱的,增值税减掉以后可以用投资来带动收入的增加。增值税减掉之后,工资上涨了,钱就分配到个人的口袋里了。如果我们认为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倾向高,那么这种可能对低收入的增值比例更高了,因为谁消费谁征税。所得税还有一个收入差别的问题。
    关于投资和利润的问题我简单说几句。现在很多人说投资率太高了,潜在的投资效益在下降,但是从收入分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利润很好。我觉得中国的投资率不能说高或低,报酬率很高,如果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消费上来了,这是另外一回事。
谢谢!
   
                                  论坛 秘书处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7年1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