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金融开放战略
作者:夏斌    发布:2007-04-03    阅读:8929次   
    当前世界经济的关键词是: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中国经济关键词是:经济长期看好、巨额顺差和外汇储备。在这些关键词和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的背景之下,中国应该特别关注七个问题。

  一.当前美国经济陷入了困境。现在美国加快加息不行,加快减息也不行。加快加息,美国经济可能马上衰退,承受不了。加快减息,就像美联储反复说的,担心物价上涨。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今的一切都是格林斯潘惹的祸。我曾经在去年的会议上也讲过,格林斯潘18年的执政,对美国经济来说,高增长、低膨胀成绩不错,但是,他的政策遗产对全球经济而言是福、是祸?全球经济学者应该重新研究,是他埋下了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种子。他的政策遗产的问题到今天已经发展、暴露到了极点。所以在目前,以巨额的对冲基金为代表的世界游资中相当部分对美国不感兴趣,或者说更多的游资增长部分对美国不感兴趣,而是对新兴国家感兴趣,资金不愿意流回美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解决困境的出路是什么?一是慢功夫:美国和中国一样,加快结构调整,他尽可能的提高储备率,降低投资率。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过程是逐步的,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二是快功夫:我们不得不防止可能采取的金融战,这不一定是美国政府主导,是资本的力量,是世界游资力量的推动。在全世界寻找“臭鸡蛋的裂缝”。通过“臭鸡蛋的裂缝”来首先沽空某一国家的资产、货币,然后撤资回流,这个时候美国游资多了,就可能加息,稳定经济的发展,否则的话它不敢加息。还有就是鲍尔森经常来中国的目的,要求尽快撬开我们这样发展中国家金融弱国的大门,尽快的利用他们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解决美元体系中的问题。这是第一点:美国当前的困境。

  二.世界许多国家都提高了警惕,怀疑和抵制“华盛顿共识”,坚持金融逐步开放的政策。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提高了警惕,在怀疑和抵制华盛顿共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就是要金融弱国加快开放,加快金融自由化。我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大量积存外汇储备,一定意义上是教训买来的。另外世界一些国家正出现逐步的“去美元化”,如石油产出国已经有了动静。前两天在媒体上看到,中国和哪个国家的贸易,已经用欧元结算,而不用美元结算,这说明大家已经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但是毕竟美元是主体货币,谁都明白,让美元一下子贬值,持美元的国家特别是我们损失很大,这是难以接受的,肯定是个逐步的过程。也就是美国主流媒体讲,现在中国拿着“金融核威慑”武器。我们是讲和谐发展,我们愿意世界各国经济共同持续高速增长。

 在论证第二个观点的中间,我们也看到一些金融弱国怎么在抵制华盛顿共识,怎么提高警惕的。大家在媒体当中可以看到,最近一系列的报道,泰国、越南,包括印度对于本国货币资本项下开放问题,他们的国内也都开始有不同的争议,也都不愿意简单的按照华盛顿共识去认识问题、去制定政策。这是第二个观点,世界很多国家都提高了警惕,怀疑和抵制华盛顿共识,坚持金融逐步开放的政策。

  三.中国应该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金融开放战略。在座有很多媒体,很多搞金融工作的同仁。我讲这句话的意思,我愿意,我也希望我们的媒体去重温温家宝总理在前一期《求是》杂志上关于金融改革开放的一篇文章。曾经媒体报道过很多,我感觉没有报道到位。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文章中讲“几个重点工作”时,讲了六项任务,其中第五项讲了金融开放。标题是“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在这个题目之下,提出了“以我为主”的开放方针,具体是“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二十个字。在金融开放的任务中,首先一条任务是制定金融开放的总体规划。在座可能没有更多的去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因此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但希望大家回去分析一下,那段话有几个句号,讲了几层意思。更多的是鼓励钱出去还是鼓励钱进来?大家回去认真重温一下。

 我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政府金融开放的政策是清醒的,是谨慎的。这其中,第一我们在解决汇率问题和在解决货币宏观调控的难点问题上,我们不是仅仅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为唯一的政策,我们采取的是综合对策,是包括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特别是以消费需求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我曾概括为“五字经”来解决汇率问题,而不能光讲“汇率升值”这个词。

在中国外汇投资公司问题上,目前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引起了全球投资者、金融市场和一些与相关商品有关的企业的关注。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加快行动。我们应该抓住中国十年人口红利的大发展机遇。这是一个大的机遇,我们要抓住。但是在目前的各种政策因素之下,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之下,中国人民银行承受不了。因此,我们要想尽办法减轻人民银行的调控压力,这是矛盾,也是对我们的挑战。同时我们要顶住鲍尔森的压力,要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金融开放战略,适度的、逐步的金融开放要和运用这个筹码、与讨价还价结合起来。就是适度逐步的开放,也是筹码,要用这一筹码,要学会谈判,要讨价还价。

  四.我们要继续坚持稳定发展股市,房市的政策。一些国家的教训已经证明,在一国长期处于升值通道的压力之下,防止资产价值的大起大落至关重要。特别在当今,可能不表现为商品物价的大涨,因为全球增长中大量的商品在一些新兴国家生产,劳动成本低,供给增加快。但是恰恰要防止股市、房地产的价格飞涨。对待当前股市,我认为,投资者要清醒,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一是中央银行一定要看好货币供应。二是有关部门要坚决管住境外违法违规外资的流入。三是政府尽快完善股市的相关监管制度,不直接干预股市。只要有这三条,做好这三条,股市的问题让股市自身去调整,我们没有必要在泡沫问题上争论太多。看好货币,看好热钱,完善制度,不直接干预,让市场自身去调整。与此同时,趁机会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让中国人尽情的享受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很好,中国的股市没有理由不涨。

  五.当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总量调控力度疲弱或者说有些失控。因为时间关系,不拿数据分析。当前货币供应控制力度疲弱是央行有意的?还是因为金融深化以后,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对货币流动速度形成因素分析不透导致的?我不得而知。还是因为他不想这样做,是因为判断失误造成这样,我不清楚。我认为要加快对这几年金融深化以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深入研究。

 我重申一下我的观点,由于金融深化程度的不一样,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个经济增长水平,比方说GDP都是9%,但是对货币总量的适度需求是不一样的。八十年代9%的GDP和今天9%的GDP对货币总量的适度要求绝对不一样,如果是以过去的经验来调控今天,肯定是失控。另外,在货币调控方面,还应该加快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的运营力度,加快研究,加快筹备,加快运作,加快帮助中央银行减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调控能力下降的压力。我个人一直主张成立这样的公司,可以发债从市场上回收流动性,向央行买外汇,到境外运用,不会通货膨胀,因为不存在二次结汇。

  六.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金融业对内开放的紧迫性和自己工作力度软弱的状况。我们之所以坚持金融开放的渐进性,之所以金融开放一步步走,不能太快,就是因为我们内部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就是因为我们内部的人才、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对于更彻底的开放还不完全适应。因此,我们要加快对内的开放。企业债问题、多层次资本市场问题、私人股权市场问题等等。在这方面社会舆论、媒体报道很多、呼吁很多,但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动作仍然欠慢,最典型的,就像企业债市场,管理权从央行转到体改委,要求修订管理条例,今年是2007年,已经过去六、七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修订出来,为什么?有关部门应该怎么向社会交待?

  我还想提醒,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留给中国金融业的时间不多了,外面强烈要求我们开放,我们在引进新产品、机构、人才方面,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监管部门比商业机构更要认识到紧迫性。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要主动去培育,而不是去被动适应金融机构的各项创新要求。我们要主动去培育壮大金融机构,而不是金融机构出事了,被动的去适应、去救。对于产品也同样如此,要主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开发新的金融功能,而不是等待金融机构来报批,其中再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予以不批或者要求人家修改。在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上,包括注资,当时的出发点是救机构,这是对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到了今天,外部游资,国际投行业拼命想敲开中国金融大门的时刻,我们应该尽快认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去救,而是主动去培育,看看中国,我们的证券、我们的银行、我们的保险,有没有能和外国大机构抗衡的力量,没有,怎么办?另外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有问题,应该救,但是救了快十年,到现在有些银行仍然资不抵债、处破产边缘。由于谁家的孩子谁抱的政策,地方性银行中央不拿钱,拖了十年之久,怎么办?我呼吁赶紧像注资几家大银行一样,确实地方救不了,注资一次买断控股,重组或和人家合并,寻求上市。拖了快十年了,各个城市银行就是没有人管。现在想推存款保险制度,如果存款保险制度出来,对这些银行意味什么?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充分认识金融对内开放的紧迫性,加快工作的进度。

  七.建设部、商务部、国资委要了解国家金融开放总体规划。配合总体规划,配合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思想,协调调整自己部门的政策,做好全国一盘棋,不要给国际游资留下更多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