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一论《大国崛起》:视野决定成就
作者:赵民    发布:2007-02-15    阅读:3743次   
   只有保持距离,才能永葆美感
   2006年的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犹如一声惊雷,响彻在中国电视观众的头脑上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脑海中,成为中央电视台2006年难得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是一部“开拓视野, 解放思想”型的电视专题片。
    《大国崛起》给国民带来了横跨500年的“历史观”。中国人看历史,一般也就看到1911年,称为“百年史”;长远一点的也就是回溯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而已,大约150年的历史;最厉害的最多也就是回到明末清初,也就是350年历史左右,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可以算是“隔代”了,就可以“修史”了。但这次《大国崛起》给了我们500年的时间跨度。这种“切割朝代”的断代方法,以其新颖而从片子一开始就震撼人心。
    《大国崛起》给国人带来了一个真正的“全球观”。中国人自以为“中”,乃世界之“中心”也,所以,考虑问题看待世界多从中国出发。而且,由于历史上长达千年的持续繁荣和领先,更是把华夏大地上的繁荣昌盛当作必然,而且把其他世界列国的强盛视作偶然。就是从1840年以后屡屡挨打,也归罪于腐朽没落的满人,从而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这次《大国崛起》给了我们真正的全球视野,从西半球讲到东半球,从地中海讲到日本海,从大西洋讲到太平洋,从半岛国家讲到岛国,从沿海国家讲到内陆为主的国家。这种“切换空间”的讲述手法,显示出恢宏的气势和大家的手笔。
    《大国崛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动力观”。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学历是本科硕士博士的所谓知识分子,对于小小半岛上的“两颗牙”: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居能领环球航海之风气,是根本不清楚的;对于两个岛国英国和日本以区区之领土面积而强盛一时更是深感疑惑;对俄国和德国两个内陆为主的大国的近代崛起发迹史更是不解。这次,《大国崛起》一片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的描述而吸引人,以简练的历史轨迹的刻画而折服人。对于不同国家的崛起动力,或从生存角度,或从技术革命角度,或从商业契约精神,或从国体体制方面进行了阐述,牵着外行的广大观众的思路穿过500年时光的隧道。
    可以肯定的说,由于该片涉及九个大国的500年历史,所以,在中国人中,只有极个别的专业人士,才有可能在此片播映之前有如此宽广而深入的背景知识了解。
    那这部片子有什么不足呢?
    最大的一个不足:用一种事先确定的, 为当今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角度和观点,去选择和编辑这9个国家500年的历史,有的时候对某些国家的发展历史的过程的选择, 以及对某些细节的浓重刻画,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有着太过紧密的呼应。也许, 搞新闻的人会说: 这才叫新闻的时代感和立场。但我想说,作为一部需要经得起时间长河检验的“开拓视野”型专题大片,在描述历史发展的轨迹时,要有一定的“独立, 独家, 独到”, 以及客观性和距离感。只有保持距离,才能永葆美感。
    大约二十年前,有一部同样曾经震撼当时中国国民的电视专题片《河殇》, 以其宏大的气势, 巧妙的构思, 独到的观点和丰富的知识而轰动一时, 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但是,正由于它太贴近当时的时代要求了,所以当时过境迁之后,这部本该成为“恒星”的新星,成了一颗“流星”而消失在公众的视野外。只有保持距离,才能成为恒星。
    所以,我们不仅从《大国崛起》中看到了九个大国崛起过程中共同的“视野决定成就”,而且,我们还要对《大国崛起》的后续姊妹篇(据说已经在创作构思中)说:视野同样决定了《大国崛起》系列的成就。
 
 2007-1-22 0:29am
 
    注:作者系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成员、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