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就业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作者:张汉为    发布:2006-11-16    阅读:30725次   
    金山区是上海市一个远郊农业地区2003年以来,全区在高起点推进“三区一线”(金山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新城区和海岸线)建设和“三个集中”过程中,在打造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上海国际化工城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区用地、现代农业园区用地、高速公路用地以及市政建设用地,同时还涌入了大批年纪轻、肯吃苦的外来民工,上述主要因素造成了本区农业用地日益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失地又失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区现有的131个行政村将整合为78个左右的中心村,撤村建居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更多,农民就业难将更显突出。在这种状态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全区广大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成为全区农村基层干部“最头疼”的问题,也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执政党“最需要兑现承诺”的问题。全区各级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出路又在何方?
    一、金山区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经验
    首先,我们对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作个大致界定。①农村劳动力是指居住在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劳动年龄段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②农村劳动力就业特指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三重社会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向城镇转移就业,还包括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后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就业岗位上的重新就业等。③农业就业包括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农村和外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就业。④向城镇转移就业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就业。⑤非农就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非农就业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就业(含自主创业、社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广义的非农就业包括向城镇转移就业和狭义的非农就业。本文涉及到的非农就业特指狭义的非农就业。⑥充分就业指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都能实现就业。⑦农村失业人员包括失地农民,失水渔民(渔民上岸,农民中的特殊群体),毕业后未就业的普高、职高、大中专学生等。
其次,我们对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其相关情况作个粗浅介绍。截至2006年8月底,全区总人口55万,其中农村居民约32万。超过法定劳动力年龄的老年农民约7.4万(女55岁,男60岁以上),其中继续就业的占31%(约2.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8.8万(农村劳动力总量21万-农业必要劳动力2.2万),扣除已实现非农就业、向城镇转移就业以及在校生的人数,等待就业的约1万。1万人中比重最大的是失地又失业的农民,约0.47万。在2.2万农业必要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4050”妇女和60岁上下的老年农民,简称“3860”部队,其中超过法定劳动力年龄的占68%(约1.5万)
    最后,我们对全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经验作个简要概括。200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农村劳动力就业第一次被正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促进就业这一永恒的主题,从有限的城市居民范畴延伸到广大农村居民。响应党的号召,全区各级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①建立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就业责任到位。如建立促进就业的横向联系网络、纵向服务网络、考核指标体系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培训前,村干部广泛动员,广播、报纸大力宣传;培训中,培训费和午餐费全免,政府既出资又出力;培训结束后,帮助推荐就业。畅通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机会。如举办用工招聘会;建立用人单位岗位空缺台帐并及时发布空岗信息;每村必建劳动保障信息栏;个别村还办有关于就业信息内容的村报,并且印发到户等。④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向城镇转移就业。如提供优质服务,让农民在求职过程中享受到“进城就业有门路,获得信息不交费,求职应聘不上当,劳动权益有保障”的四项具体服务措施。⑤补贴用工企业,促进非农就业。如针对全区实地型企业,每雇用一名“吃低保”人员满一年,政府奖励给企业2000元;每雇用一名失业人员满一年,政府奖励企业2000元工资补贴和2500元社会保险费补贴补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就业。如漕泾镇金光村,由村财政出资,给外出包地的农民,每亩奖励200元补贴,同时,养殖业每亩提供80元的农业保险,种植业每亩提供60元的农业保险。⑦开办创业园区,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对每个创业园区予以一次性区级财力支持,对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经营服务场所,对创业者提供10万元开业贴息贷款担保。自主创业人员可享受到三方面的扶持:一是创业项目支持,二是专家指导支持,三是开业贷款担保支持。这是解决个人自主创业方向困难、融资困难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探索就业与救助联动工作机制,促进和保障弱势群体就业。一是进一步完善“双困”人员就业托底和推出机制。继续开发“万人千人百人就业项目”,每年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00人,每人每月由区财政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补贴100元,重点解决45周岁以上人员的就业。二是实行促进就业直接补贴制度。本区“双困”人员、“纯农户家庭”成员、无业1年以上的“2030”人员和被征地人员,经自主择业实现岗位就业的,在实际工作满一年后给予每人一次性促进就业直接补贴2000元
    二、金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调研情况看,全区各级政府最近又提出了“八个一块”的工作思路。这“八个一块”是“农牧业长一块、手工业多一块、扶创业拓一块、抓公益加一块、非农业增一块、爱老人保一块、减农民余一块、多转移帮一块”。经过努力,成效明显,但实践中仍面临七大主要矛盾。
    第一,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限制了非农就业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3860”部队由于年龄大、文化低、普遍缺乏非农就业技能,一般单位不愿接受,难以实现非农就业。二是一些被征地农民择业观念不正确,“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意识不强,难以实现非农就业。三是个别乡镇失地又失业的“2030”人员就业意愿不足,普遍存在吃父母、吃政府的“啃老”现象。他们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挑剔,提出了“月收入少于1000元不去,三班倒不去,勤杂工不去”。目前每人每月能领290元的征地人员生活过渡补贴,二年后补贴取消,如果工作仍无着落他们吃什么?父母百年之后他们又吃什么?可见,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在二年内解决他们的就业,已显得非常急迫。
    第二,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村干部是要就业效果还是要人性化?如:被征地农民有宅基地置换和“农保”换“镇保”等生活保障,其中为数不少的人不愿就业,认为“干着不如坐着”。他们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找来的就业岗位,嫌这嫌那,再三放弃,遇到生活困难,就时不时到村部、镇政府闹事或集体上访,以被征地为理由要挟政府解决就业或生活困难。为此,一些村干部在实践中,对三次推荐就业岗位不去者,就不再推荐,不再扶贫,遇到困难不再帮助。这一做法有一定的促进就业效果,但与党的人性化执政理念相违背,因此又不宜推广。这一问题让我们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往往陷入两难,是要讲政绩完成就业指标,还是要讲人性化继续养不愿就业的懒人?随着社会保障政策越来越福利化,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在促进就业过程中,诸如此类要提高解决就业的意识和解决就业的能力问题摆在许多村干部面前。
    第三,城镇就业环境不容乐观,降低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意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明显好转,但仍面临着劳动时间长、工资时有被拖欠、福利没保障、进城定居落户难、子女上学收费高等一系列问题。比如,与正式工人相比,不能享受每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8小时工作制等权利,还常常要加班加点等。由于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他们很难享受城市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多种福利,甚至工伤致残,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抚恤等。
    第四,实地型企业对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限制了非农就业空间。目前,在解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注册性企业基本不发挥作用,而实地型企业又没发挥应有作用,其雇工的70%~80%均为外来年轻农民工。原因之一是实地型企业总量太少。原因之二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一些规模较大、工作环境较好、薪水较高的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原因之三是大多数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较长、劳动报酬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本地用工缺乏吸引力。原因之四是部分企业用工条件较苛刻,年龄门槛较高,对外来就业人口比较亲睐。他们认为外来工普遍比本地工能吃苦;雇佣外来工比较容易漏缴或少缴社会劳动综合保险;外来工势单力薄,遇到棘手问题好解决,而本地工血缘关系盘根错节,家族势力强大,遇到问题很难缠,要花费太多的精力等。综合因素限制了本地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空间。
    第五,城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向城镇转移就业的难度也日渐增大。目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涌向城镇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以及从外地引进的人才,已在金山区城镇就业岗位上形成了“四碰头”局面。城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啃老族”和“3860”部队,将很难再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
    第六,社会公益性岗位收入与“低保”收入差距较小,农村劳动力中弱势群体的就业意愿不足。目前由于地区财力有限,农村社会公益性岗位较少,解决的就业人数也有限。同时,其岗位收入与“低保”收入差距较小,虽然是照顾弱势群体的就业岗位,但他们中有些人宁愿在家吃“低保”,也不出去应聘。
    第七,缺乏合理的养老保障,部分农村老年农民仍然在继续劳作。从调研情况看:金山区仍然在继续劳作的农村老年农民占老年农民总人数的31%(2.3万/7.4万),占农业必要劳动力的68%(1.5万/2.2万)。65岁以上未参加“镇保”的老年农民,每月有75元的“财政生活补贴”和“农村合作医疗补贴”,他们很感谢共产党,但还是入不敷出,“养老难”和“看病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希望政府补贴再多一点更好,其中参加劳动的人数较少。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每月有447元的“镇保”收入,他们公认“‘镇保’比儿子好”,非常满足,很少有继续参加劳动的。少数55~65岁的未征地农民,以前个人无投保,现在即无“农保”和“镇保”,也无财政发放的任何养老生活费,迫于生计,其中的许多人不得不继续从事农业劳动,很难离开劳动岗位颐养天年。另外,老年农民最渴望解决“镇保”,但因财力有限,一部分被征地农民目前还未解决“镇保”(工业区征地解决“镇保”,部分高速公路征地和廊下镇奶牛场周围用地不提供“镇保”),而支出较原来大大增加(粮食、蔬菜、蛋肉、物业费等),无奈之下,他们被迫挤进就业市场,拖着年老之躯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份额中寻找残羹剩饭,从而加剧了解决就业的难度。
    三、促进金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思考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全区各级干部千方百计、掏心掏肺地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如何破题?我们认为,在现有做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大胆探索,闯出一条具有金山特色的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路子。
    第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设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我们建议:是明确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向。应该与率先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相结合,与打造上海国际化工城的目标任务相结合,明确培训机构和不同群体的培训方向。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要对培训机构予以奖励,调动他们开展培训的积极性;要对参训农民予以全额补贴,让他们在接受培训时经济上无负担。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力度。把指标分解到村,落实到人,考核到村干部。四是开展上岗前的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仅有技能培训是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岗位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新的就业观念、维权意识、守法意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自我发展机会的能力、适应职业角色转换的能力)等。五是进行创业教育。①培养劳动就是就业的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强化自主创业意识,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②进行市场、政策、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③进行非知识的个人能力素质培训(创业者的理念、判断力、魄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共关系能力);④根据学员需求,进行创办企业审批手续、贷款、参股投资、奖励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优惠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培训等。
    第二,要求村干部要有解决就业的意识,更要有解决就业的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抓好最基层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就显得非常关键。首先要抓他们解决就业的机遇意识。如我区南部的村干部要意识到,建设国际化工城和滨海新城是一个解决非农就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要抓住机遇,实现无缝对接,输送劳动力;中部的村干部要意识到,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开拓休闲观光农业,将会扩展出难以估量的就业新空间;北部的村干部要意识到,打造集欧美风情与古镇文化于一体的具备旅游功能的枫泾新区,将会延伸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要抓他们解决就业的工作能力。如,在处理就业等问题时,村干部要做到“听得懂、想明白、帮解决”;要“有事共商量,难事共探讨,做事班子都知道”;要依靠“四支队伍”(历任村干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就业援助员),定期走访村民,了解就业情况,帮助解决就业;要和闵行、松江等劳动力价格高于我区的邻近区县主动联系用工信息,向外输出劳动力,实现跨区域就业;要鼓励和帮助农民发展手工业,实现非正规就业;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保护他们的种养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就业;要积极送政策、送信息、送科技,加快培养一批掌握实用技术、会经营的农业能手,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带动更多就业;要及时挖掘、宣传劳动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树立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更多就业……
    第三,优化城镇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意愿。要善待农民工,给予农民就业与市民就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和权利,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意愿。为此,我们建议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身体健康、没有非农就业岗位、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劳动收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失业登记,并与城镇失业登记合并,让城乡失业者享受同等待遇。这需要我们在农民缴纳失业保险金方面尽快进行研究和探索。二是抓好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改革,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现实生活问题。三是正面引导和激励企业善待员工。比如可根据SA8000国际劳工道德标准或其他标准,每二到三年对全区所有的企业进行一次工人劳动保障状况评估,评出50或100个关心员工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最好的企业,然后在媒体上宣传表彰,在经济上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调动实地型企业和本地农村劳动力双方雇佣与被雇佣的积极性,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建议: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二、三产业,用发展的办法促进非农就业。二是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可给予适当的额外优惠政策和办法,但必须把它与吸收当地劳动力数量相挂钩,发挥其解决就业的积极作用。三是对一些条件较差、用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实行雇佣本地工累进奖励办法,调动企业和本地农村劳动力双方雇佣与被雇佣的积极性。比如:雇佣本地农村劳动力50人,政府每人每月奖励企业和雇工各100元;雇佣100人,每人每月奖励企业和雇工各200元,以此类推。四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防止漏缴或少缴社会劳动综合保险,纠正企业雇佣外地工的不纯动机。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杜绝变相压低工资标准并恶意拖欠工资的不道德行为,这一做法不仅能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还可以“节约”出更多就业岗位。五是在各镇建立司法救助服务窗口。要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律师,实施法律援助,让公平的法律天平既保护本地工也保护外来工,从而解除劳资纠纷过程中企业对雇佣本地工的担忧,防止企业产生雇佣外地工的不良动机,实现资本对本地工和外地工在招聘过程中的一视同仁。
    第五,在重视向城镇转移就业和非农就业的同时,重新重视农业的就业功能。目前,金山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广义)已达到80%并实现了“零纯农户”目标,并力争在2010年非农就业率达到90%,可见非农就业的重要性。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注重强调非农就业的重要性是正确的,但也出现了忽视农业就业功能的片面倾向。经过多年转移,剩下的劳动力要么是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年轻“啃老族”,要么是在非农领域就业困难的“3860”部队。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重新重视农业的就业功能,增加在农业内部的就业机会,让无法转移的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留在农地上实现农业就业。
    首先,要千方百计发挥特色种养业规模种养的就业作用。以金山区漕泾镇金光村养殖鱼虾为例,每10亩地能解决1个人的就业,年纯收入3~4万,每亩地收益比水稻高出10倍。因为赚钱便当,所以本村农民种养积极性很高。由于本村土地资源有限,村干部积极组织村民到南汇、崇明包地,目前已外出包地1040亩,满足了100多人的包地愿望。为满足更多农民外出包地要求,村干部正在与江苏、江西联系下一步包地事宜。承包大户往往是规模经营,一个大户常常需要雇佣十几或几十个农民就近帮他做季节工、临时工。季节工、临时工不但从流转的土地上得到一笔收入,同时,作为产业工人,还增加了一块工资性收入。漕泾镇金光村的例子启示我们:农业就业大有可为而不是可有可无,但关键是要找准有竞争力的特色种养业(蔬菜、蟠桃、西瓜、鱼、虾等)并进行规模种养;要发挥镇、村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在提供信息、技术、品种、补贴等方面的关键性推动作用;要力争使农业劳均收入反超在企业打工的收入。
    其次,要千方百计发挥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的就业作用。农业不能只管种,要“种、养、加、销”相结合,形成产业化,留住每一个环节的就业和利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有好的龙头企业。在这方面,上海金山银龙蔬菜公司的做法值得推广。上海金山银龙蔬菜公司,是“公司+基地+农户”性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出口创汇蔬菜,产品外销远至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其产业链包括制种、种苗、基地生产、加工、贸易、餐饮托管等,其产业链之长是目前上海市同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它在本区有2万亩蔬菜基地,一个配种中心,一个蔬菜加工厂,共解决约1850名本地农民就业,带动1.5万农户种植蔬菜。该公司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推进农业组织化,带动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业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引进洋龙头,培育新龙头,做大原龙头、挂靠强龙头”,是实现“3860”部队农业就业的最好途径。
    最后,要千方百计发挥休闲观光农业的就业作用。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吸纳更多农村“啃老族”和“3860”部队的就业。目前,金山区在上海市是仅次于崇明的农业资源集中区,休闲观光农业已初具规模。颇具特色的有:一是51平方公里的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那里已建成占地60亩的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光明乳业6000头奶牛基地、智能控制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以色列技术的水蜜桃基地、灵芝生产基地、出口日本的菊花生产基地、高标准万亩设施粮田、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程万春苑、与锦江集团合作开发的拥有118幢农舍的中华村农家乐、农村新天地等;二是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正在建设中的“五家人家”,他们是丹青人家(供市民参观农民画画家作画、农民画展示馆),蔬菜人家(建农家乐:让市民看农家菜园、摘农家果菜、尝农家菜肴),水上人家(大面积鱼塘供市民垂钓),稻香人家(规模种植油菜、水稻等农作物供市民观赏),枫泾人家(有“农民高尔夫”球场、“乡村嘉年华”)等。但要把上述项目与金山区浪漫时尚的城市沙滩和具有浓郁民间风情的枫泾古镇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从展示和宣传层面迅速提升到更深层面,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休闲观光农业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还需要政府在发展的理念和规划上、在打造影响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上、在建立“绿色金山游”的促销网络上有更大的突破。
    第六,增设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拉大其岗位收入与“低保”收入的差距,促进农村劳动力中弱势群体的充分就业。建议地方三级财政特别是区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向弱势群体倾斜,在农村增设更多的社会公益性岗位安置他们。如垃圾收集处理员、道路保结员、河道保洁员、绿化管护员、物业管理员、社会治安巡逻员、老年活动室服务员、家政护理员(护理80岁以上老人)、交通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等。通过此举,就近安排本村体弱多病者、困难党员、经济收入少的“纯农户”家庭、失地又失业的“4050”人员、能够做事的残疾农民,每月发给他们远高于“低保”的劳动补贴。这种方式,一是能够解决农村社会公益性事业少人过问,村容村貌脏乱,社会治安不佳,老年人、儿童无处寄托等众多社会事业管理问题;二是增加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三是能够提高被征地农民和吃“低保”农民的就业意愿,不养或少养好吃懒做的懒人。
    第七,政府出资帮助农村老年农民退出劳动领域,减少对就业岗位的有效需求。在就业岗位有效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需求,即可增加就业机会。国际上已有这种做法,如波兰加入欧盟后,促使年满55岁的农民退休,每月发放300欧元的退休金,重点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到农村发展,一次可获得相当于1.22万欧元的补助。因为我国财力有限,为农村老年农民提供财政托底保障的做法在全国不具有普适性。但是,我们认为,金山区可以率先试点。经过反复调研和求证,我们认为具体操作可以从二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财政生活补贴”标准,从现在的每月75元提升到至少每月200元,今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高;二是放宽“财政生活补贴”年龄段,从现有的65岁标准降至女55岁、男60岁。理由是:目前,金山区正处于率先探索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创新上应该有突破;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富裕无保障或低保障老年农民上应该有必要;正处于财政收入等指标第二轮“三年翻番”过程中,在财力供给上应该有能力。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实质上是通过政府买单,购买政府形象、社会稳定、公众支持以及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弥补政府缺位,让全区老年农民也能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执政党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多渠道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村干部要有解决就业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拓展就业容量大的二、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广义)岗位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重点;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增加农业就业机会,是安置“啃老族”和“3860”人员的最有效途径;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亮点;增设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拉大其岗位收入与“低保”收入的差距,是促进农村劳动力中弱势群体充分就业的关键;政府出资帮助农村老年农民,是解决他们后顾之忧,进而退出劳动领域(理论上讲,仅一产就可退出67%的岗位)减少对就业岗位有效需求的最佳方式,对我区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和魄力的超前做法。上述实践,需要农民、各级政府(村干部)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各级政府敢于“承诺”: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是“头等要务”,进而把促进就业摆在与抓GDP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现新一轮“三年翻番”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3860”等弱势群体的充分就业。我们坚信人人有活干(就业比较充分),人人有钱花(生活宽裕),农民得实惠(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郊区新金山一定会早日实现。
 
作者:张汉为(常务副校长),何庆兰(副教授)
 
[参考文献]
关于聚焦廊下加快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R〕,金委[2006]12号
江苏省昆山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12.13
金山区农委:金山区农村人口情况统计表〔R〕,2006.9
金山区劳动社会保障局提供,2006.9
李毓毅:关于在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有关对策建议〔R〕,2006
李真:流动与融合〔M〕,团结出版社,2005.6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
 
[附注]
本文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2006年校级课题《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在课题调研过程中,金山区委办公室,金山区政府办公室,金山区劳动社会保障局,金山区农委,金山区民政局,金山区蔬菜办,漕泾镇,漕泾镇的劳动社会保障所、金光村和沙积村,枫泾镇,枫泾镇的劳动社会保障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中洪村、新春村、新义村以及贵泾村,廊下镇,廊下镇的光明村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个人简介]
张汉为,男,中共金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委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曾主持研究教育部“十五”特教课题和市级科研课题,先后获得金山区第一、第二届教育科研一等奖、二等奖。有十多篇教学教育、学校管理的论文曾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何庆兰,女,中共金山区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法学学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经济管理方向)研究生。在《中国财经报》、《新疆财经学院学报》、《实事求是》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20多篇理论文章。执笔过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和金山区委宣传部的区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