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多种途径
作者:郑新立    发布:2006-10-10    阅读:3023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地提出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实施的各项发展战略,包括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工业化、城市化战略,能源、资源节约战略等等,都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但是,与前者相比,我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或者说,自主创新是“十一五”的核心战略。因为,其他各项战略的实施,归根到底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我国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尽快地增加收入、积累财富,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今后十五年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使我国人均GDP顺利跨过3000美元这个台阶,把矛盾凸显期变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期。半年多来,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战略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技术开发的投入明显增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多数企业已经把自主创新作为关系兴衰成败的大事摆上了议事日程。
    自主创新是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目标,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千方百计、不拘一格、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途径。根据各地创造的经验,以下途径可供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予以借鉴:
    (一)把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在国内技术同国外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而且能够引进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这种省力省财省时的形式,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捷径。当年日本、韩国引进欧美技术,通过消化创新迅速提升了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增强了出口竞争能力。我国早在改革初期就提出了这一方针,有一些企业也确实做得不错,如海尔集团生产的第一台电冰箱是从德国引进的技术,第二台就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投放国内市场,第三台就开始出口。海尔目前拥有3000多项专利,平均每天能产生两个专利,产品销售额上千亿元,走的就是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引进再引进的被动状态,根本原因在于重引进轻消化,在消化引进吸收创新上投入过低。日、韩用在引进与消化创新上的投入比例为1:8,我国的这一比例为1:0.07。同时,在体制上用户与设备制造企业、设计研究单位脱节,形不成合力,也是长期形不成自主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要求,凡重大引进项目,必须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和设计研究单位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做好联合引进,共同消化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花大力气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二)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重大装备和产品的国产化。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协作配套关系复杂,要在现有制造企业或设计院的基础上,加快培养一批能提供总承包服务的工程公司或成套公司,使之能够承担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等一揽子服务和交钥匙工程。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大型铝型材挤压机的研制,这台设备由山东烟台丛林集团作为投资方,西安重型设备研究设计院作为总承包单位,上海重型设备制造厂作为主要制造企业,用市场机制联合国内200多家企业和研究单位共同攻关,仅用4000多万元就制造出了世界最先进、能力最大的万吨挤压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通过国际招标、技贸结合提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推广“三峡模式”,即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对主要设备实行国际招标,由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联合投标,以国内巨大的市场为资源,换取国外公司的技术转让,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运用这种方式,三峡左岸电站14台发电机组全部由国外跨国公司中标,国内企业只作为外国公司的合作方,而在右岸电站12台发电机组的国际招标中,国内企业中标8台,不仅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而且在某些技术环节上还有所创新。这种成功的“三峡模式”,应当在高速铁路设备、核电设备、大型飞机、集成电路设备、大型化工设备、数控机床等研究制造中认真地加以推广。
    (四)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原始技术创新。在关系国家安全和我国已有一定优势的高技术领域,集中人力财力,采取打歼灭战的方式进行攻关,力争在原始创新上取得突破。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是原始创新的典范。神六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是有技术创新智慧和能力的。对这样复杂的高技术我们能够攻克,应当说其他各领域的技术课题我们也完全有能力解决。
    (五)通过国际并购获取国外的技术资源。发达国家有一些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企业,由于市场或管理的原因濒临倒闭,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并购拥有其产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如浙江台州飞跃缝纫机集团,在兼并了一个缝纫机研究所之后,又并购了国外一个濒临倒闭的工业缝纫机制造厂,从而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研发制造能力。现在飞跃集团每年出口缝纫机1亿多美元,成为代表中国缝纫机工业水平的龙头企业。
    (六)通过国际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对一些共同的技术课题,与国外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发,风险共担,成果共享。还可与国外企业建立各类合资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我国目前已经参与了欧盟等国家关于热核聚变、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研究等国际技术合作项目。今后还应当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技术合作,发挥我国的技术优势和利用国外的技术力量,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
    (七)通过委托国外开发拥有知识产权。对一些国内研发能力较弱的重大研究课题,通过国际招标,委托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研发,其技术成果的产权为我所有。神华集团在研发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时,用重金实行国际招标,委托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开发出该项技术,目前正在东胜煤田抓紧产业化工程建设,预计明年投产,年产液体燃料100万吨,成本可以控制在相当于一桶原油25美元以下的水平,为摆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找到了重要出路。
    (八)自主研发设计,由国外制造或进口关键零部件。对于一些由国内企业研发设计,但国内尚不能制造的高技术产品,可委托国外企业制造,或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由国内企业制造。这条道路是华为集团走出来的。他们开始设计通讯设备时,由于国内制造能力、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制造能力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就由国外企业制造,以后又通过进口关键零部件,逐步提高在国内制造的比重。运用这种方式,绕过了国内制造水平落后的难题。去年华为公司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达到50多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全公司2万多名职工,有1万8千人在搞科研,平均年龄只有27岁,60%的产品销售到国外,成为目前我国技术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
    (九)扩大加工贸易高技术产品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研制配套的比例。对加工贸易中高技术产品所进口的零部件,积极进行自主研发制造,不断提高配套水平,逐步实现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如深圳龙岗区布吉镇,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鼓励政策,发展对加工贸易产品的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能力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神州电脑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现了由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由外资企业为主向民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结构转换。目前江苏昆山正在学习借鉴它们的经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也很好。
    (十)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它们之间的联合,是一个成功的、重要的途径。目前大学的科研经费60%以上来自于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每年达500多亿元。原部属256个应用型科研机构改制之后,有的进入企业内部,有的成为独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柳州国机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成功地开发出汽车汽油发动机的电喷系统,只花了300多万元,达到欧四排放标准,又用2000多万元建立了生产线,今年就可投放市场。这项研究成果解决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产品的长期垄断,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范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实践证明,有一份投入,就会有一份回报。去年我国申请的国际专利为2452宗,比上年增长44%,居世界第10位。但与美国45,111宗相比,我国的国际专利数只有美国的1/18。我国大陆申请的国际专利甚至低于韩国和台湾,这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相比,是很不相称的。必须尽快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通过政府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加,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形成全社会重视技术开发投入的机制。去年我国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3%,而以色列已达到4.9%,瑞典达到4%,芬兰占到3.9%。我们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争取到2010年达到2.5%。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关键在于企业要形成重视技术开发的机制。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1.7%,2/3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3/4的企业没有科研开发活动。去年我国中央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5%,中央企业集中了我国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拥有较完善的技术开发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基础,应当成为我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依托力量。应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压力和动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