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扁平化管理,方向还是误区?
作者:张建平    发布:2006-08-04    阅读:2000次   

现代管理学把管理的结构模式简单地分为两大类:金字塔型和扁平型。

对于这两类管理模式的孰优孰劣,管理学界给出了多种评判,但是近年来,扁平化似乎始终以新理论新思维姿态而在管理理论界得到尊崇。评论文章多是倾向于分析金字塔模式的缺点(当然也谈其优点)和扁平化模式的优点,而少见分析扁平化的缺点的文章。前者是经典的管理模式。

近若干年来,有人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改革方案,要消除金字塔的层级结构带来的信息传递失真和低效率问题。但是,尽管叫嚷了许久和热闹了一阵子,我们看到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依然是牢牢地占据着主要位置,而扁平化始终没有得以风靡。

那么,为何被称为具有优势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始终无法得以推广呢?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金字塔模式是管理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发展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对于大系统尤其是巨系统来说,分层恰恰是保障管理有效性的需要。人是一个巨系统,人体自我管理的神经系统就是一个金字塔模式结构,从脑到脊髓这些中枢神经,到各个周围神经,再到分布于身体各个器官的神经组织。大脑皮层本身也是分区域功能的,而不是一个区域包揽一切。这种模式是高等动物的一般模式,具有普遍性。

之所以企业规模增长之后会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是因为一个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应对从最基本的生产现场到资本运作的各个方面。这在生物界表现为单个管理单元的功能不可能达到无限大。事必亲躬固然是一种敬业态度和精神,但是对于管理一个大系统来说,这绝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一个作坊的老板是集老板、师父、员工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因为他面对的事情就那么一点,但是当企业发展时,管理模式也会随之而变化。当一个管理者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就需要有人为其分担部分管理职能,而进一步发展时,下属部门也会需要设立下下级管理层来应对日益增多的事务,处理日益庞大的信息流。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中国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之说,常常用来比喻湖北人的智慧。但是,现实的生物界并不存在九头鸟这种多“头”生物,因为一个生物巨系统不可能在多重指挥下协调有效地运动。管理指挥的权威性是管理指挥的有效性的一种条件,再加上管理能力的有限性或非无限性,就导致了金字塔模式的结果。

就一个组织的行为模式来说,金字塔模式是一种自然模式。组织行为通常需要有“行为目标决策者”、“行为方式决策者”、“行为方式贯彻监督者”和“行为方式执行者”几个层级来实现。对于一个庞大宏伟的目标来说,不可能一步达成,需要若干个步骤,比如吃饭就需要做饭、要做饭就需要炊事员、需要采办食品原材料等等,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任务,即大目标需要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或者阶段目标才能最终达成。

其实,在大企业管理中采用所谓的扁平化模式,从来都没有真正得以实现过,只不过是对于金字塔管理模式两个相邻上下层级之间的管理的一种说法而已。有人谎称扁平化在国外如何风靡,把在中国无法推行的原因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权力思想的作祟,其实这和文化差异无关——并非中国人用中枢神经控制周围神经,全球人都是如此。没有事实可以说明,金字塔管理模式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全球500强当中没有一个不是实质性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

 

现实的管理实践当中,金字塔管理模式的种种问题并不是这种模式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为形成的。在企业的“经理人革命”中,某些经理人为了抬高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人为制造并不需要的层级结构,从而造成自己高高在上的结果,也实质性地分解了自己的责任。同样,政府的庞大金字塔结构之所以受到非议,也多是一些政府不是“因事设人”而是“因人设事”的结果。但是有些人还把因人设事美其名曰“人尽其用”。

金字塔模式的低效率其实也往往是某个层级之间管理职责缺失造成的,这种“失职”在于扁平化的组织当中同样会存在。通常,只要各个层级都尽职尽责,就不会存在失效问题。从激励理论来看这个问题,金字塔管理模式的失效有时是因为上层管理者分层分责分权而不分利的结果。上层管理者设置了下级管理层级,让下属来共担责任,却没有把利益同时分给下属,因此造成责权利脱节。当下属被赋予和利益不相匹配的权力并承担了不相适应的责任时,下属就会缺乏积极性,就会玩虚的,会糊弄上级,从而导致管理失效。

 

管理无定式。重要的是不要为推行某种管理模式而推行之,要以管理的需要来确定管理的方法,针对目标来选择手段。不可能想象一个小作坊也设立总裁、总经理和几个部门经理再辖属几个科室;也不可想象比尔盖茨去微软在全球的加工企业监管每一个生产线的状况。

由于对大系统来说扁平化管理的不适应性,因此推行扁平化管理就意味着瓦解大组织系统,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大组织是主动追求的结果。有人试图用企业管理理论当中的这个扁平化理论来推进政府的改革,在政府管理当中要求政府放权于地方。其实,这不过是下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权力之争的一个借口。

许多管理学者认为,从金字塔到扁平是一个权力下放的过程,推行扁平化是对抗金字塔中央集权的一个出路,实则不然。扁平化是更大程度的中央集权,最高管理者往往直接干预基层的事情。而金字塔恰恰是放权、分权的结构,因为这种层级结构才有权可放。

扁平化的效率是对于具体一个管理事件而言的,而对于一个大系统总体而言往往不能成立。温总理固然可以去过问一个农户无法进入洛阳城卖桃子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期望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去处理何止“万机”的这种事情,就单单这个个案来说,这种处理是高效率的(洛阳市政府连夜开会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就全国来说,这却是一种低效率的方式。所谓的扁平化效率是建立在管理者能力无限大的前提之下的,但是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再能干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也不是无限的。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扩展了一个管理者的能力,有使得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可能被压缩精简的可能,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这仅仅是原有的信息系统规模相对于管理能力的扩大而变小而已。原本力不从心而需要设立下属管理部门而今不再需要了。现在,扁平化的理念被某些管理学者在生产企业之外的各种机构推行,如银行、医院、学校等等。当计算机技术发展并普及的时候,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信息组织的规模相对管理能力的扩大变小了。换句话说,所谓“扁平化”始终是对小系统才能成立的。

以上论述并不是要贬低扁平化模式抬高金字塔模式,不是要鼓励管理者人为构建并不需要管理层级。显然,对于大多数小企业来说,扁平化是一种原始但自然、简单也是有效的管理方式,没有必要搞花架子人为构建显示所有者高高在上的金字塔结构。尤其是适合中小企业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的日益丰富,扩大了信息传递、分析的能力,延缓了扁平化模式向金字塔模式升级的进程。

 

模式并不是一个问题。生物学对生物结构的研究认为,自然界中,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其功能总是相适应的,功能所不需要的组织会自行退化,而需要的组织则会进化强化。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记住,对于下属部门机构,需要就设,不需要就撤,一切为了目标而为,这才是管理的要义。只要管理者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会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选择他自己的管理办法,这正是所谓的“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为管理模式而非管理目标而推行某种管理模式永远都是管理的误区。那种今日推行X模式、明日又推行Y模式的“管理运动化”,实则是管理学的失败之举。一些经济政策专家,也往往热衷于发现模式、总结模式、推广模式,但是,追求模式化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路。历史经验可以总结、参考,但是永远都不能照搬。由于具体环境条件不会重复,所以“克隆管理”将会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