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三农问题
贫困村民自己能够运作小额信贷吗?
作者:赵俊臣    发布:2006-06-23    阅读:2265次   
`贫困农户有金融意识吗?能够运作信贷吗?这在我国许多人持否定态度。但是我们的一项试验,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由我申请、全球环境基金会(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的“中国云南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YUEP)” 自2001年8月启动以来,针对项目所在的森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村民目前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的状态,试验由村民自己运作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获得了成功。 截止2004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沙乐乡和临沧地区云县后箐乡两个项目点的本金扩大到846432.4元,实际贷出本金669505元;共组建贷款小组176个(南涧项目点162个,云县项目点14个),累计贷款农户总数达1424户,累计贷款总额达到1097557元。已贷款农户入股股金达到11432.4元,利息收入29430.76元。经评估,小额信贷扶贫到户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期还贷率达到100%;基金利息的一部分成为社区共管组织的活动经费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小额信贷在项目实施村社的覆盖面和累计贷款总额已经超过了当地乡信用社,并且实现了低成本运作,具有推广的价值,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一、贫困农民热烈欢迎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而
对传统小额信贷兴趣不高
 
`YUEP项目区所在的两个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和临沧地区云县均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两个项目乡农民均处在绝对贫困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扶贫以来,两个项目乡贫困农户得到的扶持较少,农村信用社只能满足不到10%农户的信贷需要,而民间高利贷却十分活跃。为此,YUEP项目办决定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以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进而动员与组织村民参与森林、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践中发现,贫困农民热烈欢迎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把它当成专门帮助穷人的扶贫措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最早由孟加拉国的尤诺斯教授创办的乡村银行实施,被称为“GB”模式,目前已在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推广。通过福特基金会的介绍,199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所引入,并以“扶贫社”的形式在河北易县等地试验,取得了成功。1997年后,云南、陕西等省区较大规模试行。温家宝总理1999年6月8日的一次讲话中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扶贫信贷资金怎么到户,怎样管好,是扶贫开发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些地方采取小额信贷的办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形式,资金到户率高,项目成功率高贷款回收率高,受到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要在总结经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稳妥地推广。”之后,一些地方在对小额信贷进行所谓的“规范”名义,取消小额信贷较高利率、整贷整还、贷款小组互助互保互督等实质性的制度安排,因而异化了传统的农村信贷。特别是,小额信贷交由农业银行运作,而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对此的积极性不高,况且农行在乡一级已经没有分支机构;继续让政府扶贫办,妇联等系统代为运作,却不给扶贫办系统运作经费;此外,一些同志对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的性质定位问题不断提出质疑,使全国自2000年后小额信贷处于低潮。YUEP项目区曾经得到过上级下达的少量的小额信贷,但是额度少,规模小,仅有极少贫困农户受益。YUEP项目试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受到了贫困农户的热烈欢迎。
`那么,贫困农户为什么欢迎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而对传统的农村小额信贷兴趣不高呢?这主要是,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是真正面向贫困农户,为此,它有一套自动瞄准贫困户,排除富裕户的制度安排。贫困农户说,传统的男粗小额信贷利率不高,扶贫贷款还有贴息,但是这些款一是数量少,二是到不了我们的穷人手上都被县、乡、村干部“抢占”了。小额信贷利率高些,富人们怕这样贷款赚钱少,不值得用,小额信贷整贷零还,富人们怕占用自己时间多,不耐烦用,使用小额信贷者必须结成互助互督互保的小组,富人们怕穷人占他们的光,不划算用,由此这才轮到了我们穷人使用。
    二、村民有能力运作好小额信贷
    自然村村民有能力运作好小额信贷,YUEP项目相信并依靠自然村村民运作小额信贷,获得了成功,这是对小额信贷的发展的一个贡献,其低成本运作的经验体现了推广的价值。
    至今国际与国内的小额信贷都是由机构运作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有一套从首都总行到地区分行,再到服务社区分行的一整套庞大的机构,而且其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水平远远高于本国商业银行同档次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可见其运作成本非常高。世行、UNDP、农发基金、香港乐施会等国际组织援华农村发展项目试验的小额信贷,如果把领取与国际工资水平接轨的国际专家的费用计算在内,其运作成本可以说达到令人瞠目结舌,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水平。以至于国内许多机构与人员叹息“学不起!”。再说国内地方政府扶贫办、妇联等运作小额信贷,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计算过扶贫办和妇联等工作人员已有的工资、福利,以及靠行政力量借用的办公场所、办公室费用、出差费用等, 即使如此,各个小额信贷机构仍然摊消了一笔不小的运作费用。至于国内个别民间机构运作的小额信贷,由于其筹融资渠道不畅,“千辛万苦”得到的少量资金不得不用于其机构运作经费,其小额信贷就不能不带有“花瓶”性质。因此,探寻低成本运作模式,就成为小额信贷能否生存、发展的紧迫课题之一。
    YUEP项目相信自然村村民有能力并依靠其运作小额信贷。其作法:一是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社区共管小组(一般由7人组成),并在政府民政局注册为独立法人;二是设立自然村所有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并由社区共管小组具体运作,但基金的重大决策权属于村民大会;三是基金按小额信贷的原则与模式运作。
    在村民大会具有决策权、自然村共管小组具体运转的小额信贷中,实现低成本运作。首先,由于这种基金和小额信贷关系到每个农户特别是贫穷农户的利益,大家参加村民大会的积极性很高;其次,贷款、还款均在大会上进行,实现了零成本监督;再次,负责管理基金与小额信贷的共管小组成员,有时需要支付一点误工补贴,一是其数量不大,二是贷款农户交纳的较高利息,不但完全可以承担,而且较高的利息使基金、小额信贷乃至共管组织具有可持续性。
    三、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具有很强的
    金融意识和很高的诚信度
    YUEP项目小额信贷的成功案例证明,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具有很强的金融意识和很高的信誉度。
    首先,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很强的金融意识来源于他们作为独立家庭经营者的亲身实践。他们看到,自己村庄的农民,谁能从信用社获得贷款,谁就可以从事经营活动而赚钱;他们自己不认识信用社人员,特别是他们没有抵押担保。信用社就不会给他们贷款,他们就不能从事经营活动,也就无法赚钱。也就不能不处于贫穷状态。例如,在YUEP项目区,由于山高坡陡,村民们的承包地主要种植玉米,贫困农户买不起或买不到化肥,亩产在100公斤左右,一年下来缺粮几个月,而村内那些富裕户和能够从信用社贷到款的农户,大都能及时购买到几包化费,从而使玉米增产30%至一倍。所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给村民们上着一堂又一堂的金融知识课。因此,那些损责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是没有金融意识知识的“愚昧者”、“愚蠢者”,需要在全国开展“治穷先治愚”运动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其次,农民特别是贫穷农民有很高的金融信誉诚度,得益于小额信贷的科学制度约束。小额信贷主要的科学制度,一是贷款小组的互助互督互保。所谓互助,是指互相优选项目及提供技术、人力等帮助;所谓互督,是指互相监督各家项目的顺利实施防止失败;所谓互保,是互相担保还款, 如果一家还不起贷款,其余几家必须帮助还款,从而做到了100%还贷率。二是顺序贷款,即一个贷款小组中,各家贷款有先后,后贷款者必然监督先贷款者,因为只有先贷款者做到了按期还款,后贷款者才能贷到款。三是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都是农村中的弱势人群,他们没有任何资本、任何理由像国有企业强势集团或富裕人群那样赖帐不还,其结果是诚信度出奇的高。
    应该指出的是,小额信贷是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创造了一种自我就业而非受雇就业的机会。在YUEP项目区,贫困农民除了在承包耕地上劳作外,没有工业、商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受雇就业机会;而如果要创造这些机会,一方面所需要成本太高,政府与社会都出不起,即使是存在个别机会,也轮不到上贫困农民,因为那些县、乡官员的子女、亲戚早就盯紧了。至于出外打工,这只是个别农民可以做到的,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进城路费、打工技术和被组织,一般都难以实现。而小额信贷向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放贷几百元至一千多元,扶持他们发展家庭经营,大多是粮食增产、养殖业及做小买卖项目。这种贷款农户的自我就业,比受雇就业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致富的“天性”,因而效果特别好。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