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松货币紧信贷仍存在 非银行融资比重下降
作者:夏斌    发布:2006-03-23    阅读:5291次   

    各位上午好,我讲得太技术了,感觉调子不一样。我觉得中国经济,在座的是证券、银行、保险,都有。关注经济走势和货币走势,中国的货币供应量30万亿,因此了解中国经济的优势必须分析关注中国30万亿的货币存量如何变化,也就是对央行政策的变化,或者央行采取怎样的政策,是我们在座每一位都非常关心的事。分析这个事,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

 我今天想讲的就是我们要分析清楚今年央行可能采取怎样的政策?或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我们对于当前的货币形势已经出现怎样的变化,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这是我谈个人的观点。

 我认为当前首先从现象来看,出现两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第一,特别是2005年、2004年、2003年这三年来看,好象货币供应增加很多,但是物价涨得并不高。比如2003年货币供应19.6%,物价10.6%,05年17.6%,物价反而低了,我说看似奇怪,其实不奇怪,我只是讲现象。

 第二,我们的信贷增长的幅度相对于货币增长的幅度比较小,但GDP的增长仍然高速增长,大家看一下03、04、05,贷款的速度逐步下降,但GDP仍然保持在10%左右。03、04,用括号表示经过调整的数据,几乎是10%的水平,很怪。原来只要贷款下来,经济肯定下来。这两年,特别是05的表现,贷款到13%,人民币贷款12.8,我们的增长到9.9,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我认为当前的货币形势出现三个特征,一是2004年讲的松货币紧信贷的现象还存在,中外银行长期对外统计的,这两年报告不说了,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减掉经济增长,你看它的差率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说明货币是松的现象,从03到04,这两年是局部膨胀、局部过热,但这个差是0.1,到05年反而是到6,货币供应率在下降。而居民存款率在下降,存差从15000增长到9万2,我讲得只是一个现象,说明货币和信贷的增长差额很大,这是第一个现象。

 第二,信贷相对于货币来说比较紧,我们用M2减本外币贷款,增长的差额一直在增长,03年是负0.8,到了04年、05年一直在增长,边上的曲线来看,最后的喇叭口可以看出,货币的增长远远大于贷款的增长,信贷比较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报告,表明了不管是一年期的利率浮动的还是加权平均的、固定的,50%的贷款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利率上升,这说明整个银行的贷款是偏紧的,不是往松的放。

 第二,大家要看到,在2005年中国的货币走势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就是M1和M2出现了严重偏离。也就是最后一个喇叭口,就是05年1月份开始的,从底下数字看,我举个稍微多一点,2002年M1、M2增长是一样的,16.8,03年,M2:19.6,M1:18.7,差额是0.9,到了04年是14.6,13.6,差了1,到了05年是17.6,11.8,差达到5.8个百分点,什么意思呢?整个的货币增长很快,但是体现当年流动性的企业的存款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很好,但贷款增长在减少,但是银行M1增长很慢,在座的有很多搞证券,我们的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市场,我们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我们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等等相关,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第三,出现了企业融资总量持续上升,但是非银行融资的比重明显下降。我一直呼吁发展非银行融资体系,由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2004年、2005年的资金流量表到现在都看不到,我不是批评央行和统计局,我只能用我的方法来算,什么意思呢?在座的都知道,我们一讲就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间接融资,讲股票、讲债券。我们知道整个资金的来源,FDI,原来不关注,这两年增加很快,经济能否往上走?不仅讲银行。原来的经济发展对企业来说,要发展就得靠贷款。现在商业信用大发展,商业存兑汇票变为银行存兑汇票,这两个因素是这一两年货币市场当中明显的表现。因此我们从这个思路来出发,经济增长,企业要弄钱才能增长,企业的钱从哪里来?一方面是银行贷款,一方面是资本市场,还有是海外和商业信用。我前面讲了资金流量拿不出来,还有国际收支这块,还有国际债券这一块,由于准确数字没有,所以就不用那个数字。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算,我们的融资总量对企业而言,实实在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2004年4万亿,2005年4.68多万亿,在增长,但是它的融资比重如果不算商业信用,我们说贷款小口径算比重,从82降到72,降了十五个百分点。如果把商业信用,把FDI这些因素都算进去,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传统的想法,说银行贷款很多,其实银行贷款已经不多了。这里面用的数字是银行贷款的占比,2005年已经降到52.44%,降掉了七、八个百分点,这是很大的比例。这里面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不是说国家机关给的,是从媒体看的,稍做统计,2005年是6万多亿美金,21世纪报道,我国的外管局的统计是800亿,但是我比较相信外管局的,为什么?因为外管局的数字是实实在在从净比统计的,如果按照800亿来算,去年整个企业的融资量在46000多亿中间,银行贷款比例已经降到50.9%,这是我们决策层和企业界都需要认识到的,我们一直在叫资本市场发展合作,我们一直认为资本合作市场还没有搞好,但要看到这两年金融创新中间,银行的份额、银行的力量已经在非常快速的下降,因为其他创新工具的转弱,这是我想讲的三个特征。

 因此,从三个特征来讲,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展开分析。我想说三个结论,中国目前的货币特征的变化,包括M2和M1的差额,包括紧信贷等这一切是改革的结果,是好现象,并不表明中国经济的问题缺少活力,很好。第二,由此告诉我们,在现代制度变革频繁转轨的时期,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目标不能简单地按照过去的历史经验数据来定,刚才吴行长讲16%,今年年初都讲了是货币是16,信贷是14。我觉得贷款下来,经济增长得很好,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在变化。一定条件下,贷款的增长速度放慢,并不意味着企业人数的减少和货币紧缩。经济学家不能简单的,一个月出来了银行的贷款指标,少了半个点就是紧缩了,太简单,不能这样分析。我们可能在宏观调控上面更多的要注意总体流动性,总体流动性怎么分析,这是对央行的挑战,在资本变革时期。总体流动性怎么分析?到底怎么看当前经济的头寸,看什么?各种说法很多。在目前中国转轨时期要注意什么问题,按季、按月调控流动性,是中央银行最难的难点。特别在外汇目前的框架制度下,这是我想说的。

 第三,今年尽管物价的上涨压力不大,但仍然不能丝毫放松,对于多余货币的津贴。按照宏观调控这样的思路走,我们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偏多,应该适当收回。怎样的收回,怎样不应该社会的发展,这就应该考虑。

    (本文是夏斌在2006年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