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产业经济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图片)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
作者:苗福生    发布:2005-11-24    阅读:3645次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图片)
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

—— 一组电信杆路、电缆、铁塔建设的照片引发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向全党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要求和目标,通信行业目前的建设、发展现状是不是符合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让我们看看如下一组反映当前通信建设、发展现状的照片。

    一、公路边,不同运营商杆路并行架设
    在管理较差的城市和城市边缘及县城、乡镇,几家运营商电杆并行架设,已为城市管理者、运营商乃至市民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图一) 公路边,并行架设着不同运营商的杆路。(辽宁某市高速公路进市公路边,摄于2005年10月30日)


(图二) 杆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米。(辽宁某市高速公路进市公路边,摄于2005年10月30日)


(图三) 通信运营商与电力杆路并行立在一起。(辽宁某市高速公路进市公路边,摄于2005年10月30日)


(图四) 杆路上的标签清晰的标示着杆路的所有者:蓝色的是中国移动,红色的是中国广电,未见标签的是中国网通。(摄于2005年10月30日辽宁某市高速公路进市公路边)

    二、楼外及楼间,不同运营商的电缆并行架设
    在住宅小区内,没有下到地下的楼间电缆,由于运营商的增多而同步增多了,新进入运营商为了既把电缆送入楼内,又不发生破路、建地下管道的费用(也为了节省与有关部门申请开挖路面的麻烦),采用从楼边悬空把电缆送到楼顶、从楼顶再往楼内和其它楼延伸的建设方法。出现了遍布楼外、楼间的电缆。


(图五) 住宅小区的楼外,沿墙并行架设着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电缆。(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5日)


(图六) 住宅楼外墙壁上,几家运营商的电缆并行交错在一起。(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5日)


(图七) 三家运营商的电缆入线盒挂在住宅楼外不同的地方。(摄于2005年11月5日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


(图八)新运营商从楼边悬空把电缆送到楼顶、从楼顶再往楼内和其它楼延伸。(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12日)


(图九) 从楼边(检查梯)把电缆送到楼顶。(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12日)


(图十) 楼与楼之间的电缆传送从楼顶飞跨。(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12日)

    三、城区内,不同运营商并行挖设地下电缆
    在城市中心,由于不允许立电杆,于是就出现了地下并行几家运营商电缆管道的问题,表面好像看不出来,地下资源的占用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不便(反复的破路、修地下管道)和资金浪费丝毫不比立电杆差。


(图十一) 住宅小区楼外,并行矗立着两家运营商地下电缆引出地面用的电缆分线箱。(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5日)


(图十二) 公路边的运营商地下电缆井并行,直线间隔仅一米左右。(辽宁某市中心路边人行道,摄于2005年11月5日)

    四、已经引入墙壁的楼房电话管线,重新出现了更多的电缆明线。
    上世纪90年代,经过原邮电部和建设部的努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原主导运营商的工作下,城区新建楼房在规划和建设上已经接受和实现了一户一线(电话线)的暗线建设。由于新的运营商的进入,又没有权威部门研究和解决合理利用原有暗线的问题,已经下到墙壁内的电话线,又重新被“请”了出来,而且变本加厉,不是一条是两条!(原来也不过是一条电话线挂在走廊)


(图十三) 楼道内除了电话线暗盒(见网通分线盒位置),后进入者又重新以明线方式将电缆和分线设备挂在了楼内。(辽宁某市某住宅小区,摄于2005年11月5日)

    五、两家移动运营商的铁塔并行矗立的现象随处可见。


(图十四) 两家移动运营商的铁塔并行矗立在山头,间距不超过30米。(辽宁某市,摄于2005年11月15日)

    结束语
    上述照片反映的决不是某个地区的特殊个案,在目前国内电信业几乎具有普遍性。
    如果电力、有线电视也都像通信行业那样引入三家以上的运营商竞争,我们的路边是不是就要架设9行杆路?我们的住宅楼间是不是就要架设9条电缆?我们的地下要是不是就要修9孔电缆管道?
    如果国家再增发两张移动牌照(3G)或更多,我们的路边山头是不是还要再增加更多的移动铁塔?
    这种竞争和建设方式,是不是电信业引入竞争所必然带来的、政府可以容忍且公民也应该理解的正常现象? 是不是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要求?实在是值得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者和有关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00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