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将成败均掌握在手中《相对论经济学的产生》(第2节)
作者:崔长林    发布:2005-10-08    阅读:2286次   
2
相对论经济学的使命
相对论经济学的创立绝不是要对经典经济学予以彻底的否定,否定也是否定不了的,就像相对论力学同样不能否定经典力学的道理一样。笔者以为,不管是经典力学还是经典经济学都是对事物的客观反映,只是由于所反映的内容比较具体、狭隘,不像相对论力学、相对论经济学那么普遍、宽泛罢了。但这也并不是说,相对论力学、经济学的产生是偶然的或者说是偶然的发现,也不等于说相对论力学、经济学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更不等于说相对论力学、经济学不具有革命、创造性和缺乏实用性。
一、经典经济学与相对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方法
笔者最近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不少关于“经济学是否应该对立”的文章,而且也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广泛参与,当然持什么态度的也有。笔者的主要观点是,不管它是什么科学,都应该首先吧自己的研究对象确立下来,否则,不管它叫什么经济科学,那一定是“唯心主义经济”。而不同经济学之所以会产生对立,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矜持者不了解或者说搞不清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始终在变化。
(一)经典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追求的目标
在全面阐述阐述相对论经济学之前,我们首先有对经典经济学、相对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所包含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必要。笔者以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追求的目标,经典经济学当然也不例外。那么,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就是资本的产生、增殖和最大化。
1、经典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最大化
关于资本是怎样产生、增殖、积累的,由于马克思经济学已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当然,它也是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由于资本的增殖是剩余价值的产生、积累,因而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是资本产生、增殖和积累过程。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经济学自然就成为了专门研究资本如何产品、增殖、积累或者说是资本如何发迹的科学。
当然,我们也可把经典经济学研究对象确定为资本如何实现增殖的认识论。不管是莫尔、康培内拉,还是欧文、傅立叶,他们都为揭示资本产生、增殖、积累做出卓越的贡献人。但是,贡献最大的或者说是集大成者,当然要算是马克思,而他的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寓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一体的《资本论》。其中,“剩余价值学说”和“扩大再生产理论”便是经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克思经济学的对立面即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卓越贡献,因为正是由于他们和他们的理论始终在与马克思或者说在与马克思经济学对立,才使得经济学具有了经典意义。其中“投入与产出理论”便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于是,是否可以这样说,“剩余价值学说”讲的是资本的起源,“扩大再生产理论”讲的是资本的增殖,而“投入与产出理论”是讲资本的积累过程。
如此说明,如何实现资本增殖确实是经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当然,如何使资本增殖不仅是经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资本这种东西的本质特征的体现。也就是说,由于增殖是资本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创造剩余价值、利润或者说实现资本增殖是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决定对剩余价值、利润、资本增殖的运动,说到底也就是资本物质如何实现最大化过程。
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剩余价值、利润、资本增殖的研究都是经典经济学所研究对象。可是,这并不等于说,经典经济学的这个研究对象就不会改变,因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出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趋势,那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结构经济、构变经济、核变经济的异军突起。构变、核变自然不再属于量变而应属于质变,因此,经济学研究对象也就自然随之发生变化。
2、经典经济学追求的目标是资本的利润率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是不同范畴,表现在一个是指研究对象的主体,一个是指研究主体的运动方式或者说运动状态。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理解为是经济管理学的范畴,而从另一个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也可以把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理解为是如何使资本利润化。资本的利润化绝不等于资本绝对数量上的扩张,更不等于资本的恶性膨胀。那么,它等于什么?当然等于资本的优化组合。
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请问,什么是“剩余价值的转化?”什么是“投入与产出”?什么是“量·本·利关系”?什么是“高产出管理”?什么是“扩大再生产”,它们无一不是经典经济学的追求目标,却不能把它们看作是经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经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最大化。马克思的经济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资本主义经济学亦然。
为了实现资本的最大化或者说为了多创造剩余价值,资本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几乎想出了一切可以想出的办法,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他们的《资本论》已经为我们阐述得很清楚,在这里也就无须做过多的阐述。不过,有一点却不能不予以说明,那就是,实现资本利润化不仅是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经典管理学所追求的。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相对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已发生改变。
关于资本最大化问题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投入的最大化——在经典经济学学者看来,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第二种解释是资本质量的最大化——如何使资本投入的效率更高——经典经济学学者认为,要想使资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增殖,就须使资本布局趋于合理与科学。关于这一点,相对论经济学学者也赞同,但它绝不是相对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相对论经济学已跨越了资本界限。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的投资是为了亏损,也没有一种经济管理理论是为了亏损而创立起来的,当然包括相对论经济学、管理学在内。为此,为实现企业的盈利或者说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传统经济学、管理学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和无数人的磨砺终于演化成为一门完美的科学或者说具有了作为经典经济学、管理学的优秀品质。当然,这不是说,经典经济学不存在问题,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相对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追求的目标
在生产过剩的前提下,出现了资本资源化而不再是资源资本化的局面。显然,这种局面是经典经济学不曾预见的,同时也是经典经济学失去了曾经有过的辉煌。分析原因,无不与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转换有关,即“扩大再生产”、“投入与产出”经济模式的不在,和非传统经济现象的大量涌现。
1、相对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利润化
在经典经济学者看来,企业要想获取利润就需先行投入,因此经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最大化。为此,为了实现资本增殖,所有者就必须要将自己的资本用于商品生产、销售、服务,因为它是使资本实现增殖的唯一可靠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出现了生产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本增殖已经不能完全通过商品生产、销售、服务来实现,因为投入已不能带来巨额利润,有时还会出现巨额亏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相对论经济学学者在这方面为人们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资源的利润化。即由于生产过剩使大量资本闲置起来,出现了资本资源化的趋势。资本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东西,当然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意识资源长期转化的结果,而资本资源化等于是资源资本化的逆变状态。如何实现资源资本化、利润化而不是资本资源化?这正是相对论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经济物质总量的规模已经扩大,它要求拥有相应大的经济空间,否则已经形成的固有经济质量、能量就会溢出。第二,它要求我们的经济工作者、管理者必须能够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去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否则就会由于不了解经济状态的变化而造成失误。如何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相对论经济学、管理学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越过资本环节而从资源资本化、利润化上入手。
相对论经济学、管理学认为,资源管理先于资本管理而所以会发生企业亏损、财政赤子、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因素,就是没有对将要形成的和正在形成的已资本资源化的物质形式管好。如当出现了剩余产品时,固有劳动力价格和劳动产品的价格就会降低;比如出现资本、生产、产品的相对过剩时,就会出现固有生产能力等资本的资源化并导致资本利润率、投入产出率降低。
由于相对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资本化、利润化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增殖,所以不但能抑制资本资源化,也解决了资本可持续增殖或者说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因为把资源化了的资本再资本化就等于是将可能形成亏损、财政赤子的“资本资源”或者说“亏损资源”资本化、利润化。这显然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当然需要随时随地地将环境事物对经济物质的影响考虑进去。于是,相对论经济学就自然成为对经济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提前进行研究、进行管理的科学。
2、相对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资源的利用率
笔者以为,资本增殖不仅与资本自身的存在与运动状态有关,也与环境事物的存在与运动状态有关——环境事物对运动中资本具有影响力。这显然是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那里得到的东西。什么意思?就是说,由于相对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已从资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转化为环境资源对处于运动状态中资本的影响,所以,相对论经济学也就不再是简单的资本化而转化为资源的资本化化、利润化。
笔者是否在说“无本取利”的意思?是的,至少相对论经济学者是这么认为的。笔者并不把这理解为“无本取利”,因为笔者已经把那些可以借用、利用的各种资源当作“广义资本”来看待。美国人和日本人为何会表现出一种趾高气扬的姿态?因为大家确信他们最有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学生毕业以后为何好找工作?因为大家确信他们最有知识(认为也具有资本意义)。
美国、日本有钱并不等于所有的美国、日本企业都有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有知识并不等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有知识和工作能力。可是,在人们的脑海里,却形成了一种他们都有钱和都有知识的观念,于是,当他们做一件事或找工作的时候却能从社会上得到众多实惠、利益。还有一些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公众人物,也同样能从自己的知名度中得实惠、利益。
显然,这种影响力是无法否认的,这当然是个资源资本化、利润化过程。可令人遗憾的是,经典经济学却没有吧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当然,经典经济学也没有把如何借用“资源资本”的问题考虑进去;反之,经典经济学也没有把他人借用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亏损资源”的问题考虑进去,结果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和索罗斯、麦肯思等人用他们的基金“对冲”某一经济结构的事物的发生。
既然资源本身具有资本性,且能够给人们带来利益或者说能为人们创造经济利益提供便利,那人们为何就不能将资源直接转化为资本或将亏损资源直接逆变为盈利资源、盈利?这就是相对论经济学、管理学与经典经济管理学在研究对象、内容上的异同。为此,为了便于叙述,笔者把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意识资源统称为资源资本,而把各种资源资本化、盈利化确定为相对论经济管理学追求的目标。
二、相对论经济学为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笔者以为,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具有深刻的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内涵的,绝不是随便提提让人们看的。第一,发展是建立在存在的基础上,否则谈不到发展;第二,经济质能的守恒是存在、发展的前提,否则就要发生转化;第三,转化并不可怕,可怕是是不向好里转化而是向坏的方向转化;第四,要想往好了转化而不向坏了转化,就必须有科学发展观。
(一)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矛盾的理论
面对经济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任何一位有良知的学者和经济工作者都不会处于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也不会因为有经典经济学的存在而止步不前,就像当年的爱因斯坦和玻尔不会因为有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存在而止步不前的道理一样,因为经典力学、经济学已经不能解释和解决存在问题。
1、将内在矛盾的解决转化为外在矛盾的解决
很显然,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家、管理者,务必不能不考虑这种影响。就如农民兄弟不能不考虑同阳光、雨露、空气、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一样——这种影响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采用和一个国家经济状态的好坏等都会影响到企业资本的运行状态。比如,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各国经济和东南亚各国的企业都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失,有的甚至在这场危机中湮灭。
现在要说的问题是,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为什么会直接影响到资本的增殖与企业的兴衰呢?这种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资本增殖与企业的兴衰又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呢?这种兴衰与一般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意义上的兴衰又有什么本质不同呢?如果有,它的本质特征究竟表现在那里?这种兴衰是否还在按照传统的、量变的模式进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经典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模式或者说“扩大再生产”模式相背离的经济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解释、解决,显然是相对论经济学不能不回答的。
由于现在的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经典经济学研究对象存在差异,所以就不能用传统的经济观来认识和解决新问题。两者究竟有何异同?相同的地方在于:两者都是关于如何创造经济价值或者说都是关于使资本、经济如何增长的学问;不同的地方在于: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供不应求状态下的商品生产与销售活动;而相对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供过于求状态下的商品生产与销售。
当然,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描述,来对两者的异同进行阐述,那就是,经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事物、物质的内在矛盾性,而相对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事物、物质的外在矛盾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经典经济学理解为是对经济事物、物质主体的研究,而把相对论经济学理解为是对经济事物何物质客体的研究。当然,这也并不是说,相对论经济学就不去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说侧重不同。
于是,我们才有理由把经典经济学称之为相对论经济学的一个“特例”。换句话说,我们要想搞清楚什么是相对论经济学,就需要首先高清楚什么是经典经济学;我们要想搞清楚经济事物、物质的相对运动状态,就需要首先搞清楚经济事物、物质在传统经济运行状态与所在环境状态的关系,因为相对论经济学是在传统经济学经典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经典经济学的合理吸收、继承与发展。
2、是关注结构调整与解除经济发展瓶颈的科学
上述,已经谈到,相对论经济学的产生与有许多新现象需要解释是分不开的。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现象的解释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是肯定的,也是毫无疑问的。那么,相对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相对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资本、生产、产品相对过剩情况下,使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显然,这是一个解决起来非常有难度的问题,而且也是个困扰了企业界、经济界、学术界很长时间了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大家又知道,资本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增殖,可是,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无法解决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因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便产生——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资本增殖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可是,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本所有者存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所以资本的增殖就必然会受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制约。关于此矛盾的解决问题,早期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虽然已有明确的“方案”,但由于没有考虑现实、具体的情况,而试图通过阶级斗争、革命的方式来解决或试图用经济计划来解决,所以不很成功。
计划经济是建立在不断丰富的商品和不断发展的市场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应建立在物质不断丰富、需要有相应的物质运动空间基础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相对丰富的商品物质,而这种物质又需要相对的运动空间,那么,这种计划不仅缺少了它的针对性,也缺少了计划的必要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要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出去的商品经济,是不需要计划的,除非出现了滞销局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商品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就不需要经济的计划性,而只是说计划经济必须建立在商品十分丰富和市场十分发达的基础上。至少,我们应该明白,计划经济是一种体制而不仅仅是计划的本身。也就是说,搞不搞计划与发展经济有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可是,如果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出现,那就不再是个简单的经济计划问题。换句话说,经济需要计划,不等于非搞计划经济体制。
(二)相对论经济学为何是避免经济社会发生经济逆变的学问?
理论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相对论经济学也不例外。当面对生产过剩而用经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手段无法解决时,相对论经济学伴着时代强音产生了出来。毫无疑问,它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产物。当然,它的出现不是给人们摆摆样子,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1、相对论经济为何简化了或省略了投入的主体?
如果说利润是企业投入的产物,那么,亏损是否也是企业投入的产物?回答是肯定的;如果说经济增长或税收是资源消耗的结果,那么,经济的负增长、税收的减少是否也是资源消耗的结果?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在经典经济学那里,人们只考虑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却忽略了“投入与负产出”的关系,即便是考虑了,也没有把“负产出”当作是“亏损资源”来对待。
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投入、消耗不仅能形成利润和使经济增长,也形成亏损和经济负增长,而且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的过程上看,利润与亏损、增长与负增长同时发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任何一个经济实体、组织都不可能避免经济学意义上的熵的产生——简称为“经济之熵”——可以把熵理解为是不能充分被利用的或者说是没有被派上用场的那些经济质量、能量物质。
如果我们能够变换一下思维的角度,其实“经济之熵”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形成企业亏损和产生负经济增长的“亏损物质”——专门指形成企业亏损和负经济增长的物质形式。比如闲置的企业设备、大量的失业人口、找不到用途的货币资金和由于恶性竞争而产生的假冒伪劣产品、因生产技术低下、经营失误、管理失误、腐败等原因而造成的产品成本的提高等,都属于“经济之熵”范畴。
为了说明问题,也是为了与经济学、管理学联系起来,笔者有时会把“经济之熵”成为“亏损物质”。关于什么是“亏损物质”,由于将在以后章节中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亏损物质”,我们可以把它暂时理解为,为实现资本增殖和经济增长而造成的资源、资本物质的浪费,其结果必然是企业利润和经济收益的减少或资本的贬值。
但是,有一点同样肯定,那就是,它们却都是投入的产物,仅仅是由于人的问题和环境的变化才使它们逆变。如果根据经济结构、环境的变化能为它们重新派上用场呢?除了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以外,当然也会简化和省略了投资的主体——因为已是投资的产物,所以不需要或者说简化和省略了投资的主体。比如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使这些物质、资源转化为资本,当然也不排除会产生负作用。
2、相对论经济学为何是避免经济逆变的科学?
令人遗憾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亏损物质”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企业生存离不开竞争,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消耗,结果必然使物质、资源不能物尽其用。尽管竞争有时是需要的,可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竞争又是可以避免或者说是没有必要发生的。比如战争、恐怖事件、低质伪劣产品的生产和原本销售不出去的过剩产品的生产等,都会造成“亏损物质”的产生。
如何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和不必要经济资源的消耗?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事先就将那些可能会形成“亏损物质”的因素提前管理起来,并让它提前实施逆变。试问,没有核物质又怎么会有核裂变?无经济质量、能量的相对过剩,怎么会有“亏损物质”的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就是相对论经济学要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论经济学是使亏损物质逆变的科学。
毫无疑问,用“剩余价值学说”、“劳动创造价值学说”、“扩大再生产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上述这些现象和问题。可是,如果能更换一个角度,比如把核原料用于核电站的燃料而把“亏损物质”当作是人类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资源——具体地说就是盈利资源,那我们也就不会,为它们的存在、过剩感到不安。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论经济学是讲亏损资源逆变为利润。
物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永远是相对的,就是说相同的物质对于不同的人或事来说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失败的企业家饮盈利之酒于酩酊然后被动地去亏损,明智的企业家不等亏损来临便将其消化于无形,成功的企业家视亏损为武器用它来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而伟大的企业家善于再创造一个亏损,使之与固有亏损产生乘除关系,以实现“负负为正”的千古绝唱!
3、相对论经济学为何是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如果把获取利益的过程当作对亏损事物所实施的“性变术”,那么,这个过程必然要牵涉到组成结构事物物质的性的变化。我们知道,原子与反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其质量相等而结构相反。什么叫结构相反?从组成原子、反原子的粒子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就是组成原子或反原子的粒子的性别存在差异。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改变组成原子、反原子粒子的性别,那么原子与反原子的本性就会被改变。
这种情形当然也可能会发生在经济事物、结构的转化过程,于是,组成经济结构的物质的性别的必要性便呈现出来。有资源、资本,为何没有“反资源”、“反资本”?它们当然会成为组成正、反经济事物、结构、机制的物质,而要想改变某一经济事物、结构、机制的性质,当然也就需要从改变“反资源”、“反资本”和“反产品”的性别上入手。由于此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
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计划,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做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等同起来,因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呢?笔者以为,就是相对论经济学所要赋予的历史使命——能够使人类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那种计划。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相对论经济学干脆就叫做可持续发展理论?无疑,这里所讲的可持续发展是个相对概念,具有“管理法”意义。
笔者承认,我们常说的那种计划经济同样具有“管理法”的意义,试想,如果不是为了对经济事物、物质进行管理,还谈什么经济的计划性?但是,有一个问题不知读者是否已经注意到,那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那种计划经济主要体现的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而不是为了避免企业的亏损和经济的负增长而制定的,因此,它除了会抑制经济发展内动力,也会消耗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动力。
第一,相对论经济学不主张要把一种硬性的计划强加于人,而是从市场经济与资本经济的关系入手,解决的是资本增殖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二,相对论经济学是从环境事物对运动经济物体的影响来看问题,强调和追求的是经济事物的主体怎样去适应自然、社会客体,以达到主客体的和谐发展。第三,相对论经济学要做的是如何对业已存在的“亏损物质”实施逆变,因此可以避免各种危机的发生。第四,由于相对论经济学把经济当作是可以量化的物质,所以便于对经济质能提前量化管理。
这难道是一种幻想吗?不,它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实践与当代自然科学成果碰撞后而产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