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体制改革
从“油荒”现象看国企垄断问题
作者:孔善广    发布:2005-08-19    阅读:2137次   

    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出现严重的“油荒”现象,对当地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看看油站的等待加油的长龙就可以知道,人们上下班、警察执行任务、工厂产品和原料的运输等等等都被成品油短缺制约,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的经济受到极大打击。

    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的成品油消费量大,去年,仅广州每月的消耗量就达32万吨,在今年6、7月份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严重的成品油短缺问题,人们还被一些制造出来的说是台风影响的“原因”所蒙蔽。其实,成品油供应“紧张”现象并非这几个月出现的,本人作为有车一族,早在去年就已经“领教”过了。据当时不可查实的传闻,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成品油的经营者(当然是指两大石油巨头)有意减少成品油的市场投放数量,待价格更高时再出售以获取更高利润。大多数人还不认为两大国有(控股)企业不会做出如此损害国民利益的行为,但随着今年“油荒”问题的不断披露,本人则对此深信不疑了。

    有所关心石油问题的人应该知道,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巨头拥有国内原油90%的开采权,集开采、进口、加工、批发、零售于一身,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目前国内的成品油不断涨价,华南地区出现“油荒”,两大巨头解释说是台风影响运输造成。有定价审批权的国家发改委解释说,成品油不断上调价格的原因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炼油企业出现亏损,在上半年亏损达40亿元,涨价目的是调动炼油企业的积极性。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两大巨头去年的利润高达1400亿元,40亿亏损与1400亿巨额利润对比,是绝对可以在内部调整的,显然不能成为不断涨价的借口,也有必要揭示其实质性问题。

    目前,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外进口需求将不断增加。然而,据有关媒体披露,在国内需求保持增长的同时,两大巨头却反而减少了进口量,甚至还加大了出口量,今年上半年出口了759万吨的成品油,比去年同期猛增48。6%;7月份,中石化下属公司在国际市场抛售熟百万吨原油。

    深入分析就可以知道,两大巨头利用垄断的开采权和进口权及销售渠道,使用的是“高明”手法:一是当国际市场降价,就减少国内开采量,加大进口来赚取高利润;二是当国际市场涨价,则加大国内开采供应量,减少进口量,甚至用国内低成本开采的石油出口来赚取高利润。现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或许已接近最高位,两大巨头则采用手法二获取更多利润,则必然造成目前的“油荒”!更有媒体一针见血指出,两大巨头在人为制造“油荒”,“石油寡头们以全国用户为‘人质’,直接博弈对象为油价制定者国家发改委”,目的是能实施连续的第六次成品油提价获取更多利润!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企业,我们对此无可指责,因为毕竟企业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这两大巨头却是国有(控股)企业,其拥有国内原油90%的开采权,是承担着“政策性功能”并给予行业垄断特权的企业,可以垄断性开采属于国民的“地下财富”并垄断进口、加工和销售的渠道,但其最大的投资者(股东)是国民,产品及服务也大部分用于“企业所有者”的国民的消费获取高垄断利润,就出现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剥削”企业所有者的现象。试想一下,众多投资者(国民)投资的企业,是希望企业能为投资者(国民)带来收益回报,但企业产出的商品和服务最后由投资者(国民)的被垄断的高价消费来获取所谓的“高额利润”,而制定和实施垄断价格“剥削”投资者(国民)的,正是代表投资者(国民)的管理部门和这些企业,这显然是矛盾的,这些都表现出“政策性功能”上的错位。

    另外是从1994年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起,根据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就没有上缴利润作国家财政收入作为投资者及所有者(国民)的公共开支,获利国有企业拥有自由支配其利润的权利,国有资产收益可能被企业化、部门化,对于包括象两大巨头的国有(控股)的垄断用企业因在境外上市,中国的资源性收益还流出境外,利润却没有分给最大股东(国民)。因此可以这样说:用投资者自己的投资,开采投资者自己的资源,再以垄断高价卖给投资者,获得的垄断利润投资者却不能全部分享。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政府部门并不必然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目标,当社会不能有效约束政府时,政府部门有可能利用其垄断性权力谋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事实上目前政府自身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它必然追求所管理的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利润,获利国有企业拥有自由支配其利润的权利,国有资产收益可能被企业化、部门化,这与政府及其国有资产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和增加国民福利的职能存在根本的冲突。

    在“国退民进”中私人资本可以“盛宴狂欢”,在“国不退民不进”中“国家资本”难道不一样“盛宴狂欢”吗?归根到底,能“盛宴狂欢”的均是那些“权力资本”。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继续下去,因为这些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建立或维持国有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向民众提供公共品或增加国民整体福利,还是纯粹为了企业本身的赢利?国有企业通过垄断追求利润最大化却损害作为投资者和所有者的国民的利益,政府是要追求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国民利益的最大化?这些,我们必须要清醒地厘清!

    [作者简介]:孔善广(1966-),男,广东佛山南海人,自由学者。当过兵,1990年退伍后一直在企业负责企业管理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曾任业务员;副厂长、厂长;1994年起任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至1995年在职完成经济管理大专课程;1995年起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8年被授予为“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2001年起辞去公职自办企业,并进行理论研究学习和写作,研究兴趣为宏观经济和农村问题。现任广州市花都永恒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在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中国城市化》,《2005’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论文集》、《世纪中国》、《中外管理》、《中国商业评论》、《经纪人》、《中国税务报》、《佛山日报》等学术刊物和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与文章。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松岗桃园三路17号(528234),Email: frankko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