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人类社会已进入裂变经济时代——裂变经济模式的演进与形成
作者:崔长林    发布:2005-08-02    阅读:2217次   
第2节
裂变经济模式的形成
    上述我们讨论了市场经济、非市场经济、结构经济和构变经济等经济模式,从本节开始,我们将一起讨论核心经济、核变经济、量变经济和质变经济等经济模式。笔者以为,裂变经济、聚变经济是建立在核心经济、核变经济基础上的经济模式,而它们共有的本质特征所体现的就是核经济结构的排斥与吸引。当然首先是排斥,排斥的结果形成的是经济事物的裂变状态;其次是吸引,吸引的结果形成的是经济事物的聚变状态。当然,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用一节的篇幅阐述,因而是简单的描述而已。
    一、什么是核心经济、核变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
    如果要问21世纪的世界经济都发生可那些变化,笔者以为,除了“扩大再生产”经济模式的结束和非生产经济模式的到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的产生,那就是具有核心地位的市场联盟和市场经济联盟的形成。市场联盟是以区域为特征、国家为单位的市场联合,如东盟、欧盟等;经济联盟则是以行业为特征、国家为单位的经济联合,目的是为了实现市场一体化,如欧佩克和世界银行组织等。
    (一)什么是核心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核心结构,经济事物也不例外。核心结构一般是指结构的重心,经济的核心结构是指经济结构的重心。当经济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自然形成属于自己的经济重心。当然,笔者也不反对把它理解为是经济核心部分。总之,两者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1、什么是核心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每一个企业、地区、国家、区域甚至包括整个世界在内,都有属于自己的经济核心,这是由于组成经济结构的物质存在本质差异、性别差异和质量差异、能量差异和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于是,当具有差异的经济物质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核心经济结构。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经济是在核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广义核心经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某一地区和它的某一个时代。
    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就拥有了具有核心地位和意义的商品交易市场和经济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会自然地形成一定的经济核心。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核心正是形成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核心的雏形或者说它们已经具有现代经济意义上的核心地位了。城市的出现从客观上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我们还不能把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经济中心与下面笔者所要讲的经济重心、经济核心的问题相提并论,但它们在历史上曾经起到核心意义和作用是不能被忘却的。那么,笔者这里讲的核心经济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它是指某一地区、某一国家、某一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而展开的经济模式。比如在珠江、长江三角区或者说珠江、长江经济带就具有中南经济核心的地位等。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理念扩大到亚洲、欧洲和世界的范围。我们知道,当人类进入到20世纪中、后叶的时候,世界上出现许多以区域、行业为单位、跨行政区划的市场联盟和行业经济组织。比如以区域为单位的有东盟、欧盟等;以行业为单位的有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世界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在此,我们甚至可以把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麦肯斯“对冲基金”也纳入其中了。
    如果考虑到影响力和在世界经济结构里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也视为核心,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对该地区经济、市场发展具有核影响力。比如美国经济对美洲、欧洲、世界经济都具有核影响力;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日元的贬值也曾经使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都具有影响力,而人民币的坚挺和汇率的稳定等对稳定亚洲、世界经济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等。
    2、核心经济的本质?为何体现经济核心论?
    上述,我们探讨了核心经济结构的形成,知道了核心经济是在结构经济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那么,核心经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其本质就是一切经济事物的运动都在围绕着某一经济结构的核心而展开。于是,便有这样一个问题产生了出来,那就是人们为什么非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为什么不行,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是啊,人们为什么非要这么做,不做不行而这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了解物理学、天文学意义上的一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那就是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而从存在与运动状态上看,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第一,从本质上说,经济结构也是由物质构成或者说是由于经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的不同而形成关系(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场)。第二,经济物质也有本质、性别和质量、能量差异和差异的积累、负积累。
    有这样一种大家无法否认的现象,那就是同样的资本在不同的地区、国家能创造出不同的经济效益。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与某些地区、国家所具有的核心经济地位有关,而这个核心经济地位的形成又与具有核心地位的地区、国家的经济质量、能量的大小与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是一个综合性因素,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方面,是个比较的范畴,因此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予以检验。
    而一旦被检验,那么人们便会趋之若鹜地向这个经济中心靠拢,这一点正是具有核心结构的经济事物所具有的魅力之所在。其实,事物的这种存在与运动状态在自然界中是十分普遍的。比如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转、原子围绕着分子核运转、分子围绕细胞核运转、卫星围绕着行星的运转、行星围绕着恒星的运转、恒星围绕着恒星的中心运转、星云围绕着宇宙的中心运转等可以说都具有这种性质。
    反之,如果经过实践检验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效果,那么人们就会改变固有的投资规模与方向,如果都这么做了,那么这个经济核心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遗忘的古迹而成为非经济核心。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可以说屡见不鲜。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济核心。于是,再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核心或者说核心经济是一个可变的事物,或者说是一个可以转移的事物。
    核心经济是指某一国家、区域的经济增长不是按照商品数量的增长而是根据核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增长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当经济增长不是按照投入产出的关系而是按照核心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增长的时候,人类社会便进入了核心经济时代。当然,进入核心经济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到来,其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市场经济联盟、经济联盟形成就是一个重要标志。
    以上说明,具有核心地位的经济集团、市场集团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区域、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仅是巨大的,而且能起到制衡的作用。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影响就非常大,而欧盟经济联盟的形成和统一货币制度的实行对稳定欧洲和世界经济亦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当然,像日本、中国、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的经济变革也同样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尽管它们的影响程度不同。
    (二)什么是核变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
    核变经济取的是核经济结构变化之意义,是指具有核心结构的经济事物的转化过程。与构变经济和核心经济相比,可以说它的层次会更高,因为它不仅牵涉到结构性质的变化,也牵涉到结构事物重心的转移,或者说还牵涉到核结构事物的存亡,而这一切又都与核结构事物性能、质能的变化有关系。
    1、什么是核变经济?是怎样产生的?
    核变经济取得是核经济结构变化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的运行状态与规模完全以核心结构的变化为依据。要认识核变经济,首先需要认识核经济结构。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在上述给予解释。我们知道,核心经济结构是在一般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否则也就不会有核心经济结构的形成。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环境的变化,经济核心或者说核心经济的重心会发生相对的转移。
    21世纪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知识经济已兵临城下,在知识经济、知识资本的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经济正受到非生产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与非知识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不再以资本拥有量的多少来分割社会财富而是以知识、信息、方法拥有量的多少来分割社会财富。换句话说,非知识经济得以运转的动力是资本而知识经济得以运转的动力是人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知识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今天,知识已经拥有了资本的意义,运行的结果虽然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的增加与减少,但意义却有所不同。于是,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知识资本”拥有者(“知识人”)在一夜之间便成为了亿万富翁。而在另一个方面,以索罗斯为代表的“能量资本”的拥有者们(“符号人”)同样也可以用他们的传统资本“量子基金”作为“炮弹”,来“轰击”资本市场,从中火中取栗。
    正由于有这个前提的存在,使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经济发生了向非生产结经济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体现的正是经济结构、核经济结构的转变。这种转变显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上的转变,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使世界经济的运行模式发生了质的、结构性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意境不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变化而变成了复杂的质量上的或者说是结构上的变化了。核变经济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
    核变经济的前提是:第一,拥有一个完整的经济结构,而这个结构里拥有一个核心。第二,在这个核心经济结构中聚集了巨大的质量物质,因此,它应该是个比较稳定的经济结构。第三,这个核心经济结构由于质量特别巨大而产生“质量亏损”,所以能够形成同样巨大的经济核力。第四,在该经济结构之外,存在着同样巨大的社会闲散资金,比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麦肯斯的“对冲基金”等。
    2、核变经济的本质?为何是核裂变与核聚变?
    经济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运动着,而某种现象的出现又绝不是偶然的。一般会向着两个方向去发展,一个是经济聚变,一个是经济裂变。在尚未将经济裂变的形成、本质等问题搞清楚之前,笔者以为先有对传统与非传统经济模式,生产经济模式与非生产经济模式的形成、本质等问题讨论一下的必要,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区别、转化才有经济裂变与经济聚变的形成、本质问题的探讨。
    裂变、聚变经济模式的产生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一场革命,它必将动摇资本、商品经济的根基并威胁到传统经济理论的可靠性。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裂变、逆变、聚变经济理论的诞生已敲响了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的丧钟,而裂变、逆变、聚变经济理论不仅要与传统经济学、管理学分庭抗礼,而且还会使传统经济理论失去固有的风采和存在价值!当然,这也不是说,就可以弃传统于不顾。
法国兴业银行的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难道是偶然吗?当然不能说它们是偶然。总之,有裂变经济模式的存在就应该有聚变经济模式的,就好像有物质就有反物质、有质子就有反质子、有财富就有反财富、有资本就有反资本、有盈利就有亏损的道理一样。那么,又如何理解与逆变经济模式的关系?上述不是说,经济逆变模式也是经济裂变模式的逆变状态吗?到底什么是裂变的逆变状态?
笔者以为,经济逆变和经济聚变都是经济裂变的逆变状态,因为经济逆变是经济聚变的细化或者说是经济聚变的一种形式。也可以理解为,在经济聚变模式中包含经济逆变模式。换句话说,不管是经济聚变还是经济逆变,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资本物质的成倍的增长,而对于经济、资本物质的增长来说,两者压根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有的也仅仅是一种本质上的差异和性别上的差异。
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经济逆变和是经济聚变,它们都能够为企业、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企业间的并购和欧洲统一货币制度的实行,其结果必然是使企业、国家的经济效益倍增。尤其是核逆变或者说经济逆变,可以说是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的首选模式。为什么?因为经济逆变省略了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过程而亏损物质本来就是企业、经济组织已经发生的资本投入的产物。
对固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制是一件非常正常必要的事情,否则,如果被索罗斯、麦肯斯等人的“量子基金”或“对冲基金”利用,除了会导致金融、股票和期货市场的波动以外,还有可能诱发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为了避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作为一位明智的管理者和经济工作者就应当学会不失时机地对已成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固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制。
    二、什么是量变经济、质变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
    上述,我们了解到,市场经济、结构经济、构变经济和核变经济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是以某种经济物质的增长、积累为特征的,因此可以理解为是两边;而市场经济、结构经济、构变经济、核变经济则不同了,由于后者是建立在某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所以它们必然体现的经济事物的质变过程。
    (一)什么是量变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
    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其经济事物注定是以产品、商品、资本等具体的经济物质的增长为特征,而这些经济物质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可以用数量的变化来表示。可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的时候——由于出现了生产过剩,这种以数量的增减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就会失态。
    1、什么是量变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量变经济就是以某种经济物质在数量上的增长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比如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均具有这一特点,有时候笔者也把它们称为传统经济。可是,当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模式终于出现了“不灵”的状态,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由于生产过剩的出现,使“投入产出”与“扩大再生产”已不能为商品生产者和资本投入者带来更多的利益。
    更为严重的是,商品过剩、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已经成为企业、地方、国家、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搞不好还会导致通货膨胀、泡沫经济和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然,产品、商品、资本过剩都是由于这些经济物质的量变引起的,当然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许有人会说,产品、商品、生产可以过剩,资本难道也会过剩吗?资本过剩对于经济来说是减好事啊。
    未必。笔者以为,什么东西过剩了都不能说是一件好事情,资本也不例外。我们知道,资本是人类剩余劳动成果或者说是人类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资本过剩其实也就是剩余劳动成果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过剩。试问,什么是剩余劳动?什么是剩余价值?它们难道不是能量物质?大家知道,从物理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能量是一种无法有效地进行保管的物质形式啊!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按照投入产出和扩大再生产的模式进行,因此,这就决定了这个过程是在进行着量变,因为它是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什么又叫做量变经济呢?笔者以为,所谓量变经济,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以产品数量的增长而不是以质量的增长方式进行的,虽然数量的增长也会引起质量的变化,但量变经济与质变经济的又是有微妙区别的。
    产品、商品、货币、资本等都是具有数量的物质,因此,个体的产品、商品、货币、资本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总经济质量的增加,所以,这个过程自然属于量变过程。如果产品、商品、货币、资本的增加不以个体经济物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个经济增长过程便不属于量变经济范畴而应当属于质变经济范畴。很显然,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过程均属于前者,因此,笔者把它称为量变经济。
    2、量变经济的本质?为何体现非结构性?
    世界上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多人的失业?我看,主要是因为代表剩余价值的劳动力失去了转化为资本的途径,或者说在产品、商品、生产过剩的前提下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渠道发生了堵塞。当然了,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期间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可是,我们再也不能把未转化的剩余劳动当作资本。
    什么量变经济的本质?笔者以为就是非结构性质的经济模式或制度。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学中有一个用得十分广泛的词汇,那就是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当然是由商品数量的增加为基础的,它当然是个量变的过程了。为此,为了揭示资本积累的奥秘,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谱写了光辉的光辉篇章——《资本论》。《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裂变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学就没有联系、共同点,至少我们应该承认在阐述、揭示资本来源这一点上看是有共同点的,而区别就在于对资本来源有不同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则认为资本是资本投入的产物。显然,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可是,有一点两者又是共同的,那就是,资本的积累都需要通过增殖逐步完成。
    由此证明,对立事物的双方总是能够统一在一起的。由此也证明,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或者说它们所揭示的问题都是资本如何增殖、积累的问题。什么叫资本积累?如果没有搞错,资本的积累就是在讲资本的量变过程的。什么是量变?量变当然就是资本在数量上的一种变化了;如果把资本的这种量变扩大化,我们可以把资本的这种量变理解为经济质量的扩大。
    如此,是否在说,经济事物也有属于自己的质量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否则也就谈不到它的积累或者说量变的问题。如此当然也就确认了经济质量的物质属性,因为不是物质自然也就谈不到质量的变化。或许有人认为,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资本“不是物”,当把它用于商品生产时就变成“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工具”。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这个世界除了物质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说资本“不是物”?如果说资本“不是物”,那为什么要论述资本的积累?试想,一个“不是物”的东西又怎么会积累?其实,不仅资本是一种物质,能够积累,而且经济事物同样是一种物质,能够积累,而这也正是量变经济的本质特征或者说显著标志也。
    (二)什么是质变经济?有什么本质特征?
    试想,一个经济事物、物质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它不是质变过程难道还是量变过程?当然,不属于量变经济过程也就自然属于质变、突变、裂变、聚变过程了。诚然,这也不是说,在质变经济过程中就一定不存在量变经济过程。这是显然两个概念,经济质能守恒与转化就贯穿于物质运动的始终。
    1、什么是质变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有人说“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这显然是一种十分荒谬的认识。笔者以为,经济理论不仅是用来解释现象的,它更是用来揭示经济物质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那么,什么是质变经济?如果没有搞错,质变经济应该是经济结构、核结构发生变化的经济。当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结构变化理解为是对固有结构事物的简单的调整,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对固有结构事物完全、彻底的否定。
    是的,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压根就找不到一种没有结构的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种子和卫星、行星、恒星、星云、宇宙等都拥有自己的结构。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就是事物,结构就是世界。当然,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同样会拥有自己的结构,家庭、企业、国家、世界和民族、宗教、文化、政党、思想、知识等都拥有自己的结构。不仅如此,它们还无一例外地拥有自己的核结构。
    我们知道,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种子和卫星、行星、恒星、星云、宇宙等都有自己的核心结构。比如星云、星系就是拥有核心结构的物质,而恒星就是星系的核心结构。银河系当然也有自己的核心结构,否则太阳围绕银河系公转一周就不需要2.5亿年。再比如欧洲有欧盟的存在、世界有联合国的存在、联合国中有安理会和常任理事国,而欧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核心结构。
    自然界、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存在一个具有核心地位的核结构呢?因为凡具有结构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重心,这当然是由于凡是物质都拥有自己的质量导致的,而质量这种东西是能够产生引力、收缩力的。经济事物在运行过程中是否也存在重心或者说核心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没有核心结构的物质压根就没有。可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核心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事物本质的变化。
    于是,再从这个意义上说,质变经济也就自然是具有核心地位、意义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笔者将要介绍的经济裂变、经济逆变和经济聚变等就属于经济质变的范畴,因为这种变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量变过程了,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从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还有,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和统一货币制度的实行也属于质变经济的范畴,因为这种变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数量的变化了。
    2、质变经济的本质?为何体现为结构性?
    质变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毫无疑问,它是经济事物的结构性的变化。显然,“投入产出”与“扩大再生产”经济模式是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因此,它们属于量变经济范畴。这是由于只有“投入”了才能“产出”,只有“扩大”了“生产”才能“再生产”。显然,这是由于某种经济物质在数量上的变化引起的。如此,是否是在说,不通过数量变化也能引起质量的变化?是的,那就是因结构变化引起的。
    不通过量变难道也能引起质变吗?是的,为此我们就需要了解究竟什么是质变。简单地说,所谓质变就是能够使事物的本质发生变化的运动,即甲不再是甲而变成了乙。比如在化学上,将一种元素转化为另一种元素就属于质变的范畴。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变化大都属于质变。而物理学则不同了,由于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而质量、能量都可以量化,所以属于量变运动。
    如果要问化学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我的回答是,一个是物质的质变运动——结构变化;一个是物质的量变运动——质量、能量的积累与转化。然而,对于经济学、管理学来说,不但要研究物质的量变运动,还要研究物质的质变运动,或者说经济学、管理学是一门将量变运动和质变运动放到一起来研究的学问。当然,这种研究对象的变化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由社会、科技发展引起。
    当然,这也不是说,经济结构到了现在才形成,而是说只有发展到今天,才能引起了经济事物的结构性变化。当然,这更不是说,在人类的历史上不曾有过结构性变化,比如从非资本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向资本经济、资本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也都应该属于经济质变范畴;可是,我们不能再把结构经济、构变经济、核变经济看成是经济量变。
    总之,看一个事物是量变还是质变需要首先把认识的角度确定下来,然后才能谈它们是量变还是质变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量变是非结构性的或者说是在不破坏结构的基础上发生而质变一定是结构性的或者说是对固有结构事物的否定。笔者之所以要引出量变经济和质变经济的概念,原因就在于笔者在下面所要介绍的经济裂变或者说裂变经济就属于经济质变或质变经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