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坏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作者:贺力平    发布:2005-05-18    阅读:4240次   
    为了清楚说明商业银行坏账对流动性的具体影响,引入净流动性头寸进行分析。
    银行的净流动性头寸=银行的流动性供给-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当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大于流动性需求时,银行面对的是“流动性盈余”问题,管理者必须决定在何时用何种方式投资多余的流动性资金以满足未来的流动性需要。反之,当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大于流动性供给时,银行面对的是“流动性缺口问题”,管理者必须决定在何时从何地筹集资金弥补缺口。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供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对非金融机构的负债客户存款流入、贷款归还、对央行负债、同业拆借、银行盈利和资产销售。流动性需求来源于客户存款的提取、合格客户的贷款需求、偿还同业拆借以及经营支出、股息和税金支出。
    坏账对流动性的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坏账导致贷款的本息不能收回,导致现金收入减少,从而减少了银行的流动性供给来源。
    根据《2004中国金融年鉴》数据,2003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36%,7.92%和12.85%,合计 41.13%。也就是说,存款货币银行2003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41.13%2003年底存款货币银行贷款总计为158535.1亿元,则不良贷款总额约为65205亿元 。根据银监会2003年的统计,国内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中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占比82%,如此,存款货币银行2003年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额总计为53468亿元。由于可疑类贷款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2003年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新增贷款的稀释作用,大概可以说至2003年贷款资产损失为53468亿元。2003年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为254413.1亿元,扣减当年的贷款损失53468亿元,实际资产为200945.1亿元,而当年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额为199941.2亿元,二者仅相差1003.1亿元。
    2.大量坏账的存在还给银行造成较高的准备金成本,银行盈利的很大部分用于提取贷款准备金,减少了流动性供给的来源。
    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2000年底,四行境内外机构合计实现账面利润 153.47亿元,其中境内机构实现账面利润54.6亿元。四行2000年实现减亏增盈,主要原因是不良贷款剥离使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数额下降,减轻了银行的经营负担。2001年,四家银行合计盈利230多亿元,财务状况继续好转,当年还消化历史财务包袱617亿元,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四家银行2001年实现盈利为847亿元。2002年,四家银行合计盈利302亿元,消化历史财务包袱1236亿元,若考虑这一因素,四家银行2002年实现盈利1537.59亿元。2003年,四家银行拨备前经营利润合计1965亿元。其中,四家银行账面盈利合计148亿元,比上年减少161亿元,主要是在经营利润增长的情况下,银监会督促四家银行采取更加审慎的经营管理措施,大幅度处置不良资产,加大历史包袱核销力度,做实账面利润所致;累计提取损失准备914.75亿元核销呆账贷款1118亿元;消化表内应收利息和消化其他历史包袱902亿元,比上年增加420亿元。
    3.当市场了解到银行存在资产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存款增速放缓,现金供给减少。
    通过采取剥离不良贷款等方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从2000年的32.9%下降到2004年的15.62%。但是仍然高于公认10%的国际警戒线和国内制定的15%的警戒线。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高流动性是靠存款的超常增长所支撑,银行的主动性负债不足。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主动型负债方式,如借款、出售金融债券、在国际市场上筹资等,在国内市场上很少采用。
    存款的超常增长虽然保证了流动性需要,但掩盖了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由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受到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旦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存款增长趋势放缓,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将立刻显现,有可能造成流动性危机。
    4.当坏账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存款人意识到银行的资产价值低于它的存款总额,当出现信任危机时,银行存款不仅不会增长,对净存款提取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此时银行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如果处理不好,将演变成支付危机。
    以2003年的存贷款余额测算,贷款维持平均增速不变,新增贷款仍保持24414亿元不变。如果存款提取比例超出18%,银行只能动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活期存款随时提取的特性是银行挤兑风险的核心。因为在提取资金时,第一个提交存单的人将第一个接受服务,因此存款人在队伍中的位置就至关重要。当银行的资产价值低于它的存款总额,活期存款合约只有一定比例的存款者能够全额受偿,因此单个储户的理性行为就是趁着银行还有支付能力时抢先提款,而无论是否实际需要现金。这样,即使那些并不因为消费目的而真正需要提取存款的核心存款人,只要一发现提款的储户突然增加时,便会很理性地立即提取他们的资金。
    随着银行挤兑的发展,对净存款提取的需求不断增长,银行最初或许可以通过运用现金准备,出售市场可交易的流动性资产以及在货币市场上接入资金来满足这种需求。但随着挤兑强度的增大,更多的存款者加入到提款的队伍中,流动性危机就爆发了。银行可能会慢慢地发现它以任何价格从货币市场借入资金都会很困难,并且它可能已经卖掉了所有可以流动的资产、现金和债券以及可以出口的贷款。
    这样银行职能用它资产负债表中不可流动的贷款来满足存款人的取款要求。然而,这些贷款只能以较大的折扣价格出售或流动。这时,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将转变为支付问题,银行也就处于破产的边缘了。
    当存款者对整个银行体系失去信心,并不再根据银行的资产质量对不同银行进行实质上的区别而挤兑所有的银行时,就会形成传染性的挤兑或金融恐慌。由于存款合久要么全额偿付要么分文不付的特性,而导致银行体系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并使银行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承担了最大的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