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民族银行业发展之路
作者:黄福宁    发布:2005-02-25    阅读:2171次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邓小平提出这个概念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如果我没有可是,我们的金融业的发展步伐到底有多大?我们的金融业到底能抵抗多少国外商业银行的攻击?我们的改头还面的发展方式到底能为我们的金融业带来多少实质性的东西?答案不得而知。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主体,在金融业的发展竞争过程中始终都处在这个争论漩涡的中心。银行作为最古老的一种金融机构,是其他所有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是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源头、资金流通的主渠道、资金安全上的避风港。当然,银行对社会更大的作用还是集中在为其他非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资金保值增值等方面上。这是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应该可以为社会贡献的东西。
    可是,如果一个金融系统不健康呢?是不是仅仅是这些好的作用不发挥就完了?不是,当然不是,笔者可以很自信的这样说!尽管随着基本上不属于银行直接经营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向市场,银行不会因为这些产品的投放而直接增加系统风险的负担,但是,作为资金的储蓄池,水在干涸,池子干那也是迟早的问题,那么由这池水养的鱼——整体国民经济及国民的福祉,还会有吗?
    应该说这就是金融危机包括现代金融危机发生后,对经济的冲击力巨大的全面解释了。
    民族银行业,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内部产生的经济主体群,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担负着的责任比其他外资银行担负的责任要大不知道多少倍,按照笔者家乡的俚语——“头发要自己长的,儿子要自己养的”,只有出之于自身的东西才会对自己负责,别人的儿子始终只是想着能多发财,在你状况不错的时候会抓紧时间发财,一旦你病了它可就要相机行事了!如果你的病态一直不能好转,它会毫不迟疑的选择离开。可是,自己的儿子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种根基性的联系连接着母(国民经济整体)子(民族银行业)。所以笔者认为,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要注重民族银行业的发展,即使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然应该如此。这不是一种民族情绪的问题,也不是出于某种保守思想的发挥,这是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安全方面的深思的结果。
    2006年,在时间已经走到了2005年2月底的时刻,我们可以屈指数数,发现离金融全面开放的日子只有区区的10个月了!狼来了第三次被各界人士高声喊出(前两次一次是在准备加入WTO时,第二次是在正式加入WTO公布各个行业全面开放的时间表时)。担负着国家经济安全和持久发展可能的民族银行业再次为世人所关注。国家说应该把国内银行业全面的推向市场,由市场来说话;外资金融大鳄们张着大嘴,随时准备着把我们那些养在摇篮中的长不大但却鲜嫩可口的民族银行业吞入口中。民族银行业处在真实的“内忧外患”之中。
    笔者结合前面的分析,认为民族银行业应该得到特别的发展,在具体的路径上,应该“特事特办”——给予特别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第一,宏观上,国家应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优惠。对国内银行业,笔者认为应该迅速的化解历史包袱,现在用经济的手段已经不现实,那么就用行政的手段来解决,颁布行政命令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解决贷款政策的行政性引导问题、解决行业发展资金支持方面的歧视问题、解决对不同规模或不同性质企业资金支持歧视问题等资金运作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国家应该用财政转移的方式尽快增强民族银行业的资金实力,用外汇资金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便是成功的运作,但是,面应该更广一些,应该把这种注资支持拓展为对所有的民族银行,而不要问它是姓股份还是姓国有独资——因为实际上我国所有的民族银行都是国有的或者国有控股的。把资金充足率提高到至少《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上,不仅会让民族银行家的信心倍增,更可以让那些大鳄们有些忌惮。
    第二,民族银行群自身在业务能力方面要加强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现有资源的整合,发挥现有资源的功效,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硬件方面的、客户方面的资源,还包括人文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2)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今时代是一个以拼知识为主要竞争形式的时代,那么作为这种竞争核心物的载体之人才,当然应该是要发展的,民族银行业若要发展,则必须要把人才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实实在在的做,不是空喊口号,从长远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持续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更应该如此;(3)民族银行业阵营中的各个主体不要把精力放在内耗上,要团结的从大局出发,将市场进行细分,找到恰当的适合自己的路子,做强做大。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银行业主要是由专业银行构成的,虽然这种模式是一种落后的、效率低下的结构模式,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汲取到这种模式的优势经验——即市场的细分和不同主体的任务明确分工所带来的总体经营成本的最小化。面临外部的竞争压力,国内的银行之间应该迅速填补市场空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业务领域或范围,做成某个领域的强手,而不要大而全。如中国银行应该重点发展外汇业、农业银行应该重点发展农业领域的金融业务、广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民生银行重点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等。
    最近有学者提出要建立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他指的是金融业生存的环境,重点是软环境的建设和优化上),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把精力放在非公平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指民族银行业群vs外资银行业群时),毕竟留给我们要在自然法则下生存的时间不多了,如果现在在大谈公平,我想以后的经济出现危机的后果可能无法再弥补。因此,笔者坚持现在要走这条不公平的路,以备将来能在公平的路上走的更远、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