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产业经济
试论优化我国的产业集成
作者:陈惠君    发布:2004-12-10    阅读:2162次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发展模式出现重大变化。美国新技术总汇联盟主席唐.塔普斯科在所著的《数字经济时代》中,指出"产业间相互结合,发展新产业是未来的趋势"。波特教授在1990年就指出:当今全球经济中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与经济特征,答案在于一国产业集成情况、各个产业和公司的发展水平。
 
    所谓产业集成是指产业之间纵向或横向联系以及各种动态效应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本人认为产业集成可分为宏观产业集成和微观产业集成。
 
    所谓宏观产业集成是指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产业集成。它强调空间、区域上的产业集成;宏观产业集成又可分为外部宏观产业集成与内部宏观产业集成。其中外部宏观产业集成侧重于本国产业与别国产业的产业集成,突出地域开放性;而内部宏观产业集成侧重于一国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产业集成,突出整体合作性。
 
    所谓微观产业集成是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产业集成。它提出知识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产业集成中的知识含量如科技信息含量,以及知识创新意识。同时微观产业集成还突出产业内外的各种协作效应与动态效应,如雪球效应、替代效应、溢出效应、卫星效应等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现阶段产业集成较为普遍地产业集成链、产业集成网络,强调产业的整体性、规模性、延续性与发展性。这是产业集成的新现象。产业集成的区域广泛性、组合多样性、较长的产业链和连贯的产业发展战略有利于减少价值损耗,扩大价值增殖空间,保证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保证产业价值的积累与增殖的良性有效循环。同时在产业集成条件下,国家(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调动和组构本国(企业)有限的生产力来开发新产品,形成新市场等,获得经济优势。因此分析我国产业集成的现状,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集成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产业集成的现状
 
    (一)宏观产业集成的现状分析 
 
    1、外部宏观产业集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的经济交流、合作主要表现为引进技术与资金。

    产业间的跨国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间的跨国合作。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活动是外部宏观产业集成的重要特征。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了2000多个项目,美国排名前500位的大公司有一半以上到中国投资。世界贸易的1/3是在发达国家的大公司之间及其子公司进行的。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的空间市场接近饱和条件下,现阶段的外部宏观产业集成,发达国家处于主动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我国来说,有一定数额的对外投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总体上外部宏观产业集成表现不明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强外部宏观产业集成,将我国产业完全作为世界经济市场的动态元素之一,积极扩大产业间跨国合作,促进本国产业集成的发展。

    2、内部宏观产业集成
 
    (1)从集成空间上分析

     东部――2002年广东与香港设立粤港联席议会,提出了"大珠江三角洲"的概念,并且为改变过去20年来粤港前"店"后"厂"的关系,改变依赖香港来料加工的局面而进行全方面的合作;长江三角洲方面,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召开联席会议,把"联动发展,共同繁荣"作为一个目标提出,已初步形成一个明显的分工合作局面。其中,上海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江苏、浙江成为加工制造中心与上海形成一个互动的产业生态链。东部在内部产业集成方面情况较好。但活跃点主要还是位于"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西部——由于“西部大开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西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提出"择优扶强,加快产业链的建立与延伸",选择区内优势企业,帮助其尽快做强做大,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链,带动区内更多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带动区外产业发展,增强两区的辐射功能,提高区内外产业高度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西部内宏观产业集成现象并不明显,从总体说,西部现阶段仍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为宏观产业集成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注意提升原有产业的发展,不应操之过急。

    近几年,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东部与西部的合作具明显"援助"性质,而且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产业集成现象也不明显。由于东西经济差距的明显,预计,这种"援助"合作仍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但国家在考虑发展政策时,仍不应该忽略"东西产业集成"的潜在趋向,注意西部的广阔集成填充空间。

    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东西部,我们忽略了中部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中部经济水平看似平稳,实其"沉闷",缺乏经济的生命力。中部既不像东部经济那样"革新与闪光"也不像西部经济那样刹那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所以我们应为中部注入新活力。

    在内部宏观产业集成,我们还注意"城乡"结合,我国的"城乡"结合经济模式,到今天己有一定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城乡经济模式结合区域狭窄单一,阻碍内部宏观产业集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渠道中的扩展与提升。

    (2) 从集成方式分析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内部宏观产业集成带有较多的"行政色彩",这与国外竞争趋势下的内部宏观产业集成截然不同。这是我国在内部宏观产业集成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产业集成内部宏观化有必要从区域发展成本与空间结构合理度上进行考查,寻求内部产业集成的最佳结合,同时注意转变政府职能,以利于产业集成我国内部宏观化有效正常发展。

    (二)微观产业集成的现状分析

    谈及我国的微观产业集成,三大产业的集成微观情况是分析的重点。

    1、农业   从集成形式看---现阶段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在农业的发展的实践中己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其中,合作主体方面的产权带动型,以产权为纽带,吸收广大农户与有关服务单位的土地、资金、高新科技的生产要素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公司、农户、服务单位相结合,形成"互惠互利,相互联动"的利益共同体。这是我国农业产业集成在微观中的新兴表现。
 
        表1
19995月国际国内主要粮食批发价格对比
品种
国内价格
国际价格
 
规格
元/千克
美元/千克
元/千克

大米
粳米籽
2.337
0.220
1.821
小麦
白小麦二等
1.308
0.130
0.938
玉米
二等
1.065
0.095
0.767
 
    由表1看出:从总体上,中国主要粮食批发比国际大约高0.4--0.5元/每公斤,这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力较国际水平主要是成本高效益低,导致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总之,对于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一定发展,但不平衡,组织参差不齐;农业科研部门技术引进,技术合作的点面结合,在品种、范围方面都较为狭窄,导致普遍的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率低,成本高,缺少高附加值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保农业。农业微观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深度、广度与高度不够。政府的扶持能导力不够,科技资金投入政策不到位、不建全。

    2、工业
 
中国引进外国技术设备的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行业
动 力
机 械
专 门
机 械
纺 织
机 械
起 重
机 械
工 业
锅 炉
发 电
机 组 合
合 工
机 械
通 用
机 械

进口额
37.1
132.5
25.5
15.3
2.7
6.9
34.9
71.6
表2  1980——2000
 
    由表 2可见长期以来,中国在工业发展中长期引进外国技术设备。我国机械工业过去20年引进1400
个项目,将大量资金花费在"引进",没有技术创新,这必然不利于我国工业的终端效益及微观可持续发展。
 
表3  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与各国的比较
以美国为100
1996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100.0
1975
日本
77.0
1512
德国
56.4
1113
法国
35.1
694
英国
43.0
850
意大利
17.0
335
中国
13.5
226
 
    由表3可知,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上远较其它国家为大。目前,美国制造业产值的25%左右,在科学技术上,美国也居于领先地位。由此,更突出反映了我国工业尤其在制造业方面在世界新技术形势中的不足。并且,追根究底,我国工业产业集成微观化中存在的一个很大弊端---我国的R&D经费比重低,缺乏创新机制,缺少创新能力与高科技、高科技产品,工业制造成本高,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一国的发展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通讯业产业微观化具有典型意义。通讯业,尤其是信息、网络、传媒技术等,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颇快。一方面,我国的对外开放,外国众多企业进入中国,纷抢中国市场,客观上刺激中国通讯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与我国自身重视通讯技术开发与利用,大力发展通讯业有关。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通讯业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中国因特网用户远较其它发达国家为小,而且差距相当大。二是与世界发达的国家相比,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台湾、韩国以及以色列、美国等申请专利的数量飞速增长,其中韩国是在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我国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仍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通讯业微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主要技术的自主创新,新科技的应用与研制开发水平不能与国际接轨。世界上不论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三个阶段上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大体为1:0.5:100,这就导致微观化方面无法面向市场与经济有效结合,服务于经济。

    总之,我国产业集成在微观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R&D经费投入过低,投资结构失调;科技体制和机制存在不少弊端,科技与经济脱节严重;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产业集成在微观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科技竞争力问题。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1999年度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为第25位。目前,从总体看,中国的科技竞争力仍处于较弱的水平,基本上与印度持平,不敌韩国,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二、优化我国产业集成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宏观化
 
    1、外部宏观化
 
    (1)政府的辅助性、催化剂作用。实施产业整合,扩大产业集成规模,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地市场国际化是全球化的题中之意,也是我国产业集成外部宏观化的前提,全球化的市场中,规模经济至关重要。而在开放性市场中,产业需要在竞争中发展,市场化改革必然改革政府,调整产业组织的模式,采取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模式,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自组织作用,实现企业并、转或破产退出,使社会资源不断地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促进大企业、大集团的形成。同时注意市场机制自组织作用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和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完善兼并机制,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代表我国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扩张应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的兼并、联合之路,为此,必须铲除地区、部门向行政壁垒,加强中央政府调控力度,加速代表中国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乃至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政府现在所急需解决的则是在既要反行政性垄断,又要防止无序竞争基础上,建立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发挥政府在外部宏观化产业集成中的"桥梁"作用。

   (2)产业中企业在外部宏观化中的关键核心主体作用。根据新华社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称,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只有当年世界500强的6.46%。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只有世界企业500强的2.95%,29.62%和1.57%,平均利润水平只有世界500强的12.06%。2002年仍有31家企业亏损,146家企业利润缩水,与世界500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为顺应全球化潮流,我国企业在外部宏观化中首先应积极应对起跨国公司挑战,把握机遇,采取学习、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民族产业。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与经营管理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与跨国公司积极进行合作是我们提高技术和缩短技术开发时间的有效手段。成立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实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企业实力不断壮大,部分企业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有必要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企业在外部宏观中注意专门化与全球化的有效结合促进优势发展。合作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博弈,只有各有所取,合作关系才能稳步发展,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中,经济系统原有的专门知识优势促成合作的有效性与合作能力是企业获得互补性知识的基础。善于学习、吸收与整合,那么在专门化知识基础上,通过有效利用全球知识资源,形成在某些专门领域的国际性知识优势,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多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便是外部宏观产业集成的最佳趋势。

    2、内部宏观化
 
    将我国产业集成积极内部宏观化,在地区合作中就要处理好产业集成地区空间与产业效益最优的关系问题。概括地说,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区域发展成本,区位优势指数与区域发展成本成正比。

    根据中国区位度省级分类图和中国区域发展成本序图可以看到产业集成优秀的(大于40)的有:京 、粤、沪、琼;产业集成良好的(20-40)有闽、苏、浙、鲁、辽、冀、豫、皖、贵、鄂;产业集成一般的(10-20)的有晋、赣、吉、黑、陕、川、黔、滇、宁、内蒙古;产业集成较差(小于10)的有甘、青、新、藏。对于我国产业集成的内部宏观化,在产业集成的地区空间方面应处理好产业分布的"空间特殊性"与"空间填充性"的关系,注意因地制宜,产业分布与产业效益结合,优先发展难度系数低,成本低的地域,合理改善空间结构不合理的区域空间,以实现我国产业集成内部宏观化的整体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积极微观化

    1
、政府必须大力支持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科技宏观调控。政府部门要在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面发挥突出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加R&D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多投资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例如,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贷款规模;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认真落实和执行科技配套政策,完善有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相关法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强化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控导向机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加强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加速高科技产业开发的立法;加强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宏观引导;从金融税收方面给予高新技术产业有力的支持。全面提高产业中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国家的科技计划,注意人才、科技、R&D的全球化包括----在计划制定前通过技术预测把握科技发展态势;寻找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点,强调研究开发应用的全球化;发挥本国的优势领域,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政府配套的法律法规为科技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和保障;计划要涵盖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在加在加大计划投入的同时注意引导企业提供匹配资金;重视科技计划的协调,以确保科技计划的正常运行。

    2、企业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生产要素的投入不仅生产出具有具体形态的商品和劳务,而且也生产出无具体形态的信息流或有载体的信息流,因此,我国企业在微观化中应注重智能化的物化产品、智能化的服务,积极将产品和产出结构智能化、高级化。供应链管理是新世纪的企业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对供应链全面协调性的合作式管理,其中,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信息化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目前,网络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虽然较为普遍,但,这种应用相当肤浅,多数企业还仅限于用E-mail发送与业务相关的信息,所以,我国企业在微观化中应重视利用外部优势形成外部高效供应链,同时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快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提高企业效益。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产业(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知识信息资源基基础之上的,知识的无界性和无限供给性以及非独占性特点决定了国际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终端产品,而是各种知识活动的成果,所以,我国应重视全球背景下,"知识"这个经济元素的利用与创新,包括利用知识的特殊优势-溢出效应、合作双赢效应,知识互补战略等,开拓高附加值,新产业提高现有产业价值增值能力,激活知识产业创新功能,提高贡献率。在产业集成微观化方面还应将战线移至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基础研究阶段,将优势建立在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
 
    3、可以利用产业集成的众多微观效应对产业集成微观化进行优化。例如:雪球效应--混合技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可以对农业,能源,牲畜养殖,食品制造,精细化工业等主业进行优化;对混合技术处理的替代效应;发生在某些关键产业中的溢出效应--交叉技术、融合技术;某些关键工业中的卫星效应等进行产业集成微观化的优化。

    4、强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知识的创造与传递"目前,在中国现行的资产评价和信用评价中,重视有形资产与固定资产,这样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及其资产则处不利地位,所以,我们在"微观化"中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鼓励社会对知识资本和创新活动的投资",积极支持知识型产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小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将更为广泛地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生产在全范围内进行组织。我国加入WTO后也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要素在经济舞台上唱主角的时代,科技化、信息化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深化与创新。所以,我国产业有必要选择走产业集成的道路,将我国的产业集成积极宏观化与微观化,达到多维、多元地发展。

    我们在提倡将我国产业集成积极宏观化与微观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单一宏观化"与"单一微观化",要注意二者的结合。在优化产业集成中,产业集成的宏观化要以产业集成微观化为核心,并强调微观化再整合、再升华、再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产业集成微观化同时要注意产业集成宏观化的扩展,以扩大本国的国内,扩大本国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更好与世界各国经济进行交流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集中优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营销》----[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2]《21世纪中国面临的十二大挑战》----路甬祥主编
[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陈漓高
[4]《山东社会科学》----2002.5
[5]《新华文摘》----2002.9 [经济]、[科学技术]
[6]《西区动态》2002年第8期
[7]《社会》----《现代性之下的社会分工----解读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
[8]《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
[9]《中国科技论坛》----2002.6
 
    (作者: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02级 陈惠君 指导老师:付廷臣 梁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