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密切关注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
作者:祝宝良    发布:2004-11-18    阅读:1923次   
 
 2002年底开始的新一轮经济扩张是在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发生的。1998年开始连续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投资增长、刺激内需的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从经济增长核算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9.5%左右,而2003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9.3%,2004年1-3季度经济增长9.5%,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因此我国没有出现1988-1989年和1992-1993年那样的需求拉动型大幅度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要素没有在各个部门得到有效均衡的配置,在总体经济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产能过剩的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些部门需求过剩,所以2003年以来我国的物价上涨比较温和,属于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
  随着以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2005年,我国实际经济将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下运行,不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小,但应密切关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实证分析表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滞后期一般在6-12个月,而从2002年开始的这一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传导链条受阻。上游产品涨价后不能及时向下游传导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大,二是就业压力大,工资成本偏低,没有形成物价、工资轮番上涨的情况。但目前,下游企业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企业利润增长出现减慢的趋势,企业破产兼并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过剩生产能力会得到消化;工资偏低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工资上涨的压力开始显现。因此,一旦加工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压缩,工资增加,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就会顺畅传导到下游产品,带来物价全面上涨。
  从今年6月份开始,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带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2005年许多城市将继续出台提高水价、煤气价格、电价的措施。调整资源性价格是通过价格杠杆解决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的根本举措,但如果政策性调价措施出台较多,新涨价因素增大,将使物价回落面临不小的阻力。
  同时,目前石油价格仍处于高位,石油价格变动可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影响我国的物价变化并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首先,石油价格直接推动物价上涨,这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其次,因石油进口价格提高,生产环节成本随之提高,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物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利用国家信息中心研制《多部门价格模型》测算表明,如果国际石油由每桶30美元上涨到每桶40美元并持续一年,将影响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
  还应注意的是,1-9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提高10.9%。其中,东部地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提高14.3%;中、西部地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5.7%和9%。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20%,已经引起当地群众的严重不满。
  房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储蓄负利率导致贷款买房自住的人增多,买房后准备出租房屋“以房养房”的投资需求增大,买房后倒手卖出的投机需求也增大,购房需求短期内过快增大抬高了房价,房价上涨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增加。二是宏观调控中对土地和信贷的控制使群众产生商品房供给将减少、房价将上升的预期,推升了房地产价格。三是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推动了房价上涨。今年二季度地价平均涨幅达11.5%,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地价大幅上涨,其中,杭州同比上涨81.3%,南昌上涨36.7%,上海上涨24.8%,沈阳上涨24.7%,天津上涨21.6%。第四,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企业开发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价的上调压力。
  需求过旺、价格上涨将使房地产业预期利润率上升,社会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将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房屋销售价格的上涨水平创下几年来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出现专业炒房大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房价上涨的势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带来较大金融风险,并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祝宝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