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新经济呼唤新理论
作者:大国    发布:2004-10-29    阅读:2105次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的理论大厦,经过200多年的精心构建,已逐步走向辉煌。无论是从理论体系、论证方法上看,还是从实际应用上来讲,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相比更像一门科学。正因为如此,所以经济学被人们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然而,目下正统的经济学并非像物理学那样,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精确的科学。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上,经济学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却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依旧雄心勃勃,企图用陈旧的支离破碎的理论来拯救我们这个问题成堆的世界。经济学的雄心与它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按照比较通俗的说法,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进行选择,以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能够生产出更有价值的商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的需要。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中根据经济学者们的意见给出了一个一般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1]
    审视今天的经济实践,我们究竟能看到有多少活动是在有意识地合理配置资源,又有多少活动是真正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全社会的需要?事实上,今天正统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如何合理地利用或配置资源,也不能告诉人们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退一步讲,即使经济学能够告诉人们这些,也没有多少人会听经济学家的安排。因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个人利益”,只要能够获得最多的财富,大多数人都不会顾及资源的配置和全社会的福利。事实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学说,不仅未能有效地指导人们合理配置资源,相反还助长了人们对资源的无端浪费;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理论,也只是重申了一下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主宰着市场,而并未告诉人们怎么去赢得市场。所以即使没有马歇尔、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人们凭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也可以在市场上大显身手。
    今天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主或资本家、经理层和工人对经济理论的热情,远远没有对快餐书籍——介绍经营或致富方法的著作的热情高。倒是市场经济的裁判——政府有时还垂青某个或几个经济理论,但是,这种垂青并非是因为这种理论十分科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是这种理论正好合乎某个关键人物的想法或某个集团的利益。
经济学的这种随意性或者可有可无的局面,正说明了经济学理论的不完善。然而经济学的抱负却比任何精确的科学都要大。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都是研究各自领域规律的科学,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并非是它们的直接目的。这些科学都是中性的或者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能给人类谋福祉,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只有经济学永远是关注人类福利和发展的科学(从它的定义即可完全明确这一点)。
    然而,自凯恩斯以来,经济学不仅没有能够像经济学家期望的那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反而在实践上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误导。
    在汉语中,“经济”一词含有“便宜”、“节约”的意思。可是在当代主流经济学里,消费(用中国传统的观点看简直是浪费)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是拉动经济最直接的动力,有消费才有生产,才能就业。因此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而且是生产的动力。而生产也不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给人们创造就业机会,并成了促进整个经济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里“消费——生产——消费”构成了一个循环链条,它们互为因果,一环弱了,另一环就会受到影响。目下的经济学就是不断地在这个循环链条中寻找薄弱环节,然后提出弥补的措施或建议,以保持这个循环链条的完整性。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是一个笨拙的厨师“和面粉”:面粉干了就加水,水多了又加面粉……最后水和面粉用光了,面粉还是没有和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生产而消费,为了消费而生产,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的“面粉”和“水”就会被用完,人类将面临资源匮乏的危险。因此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人类应该在基本消费得到满足之后,对生产进行限制或者计划,使经济增长的速度与人类的生活和长远利益相一致,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效益最大的地方,或者说把资源更多地投向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然而,当代经济学医治经济的“药方”除了“消费”之外,便黔驴技穷。所以现代社会在这种“为了经济繁荣而消费”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浪费,不仅导致了全球资源的枯竭和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崇拜金钱的不良风气,有时为了拉动消费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使人类的道德伦理逐步走向沦丧。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凯恩斯的指挥棒所指引的方向走下去,那么,人类的末日将不会遥远。所以,许多有识之士对当今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着手探索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学。[2] [3]
    事实上,经济学家早已发现,不论是从解决实际问题来看,还是利用波普关于“科学证伪”的标准来衡量,目下的经济学都不能称为真正的科学,或者至少不能称为完整的科学。因为目前的经济学理论不仅门派众多,而且都只能适用某一、两种特定的经济实践,对于几乎每一种经济理论,人们总能找到至少一个相反的例子对其予以反驳,即使是流行的经济理论,所反映的也“是一种即使存在过、但而今已不再存在的经济”,[4]更有甚者,经济学家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同一经济现象作出完全相反的解释。有人说:“如果你将世界上的经济学家一个接一个地排成一圈,他们永远也不会联出一个结果来。” [5]所以目下的经济理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用这种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理论来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造成失误或损失是必然的。所以,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经济活动还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实践活动,套用一句时髦话,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否则,我们就有可能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甚至会步恐龙之后尘,让路于更加智慧的生物来管理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面对如此处境,人类应该冷静思考。虽然对资源掠夺式的浪费不可取,但是不发展甚至倒退更是行不通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浪费无异于加速人类的自我灭绝。但是,不发展或者倒退同样不能挽救人类灭绝的命运。因为安于现状或回到过去,虽然能够节约一点资源,但是它不可能找到人类未来的出路,如此只能延缓人类灭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人类灭亡的命运。人类的出路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是,科学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使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在总体上始终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以便在现有的资源用完之前,找到新的资源和出路。
    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有条件。在电脑进入家庭,网络连接千家万户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实行一种“计划经济”。这种计划当然不是指令式的计划,而是契约式的计划。也就是说,由于网络的发展,人们坐在家中就可以在一瞬间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司签订商品订购合同,所以,厂家的生产有可能不再盲目,而是根据用户的合同有计划地生产。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浪费。只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对没有预购合同的生产加征“无计划生产税”,而对有预购合同的商品免征有关税收,就可以促进商品的“按契约计划”生产。
    同时,对于不必要的过度的消费,也要进行遏制。有的人购买商品并不是为了使用,而是由于钱多用购买来满足自己的某种嗜好。比如有的人拥有数十甚至上百套服装、数台电视机,多部手机、几辆小汽车、几套住房或别墅……有的商品他们根本就没有用过,或者用一次就扔在一边不再问津,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低。要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到效用最大的地方,对于这种个人浪费也不能熟视无睹。政府应该对在一定的时间内重复购买同一商品者征收重复购买税,以此来遏制对资源的浪费行为。
    对于上述这些观点,今天正统的经济学家们听了或许会感到幼稚可笑。因为在他们看来,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工人就会失业,失业则会进一步地抑制消费,由此将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会使整个经济崩溃。这其实是一种怪圈,是把人类引向毁灭的怪圈。目前人类的经济实践活动,已经在有意和无意地跳出这个怪圈,但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却很少注意到这些。他们除了高举“消费的大旗”替决策者当拉拉队外,再也不愿意去寻找别的什么办法为经济运行的机车注入燃料。在经济学家们的呐喊声中,全世界的机器便不停地运转,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建设工地。于是,森林大面积减少,水土加速流失,土地不断退化或荒漠化,整个环境被严重污染,生物加速灭绝……整个地球正在加速趋向熵增。
    然而,地球的过度付出并未完全让整个人类受益,而是较多地满足了少数人的奢侈浪费,使少数富人享尽荣华富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2年,全球有12亿人每天仅靠不到一美元度日,8亿多人营养不良,24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占世界总人口1/5的发达国家的收入却占世界总收入的60%和个人消费的85%。[6]难道天道就该如此!不,这完全是人为导演的结果。
    “消费”并非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同时它也不是保持经济和谐运转的长久润滑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具体从事各类产品生产和劳务服务的人数将越来越少,例如过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0—90%,现在发达国家只要5%的农民就可以为全国提供足够的农产品。工业产品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也同样有减少的趋势。美国制造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在20世纪50年代占总劳动力人数的35%,到2001年则下降至大约17%。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厂上班的工人所占劳动力的比例也在逐年减少。目前,大部分的劳动力聚集在服务业(发达国家服务业所消耗的劳动力大约占总劳动力人口的80%以上),但是,服务业对劳动力的消耗也不是无止境的,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甚至会有所下降。例如,AT&T电话公司现在每天处理的通话量超过了1984年,但是接线员人数却从1984年的4.4万人,减至1.2万人。美国商业银行系统,由于采用了自动系统,尽管工作量增加了,但是,顾员却由1984年的84万人减至目前的30万人。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面对的是: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服务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呈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就业和致富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一对矛盾。目前,我们是在用寅吃卯粮的方法缓解这一矛盾,不论是用某种刺激来扩大需求,还是开发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新的需要,都是以资源的浪费为代价。但是,如果我们把明天的资源给用光了,我们的子孙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所以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消耗劳动力,即让每一个想做事的人都有事做,或者说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工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增加消费,为劳动力生产产品和进行服务提高更多的岗位外,还有许多别的办法,譬如让一部分人去从事科学研究;制定政策,强行规定一般人实行轮流上班(或限定一个人每年的工作时间),给人们以更多的个人发展和休闲时间等等。
    未来经济要避免资源的浪费,而又保持适度增长,就必须培植人们对精神财富的欲望,为此,对未来经济运行必须作根本性的调整。
    首先,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联合国经贸组织,1990)。它是对包括专利、文学艺术作品、商标等知识产品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繁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知识经济,分流一部分人员从事科学研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等等,引导人们追求知识产品,一方面可以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人类的追求由物质财富转向精神财富,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所以知识经济是一种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其次,要发展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或实物)经济而言的。在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生产、生活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虚拟经济则是指金融资本及其衍生品独立化运动,它主要包括债券、期货、股票等持有权益与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运动。所以,“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其价格不是由成本支撑的,而是由人们的观念和信心支撑的,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 [7]在生活中,虚拟经济常常与不怎么好听的泡沫经济联系在一起。其实虚拟经济并不是泡沫经济,而是一种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式,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经济除了具有引导资金流动、配置资源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外,它还较实体经济有更多的优点:
    首先,虚拟经济虽然以实物经济为基础,但是它脱离实物经济而运行,可以形成大量的亦真亦幻的财富,这种“纸上致富”活动,既可避免物质资源的浪费,又可满足人们对财富的欲望。据有关方面统计,1998—2000年,全球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以平均每天280亿美元的速度膨胀,股市的增值远大于人们每天所创造的财富的价值。
    其次,虚拟经济使竞争更趋公平。在过去的实物经济竞争中,致富比较艰难,同时先富起来的经济人(个人、公司、国家或其他经济组织)对后进者有一种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不仅使后进者很难追赶上先富者,而且还会使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样就在社会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富裕和贫穷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阶层就会逐渐产生隔阂并走向对立,形成尖锐的社会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了虚拟经济,致富和破产都变得轻而易举,人们既可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也会在一瞬间“蒸发”掉亿万财富,变成穷光蛋。所以在虚拟经济时代,富人和穷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动态概念。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如何,也无论你有没有钱,所有的人在虚拟经济世界中都拥有几乎相同的机会;要想致富,钱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主要的是靠勇气、智慧和机遇。这样社会就不会形成稳定的贫穷和富裕阶层,人们对贫富的概念也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在概念上不再把人分为富人和穷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当然,物质是我们世界一切的基础。知识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实物经济之上,否则就有整体崩溃的危险。由于存在着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一些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会顾及全人类的利益,他们会拼命地掠夺和消费自然资源,以求在竞争中抢得先手,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势必引发各国抢占世界资源的恶性竞争。因此,要遏止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就必须世界各国统一行动,建立一种各个国家都能遵守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在这方面联合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动力,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能够最大限度节约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的经济体系。人的欲望并非局限于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的欲望对象,也能增大人的聚财力。人的享受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光有物质享受而缺乏精神享受,人生就会乏味,社会就会空虚无聊;只强调精神享受而忽略甚至贬低物质享受,人生就缺少乐趣,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于人于社会都同样重要。
    虽然人类所拥有的地球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所能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人类应该大力发掘精神财富,把我们的追求由物质转移到精神上来,把有限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用于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为人类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之地,让人类文明能够长久延续下去。在这方面,时代呼唤经济学家能够拿出引导人类经济正确运行的新的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