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宏观经济
扩大消费仍需增加动力
作者:张旭宏    发布:2004-06-28    阅读:2111次   

 
 
  此次宏观调控,不能简单理解为全面紧缩。针对经济运行中有冷有热抑或冷热不均的状况,须双向使劲,冷热兼治。其中,投资需求要继续降温,消费需求则应升温。

        与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一般偏低15到20个百分点,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平均消费率多年在低位徘徊,大体在60%左右,消费率偏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从长期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进入小康水平,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处于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发展空间相当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经济全球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也十分巨大。预计未来10—20年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将显著增强。不过从目前的经济周期阶段性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来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切。
  完善宏观调控重在引导
  城乡居民消费合理增长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过一些偏差,消费体制与消费政策不合理,造成消费率长期偏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造成消费率长期偏低;消费体制不合理,制约了消费的扩大;消费政策不合理,一些居民特别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如药品、医疗、教育等,由于价格高、质量低、服务差等原因,不能有效地满足居民消费需要。因此,当前扩大消费应当做好这样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可持续消费。科学消费观是指符合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是“科学消费”的前提。只有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才能促进可持续消费。要科学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消费和积累的关系,使消费既能满足现实需求,保证身心健康,又能兼顾长远需要,促进全面发展;切实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正确的消费方式,避免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使人类能够合理、均衡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要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为核心,以监督食品、药品和建筑装饰材料等热点消费领域为重点,宣扬科学消费理念,促进消费市场环境改善。
  第二,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理顺消费体制,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适当提高消费率。当前应当把适当提高消费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消费率要从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着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在保持投资适当增长的同时,促使消费需求增长快于投资需求的增长,逐步改变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格局;多途径增加居民收入,使城镇居民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要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深化消费体制改革,完善以个人消费为主体的消费制度,彻底改革各种福利、供给型消费体制,并加快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制度改革;把适当提高消费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步改变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格局。适当调整一些过高的垄断行业收费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居民消费;加强交通、电网、住宅等的配套建设,拓宽城市道路,增加地铁、轻轨、高架桥等交通设施建设。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国家应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品质的产品;建立具有权威的、覆盖全国、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信息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支持。提高我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有利于我国的交换,在稳定粮棉糖基地及优质高产田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作物产业带、产业区,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发展。
  第四,调整收入再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要充分利用税收等手段,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限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适当提高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起征点,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稳定收支预期,提高消费者信心。
  第五,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发展信贷消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利用信贷促进消费,就要先从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入手,普及信贷消费知识,同时提高信贷消费吸引力,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年限,增加贷款种类,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利用信贷进行消费。
  第六,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快反垄断立法,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各地要尽快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改变阻碍流通的条块分割体制,剔除各种保护主义。并从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方面,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还要加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重
  在促进居民消费现代化
 第一是大力推进绿色消费,增强消费者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的目的,在于通过宣传引导,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有益于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消费结构。就此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开发,促进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延伸无公害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专区和专卖店、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第二是改善消费和使用环境,培育汽车消费市场。大力推进汽车规模生产,降低成本,降低价格。规范各种收费。清理汽车各种价格内外不合理收费,降低汽车使用成本。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鼓励开展旧车经营业务。加强国内汽车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加强汽车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完善汽车售后服务,制定汽车售后服务制度和实施办法。实施缺陷车回收制度。
  第三是加快培育住房市场,推动居民住房消费。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体系,搞活房地产市场。在加快完善住房一级市场的同时,加快培育二级市场,推动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发育,促使各类住房进入市场。改进住房供应,提高住宅质量。继续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主扩大住房投资规模,提高住宅质量,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研究探索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质量索赔制度,促进住房质量的提高。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重点推行住宅市场准入制度和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大力发展职工住房公积金信贷。加快发展住房消费信贷。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住房消费需求特点,制定一些配套的激励优惠措施,如利率补贴,减免税费、免贷款抵押购房公证收费等,促进居民住房消费。 
  第四是积极推进教育消费,努力提高国民素质。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型服务业相适应的新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实际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才,满足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对人才的需求。借鉴海外先进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加强培训,满足不断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积极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努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第五是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居民旅游消费。发挥我国旅游特色优势,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当前,要发挥我国旅游产品的特色优势,科学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采取全新的市场促销手段,扩大市场份额;要推动旅游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供一流服务;加快旅游立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第六是增加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按照这一要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