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创造农民在城里就业的机会 茅于轼 (2002.05.27)
作者:茅于轼    发布:2004-04-16    阅读:9736次   

创造农民在城里就业的机会


  (50人论坛·北京)欣闻最近取消了对大城市中外地打工人员的大部分收费。这种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区别对待,或者说对外地人的歧视,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残留物,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它的原则是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现在终于在改革这不合理的制度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特别多,但是大多数都在农村,他们的生产率非常低。这也是中国之所以穷的根本原因。要想使中国富起来,必须让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改为从事于生产率更高的行业,方法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人口能够自由流动,并能自由寻找职业。虽然改革以来的二十年这方面有了不少进步,农民已经可以离开农村进城去打工。但是他们这样做的成本非常之高,不但要承受家庭分离的痛苦,遭受城里人的歧视,还要交纳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一些城市还明文规定某些行业不许可他们参与。由于这些障碍,使得农民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进度大大地放慢。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景气,农民收入的增长停滞不前,也都与此有关。
  
  今后的几年中,我国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入世后的经济结构调整,其中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农业的调整。入世后的中国农业并不是全面退却,而是有进有退。退的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粮食和棉花;进的是养殖、精细作物,食品加工等。总体上讲粮食棉花要减少生产,增加进口。这一点是很难为大家接受的。计划经济下不论是什么行业,都是生产越多越好。尤其是粮食总是强调自给自足。1995年布朗写了一本《谁来养活中国》的书以后,更是把中国人搞急了,一定要证明我们能够养活自己。以后中央的政策也瞄准着增加粮食生产。保护价收购粮食,冻结农业用地不许转作它用等等,都与此有关。现在入世以后却要减少粮食生产,这些政策统统都要重来,大家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但是国际市场的压力将迫使我们接受粮食棉花要减产的现实。与此同时,农民则必须进城。任何抵抗这种变化的措施都将使得我们自己陷入被动。现在取消外来人口的大部分收费,无疑是明智之举。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进城的限制只能逐步取消,而很难立刻全部废除。因为城市也有它们的困难,比如对居民的财政补贴就和城市人口的人数成正比。此外,环境,交通,治安等问题也与人口多少有关,需要在接纳外来人口的同时给他们以时间来改进。希望城里人和农村来的人共同合作,尽快顺利地完成这个伟大的人口转移历史使命,使全中国人民更快地富裕起来。
 
(中评网, 茅于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