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刘伟    发布:2024-02-22    阅读:24795次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2024-02-21 20:12 







 作者简介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要坚持贯彻的主题。刚刚闭幕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强调的;另一方面,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要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提高到空前高度,作为首要任务,作为要坚持的主题,并从理论上作了系统阐释,从实践上作了系统的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达成作出了战略举措方面的充分准备,意义重大。

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上,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供给和需求协调均衡的发展,是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动态均衡的发展;在微观上、动能上,高质量发展一定是高效率发展,这主要体现为要素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结构上,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协调的发展,包括城乡结构的协调、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区域结构的协调;从发展的承受力来说,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发展中大国来说,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足够的抗击打韧性;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制度型高水平开放的发展,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方面一定是朝着国际的现代化历史发展方向不断提升。

之所以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是因为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切。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很多历史性成就,但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问题还是源于我们国家不够发展,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要发展。一般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现在目标函数变了,约束函数也变了,只有高质量发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之所以说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发展,是因为没有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就难以实现。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来讲,2025年实现向高收入经济体跨越,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10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用15年时间实现高收入的成长阶段,2035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有一个基本指标,即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在15年里GDP要翻一番。到2050年赶上主要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202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是4.7万美元。从人均收入1.05万美元到4.7万美元,GDP总量相当于2050年要比2020年翻2翻,年均增长达到4.6%。前两年我们的增速是4.6%,2023年国家设定的增长目标是5%左右,所以,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建设任务非常重。2035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GDP,15年翻一番需要年均增长4.8%。按照各方面的测算,如果发展质量不发生根本性提升,我们在未来平均增长率可能达到的最高值在3%~3.8%之间,达不到要求的4.8%;到21世纪中叶,这30年自然增长率平均就是3.5%,到不了30年翻两番的增长率4.6%。不改变发展方式,不能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达成的最基本的经济目标就难以实现。

怎么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党做了一系列战略安排,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条件,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有了更为系统的战略举措,虽然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还没有达成,但是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怎么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我们要贯彻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水平的创新。党的二十大从科技、教育和人才等方面对其作了深入阐述,它们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性、基础性的支撑,其核心就是提高我们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

第二,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改革。想推进高质量发展首要就需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要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的贯彻,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做大做优做强,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要支持扶持中小微企业,这是要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完善公平竞争的价格机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体系。

第三,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开放。高水平的开放主要是指制度性开放,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进入新发展阶段,开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政策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从一般的鼓励“引进来”,到开始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要推动从沿边沿江沿海的开放,向内地双向纵深推进的开放,等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对中国的开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第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安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是党中央对我们面临发展的风险认识更加深入后给出的特别强调。高水平的安全对于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具有不可或缺性。讲挑战和机遇的关系时,有一个深刻的观点,过去讲的“机遇大于挑战”,现在讲“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什么是战略性?战略性就是方向性,总的方向是有的。可塑性就是具体实践时很多目标不是确定的。挑战更具全局性,风险更具系统性。挑战和机遇的关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是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所以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高水平安全。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创新。我们现在知道要有新材料,人类文明历史当时是石器,接着是青铜、瓷器,然后是钢铁,现在是崭新新材料的时代;新科技,人们要求新的动能,刚开始是热力、蒸汽,然后是电力、算力,这是新的动力;能源,过去是自然力,然后是煤炭、化石资源、油气,现在是新能源。这些汇聚在一起,最要紧的是从生产业态来说,以前是自然经济、农业、工业,现在是数字,数字有可能成为和人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并列的新的文明时代。在这些变化条件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这就是高水平的创新;要实现这种变革要有生产关系的保障,这就要有高质量的改革;高质量的创新,高质量的改革在现代开放条件下就要有高水平的开放;兼顾改革和开放,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就要有高水平的安全;所以,高水平的创新、高水平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高水平的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需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2024年第2期)